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汽車市場下行及疫情因素的雙重影響,2020年全年汽車產銷累計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下降2%和1.9%。雖然三季度後,疫情影響逐漸消退,行業迎來了快速復甦,銷量也實現大幅回暖,但全年來看車企業績仍普遍承壓,虧損已成主旋律。
近期已披露2020年財報的15家主流車企來看,大部分實現營收同比增長的情況,同時,淨利潤出現增長的車企也超過一半,可見2020年對於車企上半年來說困境雖大,但在下半年均以強勢表現實現扭轉。
上汽、一汽和廣汽
在2020年裡,雖然上汽集團依然保持最大營收表現,但淨利潤已被一汽集團超越,這意味著一汽集團再次成為了最賺錢的汽車公司。在去年實現市場營收、利潤雙增長的車企佔比雖然很小,但像上汽集團這樣營收和利潤雙下滑的情況,基本出現在邊緣車企上,可見上汽集團的壓力依然存在。
在銷量上,上汽集團2020年度整車銷量達560萬輛,即是國內銷量最高的車企,甚至遠超一汽全年的370.6萬銷量。儘管如此,超過一汽190萬輛銷量的上汽利潤僅為一汽一半。研究分析,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一汽擁有利潤率較高的豪華品牌奧迪,其次,其商用車也貢獻了近三十億利潤。
廣汽集團2020年的整體表現還是很出色的,雖然淨利潤出現了下滑,不過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2020年淨利潤還是實現了25.17%的增長。
合資業務中,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的產銷量同比都實現了增長,保持了日系品牌的一貫優勢。集團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也都實現了超過30%的增長。去年11月廣汽集團旗下的自主新能源品牌埃安正式獨立,未來將主攻高階電動車市場,將成為集團另一個發力點。今年整個廣汽集團也將挑戰10%的產銷增長目標。
長安、比亞迪、長城增長明顯 吉利小幅下滑
很明顯,它們是自主品牌的明星企業。
2020年,長安汽車的營收在800-900億元之間,同比則是增長了12-27.65%。值得一提的是,長安汽車的淨利潤得到了暴漲,幅度超過了200%。
毫無疑問,這得益於去年長安汽車出色的銷量成績。經過了前兩年的沉寂之後,長安汽車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就在不斷輸出新品,旗下的長安CS75PLUS、UNI-T、逸動PLUS等車型在市場上都受到了大量的歡迎,搭載的藍鯨動力更是讓產品的競爭力得到進一步增強。資料顯示,2020年長安汽車銷量200.37萬輛,同比增長13.98%。這其中,自主版塊的強勢拉動了整個集團的業績,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比亞迪2020年營業收入為1565.98億元,較2019年增長22.59%;淨利潤為42.34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62.2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29.54億元,同比增長1181.50%。
值得注意的是,非經常性損益中重要的一項來源是政府補助,高達16.78億元。它的營收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按照產品可分為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以及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三大類。其中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業務的收入約839.93億元,同比增長32.76%;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業務的收入600.43億元,同比增長12.48%;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120.88億元,同比增長15.06%。三大業務佔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64%、38.34%和7.72%。
長城汽車2020年度財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收1033.08億元,同比增長7.38%;淨利潤53.62億元,同比增長18.36%。其中,整車銷售收入923.86億元,同比增長7.11%;零部件及其他收入109.22億元,同比增長23.32%。值得一提的是,長城汽車在2020年單車平均售價相比2019年提高3.1%,品牌溢價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長城汽車於2020年釋出了“檸檬”、“坦克”、“咖啡智慧”三大技術品牌,進一步加速了其在自動駕駛、智慧座艙、高效燃油、新能源等領域的佈局。
2020年,吉利汽車總收入921億人民幣,淨利潤55.7億人民幣,股東應占溢利55.3億人民幣,期末現金餘額190億。與2019年相比,各項指標均有下滑。考慮到2020年汽車市場的特殊性,這種下滑也在情理之中。而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執行董事桂生悅認為,除了大環境低迷,這主要還與吉利自身情況有關。
2020年的困境不只是疫情打擊、原材料價格上漲這些因素導致的,主要還是因為吉利自身處於3.0向4.0轉型的階段,現有產品處於生命週期的末期,競爭力不足,新一代的產品還在逐步迭代中。轉型的過程雖然痛苦,不過邁入4.0之後,對於吉利汽車來說發展的潛力也是巨大的。
斷崖式下滑的車企
或許是有“賣房”的影響,海馬汽車的營收不至於像眾泰那麼慘烈。在2020年,海馬預計營收28-33億元,同比下滑超46%,而淨利潤為-13.5億元至-9億元。
不過從海馬的種種現狀來看,變現資產其實也很難拯救它,畢竟就連研發超4年,投資超5億的海馬7X也沒能給海馬帶來多大的影響。當然,這一切還是因為海馬錯過了自己的最佳黃金髮展期,導致後期陷入危局,苟延殘喘。如今海馬的汽車業務幾乎是停滯不前,與市場的脫節以及產品型別的不夠豐富,早就讓它在汽車市場失去了競爭力。
而瀕臨破產的眾泰就更加慘了。2020年,眾泰汽車預計營收12-14億元,同比下滑超46%。淨利潤為-60億元至-90億元。能夠虧損這麼多,無疑還是企業經營不下去了。2020年,眾泰汽車的整車業務均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銷量更是可以忽略不計。
而眾泰新能源原本是眾泰汽車最後一塊“遮羞布”,在2019年1月前,眾泰新能源還能夠實現月銷4000臺左右的市場表現,為眾泰汽車提供銷量上比較不錯的助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眾泰汽車的墜落。一系列自救措施無果後,2020年12月23日,眾泰釋出公告,母公司鐵牛集團由於已嚴重資不抵債,且無繼續經營的能力,缺乏挽救可能性,已被永康法院裁定終止重整程式,並被宣告破產。
北汽新能源2020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虧損60億至6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更是預計虧損62億至67億元。
可以說北汽新能源的失利與其自身定位有著必然關係。北汽新能源一直押寶B端市場,受疫情因素,出行市場受到一定影響,造成其在B端需求量的大幅下滑,從而導致其銷量大跌。2020年,北汽新能源總銷量為2.5萬臺,同比下滑82.79%,多年以來,北汽新能源一直依靠低端車型的快速擴張來搶佔市場。北汽新能源旗下目前主要有EC、EU、ES、EV、EX、EH等產品系列。其中銷量較高的依舊是低端產品,忽視中高階車型的發展成為制約北汽新能源塑造品牌形象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