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資本市場 踐行健康中國戰略

■ 上市公司兩會代表委員談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在2020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表示,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有利環境正在逐步形成。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升出現了一些趨勢性的向好變化。本報今起推出“上市公司兩會代表委員談高質量發展”專欄,從建設健康中國、智造中國、創新中國等角度建言獻策。

來自醫藥行業的部分上市公司代表委員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為醫藥行業創新發展提供新動能,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正積極踐行健康中國戰略,主動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加快科技創新發展,力爭取得新的突破,推動醫藥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發揮專業優勢 履行社會責任

上市公司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先鋒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藥上市公司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戰勝疫情和恢復生產做出重要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華蘭生物董事長安康表示,公司在春節期間也未停工停產,加班加點全力保障相關血製品供應,同時向部分疫區捐贈負壓救護車等防疫物資。

全國人大代表、華北製藥董事長楊國佔表示,春節期間,在保證安全情況下,多家子分公司增開相關產品生產線,科學排產,確保產品供應。同時,充分發揮研發資源優勢和生物藥技術及產業化優勢,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藉助資本市場 推進轉型升級

一些代表委員表示,有了資本市場的支援,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藥湧現,驅動我國醫藥產業從“仿製”向“創新”升級。一批創新型、成長型的企業藉助資本市場獲得較快發展。

“華北製藥加大直接融資力度,一方面透過發行公司債,最佳化融資結構、降低資金成本;另一方面透過戰略合作,實施股權融資,降低資產負債率。”楊國佔介紹,公司今年啟動華藥集團醫藥業務和相關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實現與上市公司業務整合。

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分析,在註冊制改革後,科創板、創業板制定多元化上市條件,以支援不同成長階段、不同型別企業上市需求,明確未盈利企業也可登陸科創板和創業板。這意味著,許多中小創新型藥企可透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為新藥研發“補充彈藥”。

加大研發投入 力爭創新發展

在資本市場支援下,醫藥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有了底氣,進一步降低用藥負擔也有了更大空間。“降低人民群眾的藥費負擔,必須依靠自主創新。”丁列明指出,這就需要加大科研投入。

丁列明舉例說:“透過上市募集資金,我們有了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中去,尤其是上市以來,我們的研發投入及其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不斷提升。”

他說,在資本市場助力下,創新驅動道路越走越寬,建立起國內領先完整的新藥研發體系。“當前,貝達藥業的新藥研發已步入收穫期,預期每年都會將新藥專案申報臨床研究和註冊上市。”

作為全國醫藥連鎖行業的龍頭企業,大參林創新試水智慧藥房,建立實體智慧藥房門店,並初見成效。全國人大代表、大參林董事長柯雲峰表示,未來,醫藥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慧化,智慧藥房或成為大健康消費領域的重要場景之一,將給消費者帶來更加安全、高效的人性化服務體驗。

楊國佔表示,依託生物藥技術和產業化優勢,華北製藥加快在研產品的上市步伐。華北製藥已形成“謀劃一批、在研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化新品研發結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99 字。

轉載請註明: 借力資本市場 踐行健康中國戰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