【文/觀察者網李麗】國內知名一次性醫療裝置供應商美華國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華國際)於近日釋出了赴美上市的條款,即將正式登陸美股市場。此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檔案也顯示,最近幾周,至少有6家中國公司提交了在紐約上市的檔案。
去年8月到今年1月,只有1家中企司在美國IPO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路透社14日報道,美華國際醫療科技公司(MHUA)本週(16日)將在納斯達克首次公開上市。這家面向全球出售醫療用品的公司計劃籌資5750萬美元。
據資料提供商Dealogic稱,雖然金額相對較小,但美華國際將成為自去年10月另一家中資公司聯拓生物(Lianbio)在納斯達克IPO並籌資3.34億美元之後,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美華國際醫療科技公司成立於1990年,總部位於江蘇揚州,上市之前就已服務於中國以及歐洲、美洲、亞洲等30多個國家的醫院、藥房、醫療機構和醫療裝置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醫療器械供應商。
Dealogic的資料顯示,從2021年8月到2022年1月,只有一家中國公司在美國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而去年同期為20次。
路透社14日報道稱,去年前七個月,中國企業在美國籌得128億美元,但6月底滴滴在紐約上市引發中國監管機構嚴查,這些交易暫停。
公開報道顯示,2021年7月2日,中國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在微信公眾號宣佈對滴滴出行啟動網路出行安全審查。公告稱,為防範國家資料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對“滴滴出行”實施網路安全審查。
2021年12月3日,滴滴出行宣佈,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並啟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
路透社報道截圖
然而時隔幾個月,一些規模較小的中國公司正重新推動在美國出售股票,相信自己不會成為新規的管制目標。他們認為新規想要阻止的是那些處理大量資料或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公司。路透社根據查閱到的申報檔案報道稱,至少有6家中資公司最近幾個星期內提交了在紐約上市的檔案。
不過銀行業人士表示,這些上市計劃都是小型的首次公開發行,融資規模從100萬美元到3500萬美元不等。
這些小型的IPO可能一時也不會催生中國公司在美國的大規模上市,因為很多大公司在去年中國監管風暴之後,目前仍在持觀望態度,希望看到海外上市新的監管規定進一步明朗化之後再作打算。
保險經紀公司恆光控股高管張久林認為,美國和中國的監管機構都希望像恆光這樣正當守法的公司能夠透過上市做大做強。他的公司於1月18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招股說明書草案,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在納斯達克上市,籌資多達1960萬美元。
對於中國加強對資料出境的審查將阻礙恆光在美國上市的擔憂,張久林淡化了這一擔憂,稱恆光沒有收集敏感的個人客戶資料。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檔案顯示,除了新的IPO申請外,今年還有10多家中國公司修改了IPO檔案。
赴美上市企業。截圖自CNN
“中資公司恢復申請赴美上市,讓市場參與者看到了一線希望”
未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赴美上市依舊面臨嚴格的網路安全審查。
公開報道顯示,中國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等多部門日前釋出“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最新版“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將於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其中,明確要求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資訊的網路平臺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申報網路安全審查。若存在國家安全層面上的風險時,將禁止赴國外上市。
此外,中國證監會去年12月下旬就境外上市相關制度規則公開徵求意見稱,將對境內企業直接和間接境外上市活動統一實施備案管理。
路透社引述一位駐香港的股權資本市場銀行家的話說,目前一些中國公司申請在紐約上市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監管力度有所放鬆。“這些申請太小了,不具有相關性。我認為短期內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放鬆,”這位銀行家說。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上個月在一次有外國金融機構高管出席的會議上透露,中國和美國在協調有關在紐約上市中國公司的監管法規問題上正在取得進展。
恆光控股公司高管張久林表示:“我們已經看到了來自中國證監會的積極表態。”
同樣正在申請在紐約上市的電子元件製造商奧斯汀光電(Ostin Technology Group)董事長凌濤也向路透社表達了一種樂觀的看法。
“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小型股來說,我認為中國的新規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凌濤說。凌濤的公司希望今年3月在納斯達克上市,計劃籌資1500萬美元。
路透社查閱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檔案顯示,除了至少6家中資公司提出IPO申請外,今年另有十幾家中國公司修改了它們的IPO檔案。
私募股權公司PAC的創始合夥人廖明向路透社表示,中資公司恢復申請赴美上市,讓市場參與者看到了一線希望。
《金融時報》2月7日報道稱,過去十年,中國一直是美國境外企業上市的最大來源地,並已成為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這兩家證交所一直在印度和新加坡等國尋找中國公司的替代者,以幫助填補空白。與此同時,兩家證交所的高管也私下對監管機構和政界人士進行遊說,希望允許中企赴美上市。
2020年5月和12月,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先後透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對外國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額外的資訊披露要求。該法案實施細則於今年1月10日正式生效,雖然該法案適用於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但美國媒體和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其主要針對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