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康為世紀股東低價增資涉嫌利益輸送,業績存“變臉”風險

由 展東明 釋出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陳麗娜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陳麗娜

新冠疫情之下,不少檢測試劑廠商乘著業績暴漲的東風,紛紛搶灘登陸資本市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6家主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產品的公司上市,其中7家為2021年成功IPO的企業。而近期,還有不少企業準備衝刺IPO,江蘇康為世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為世紀”)便是其中一家。

9月30日,上交所官網顯示,康為世紀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此次IPO,康為世紀擬募資9.86億元,中信證券是其保薦機構。

康為世紀成立於2010年9月3日,是一家以分子檢測產品為核心、以分子檢測服務為輔的生物科技企業,其分子檢測產品包括原料酶及檢測試劑、核酸儲存試劑和核酸提取純化試劑。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由於疫情的影響,康為世紀2020年業績大漲,但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該公司或面臨業績變臉的風險,或由2020年的淨利潤1.08億元暴跌至疫情前的數百萬元。同時其不僅毛利率遠低於同行,還存在研發能力遠遜於同行、估值異常暴增、涉嫌利益輸送等問題。

11月22日,時代商學院就上述問題向康為世紀發函詢問,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對方回覆。

業務增長嚴重依賴新冠疫情,警惕業績變臉風險

招股書顯示, 2018—2021年3月(以下稱“報告期”)康為世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56億元、0.74億元、2.33億元、0.86億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別為32.44%和215.41%。可見,康為世紀的業績在2020年迎來了較大的增長。

報告期內,康為世紀的淨利潤分別為0.066億元、0.09億元、1.08億元和0.37億元。可見,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其盈利能力極其脆弱,2018年和2019年的淨利潤均不足1千萬元。

康為世紀業績暴漲主要是由於新冠疫情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需求的暴增。報告期內,康為世紀分子檢測產品的營收分別為0.56億元、0.65億元、1.91億元、0.69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為92.47%、87.55%、81.94%%、80.23%。

其中,核酸檢測試劑該產品在疫情時期可用於新冠核酸檢測,核酸儲存試劑也是2020年帶動康為世紀營收翻倍的引擎。招股書顯示,康為世紀2020年核酸相關業務產生的營收較2019年多了約1.1億元。

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2019年,康為世紀分子檢測產品中核酸儲存試劑營收為2010.99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27.20%,另一核心產業務原料酶及檢測試劑收入約佔主營業務收入的36.53%。但2020年,核酸儲存試劑營收猛增至1.08億元,增長近5倍,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高達46.19%,而當期原料酶及檢測試劑的營收佔比卻下滑至17.55%。

一方面,隨著新冠疫情逐漸得到穩定控制,核酸檢測的需求迅速下降,康為世紀的核酸儲存試劑銷量未來或面臨大幅下滑的風險。而另一方面,由於國內可生產核酸檢測試劑的企業也在增多,新冠檢測產品出現競爭加劇的情況,該公司相關產品和檢測服務的銷量或大幅下滑,業績增長的持續性存疑。

此外,市場上的核酸檢測價格也在下降。今年1月開始,國家醫療保障局要求四川、陝西、甘肅、西藏、貴州、內蒙古等省份醫保部門,需集中將當地公立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價格從原來的120元到200元不等,下調到80元甚至更低。這一政策或導致企業的核酸檢測產品毛利率進一步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康為世紀的分子檢測酶在疫情前就已出現銷量下滑的狀況。2018年,康為世紀分子檢測原料酶產量為2.73億U,銷量為2.84億U;2019年,該產品的產量不增反降至2.36億U,銷量也下降至1.95億U。

隨著核酸檢測試劑這一業績增長引擎熄火,另一拳頭產品分子檢測酶又陷入銷量下滑的頹勢,未來康為世紀或難逃業績變臉的困境。

研發費用率持續下滑,專利數量遠遜同行

與此同時,康為世紀的市場競爭力也遠不如同行業可比公司。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康為世紀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67.21%、67.68%、77.17%和74.35%。其中,分子檢測產品作為主營業務收入及毛利的主要貢獻部分,報告期內的毛利率分別為73.23%、72.29%、77.61%和72.69%。

與同行可比公司,如諾唯贊(688105.SH)、菲鵬生物、透景生命(300642.SZ)、艾德生物(300685.SZ)相比,康為世紀主營業務毛利率偏低,2020年的毛利率低於行業均值6個百分點。

此外,報告期內,康為世紀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0.52%、18.86%、10.19%、7.36%,同行業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的平均值分別為24.43%、21.78%、11.72%、15.96%,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康為世紀各期的數值都較低。不僅如此,報告期內,康為世紀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76%、13.15%、7.86%、5.07%,從2020年開始,研發佔比持續走低,康為世紀並沒有隨著營業收入的增長而在研發上加大投入。而產品的研發費用率持續下滑等問題,也導致了康為世紀的產品專利與同行可比公司相形見絀。

發明專利上,康為世紀目前有14項發明專利、27項實用新型專利;諾唯贊共有32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9項;而菲鵬生物境內外專利申請約460件,其中已授權的境內專利117件,此外另有PCT專利申請超60件;透景生命共有62件已公開的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佔64.52%。

從發明專利數量看,康為世紀為四者中最少;從專利的總數量看,康為世紀也遠比菲鵬生物和透景生命低。

雖然康為世紀在招股書中稱目前已開發了一百餘種分子檢測原料酶、可用於PCR、qPCR、RT-PCR、一代測序、二代測序、核酸質譜等多個方向。但康為世紀的主要競爭對手諾唯贊擁有200餘種基因工程重組酶,幾乎是康為世紀的一倍,可見在產品的研發專案數量上,康為世紀也沒有優勢。

估值異常暴增12億,增資定價合理性存疑

股權結構上,截至2021年9月20日,王春香持有康為世紀控股股東北京康為64.6%的股權,另外分別持有康為共創、康為同舟、康為共濟、康為眾志64.6%、3.16%、4.14%和3.47%的份額,合計間接持有康為世紀55.55%的股權,其為康為世紀的實際控制人。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8月3日,北京康為持有康為世紀100%的股權,為其唯一股東。而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康為世紀共計有15名股東,包括1名自然人股東和14名境內機構股東。其中私募投資基金股東有7名,分別為泰州產投、毅達創投、中小基金、人才創投、松禾創投、分享投資、起因投資。

2020年8月21日,北京康為將其持有康為世紀30%的股權以1.43元/註冊資本的價格轉讓給了康為共創;同日,康為同舟、康為共濟、康為眾志以10元/註冊資本的價格向康為世紀進行了增資。彼時,康為世紀的估值為6億元。(注:北京康為與康為共創的股權架構及持股比例均相同)

而次日(8月22日),泰州產投、毅達創投、中小基金、人才創投、松禾創投、分享投資、翠湖投資、起因投資、上海越亦、陳洪以29.27元/註冊資本的價格向康為世紀進行了增資,此時,康為世紀的估值為18億元。

一般而言,短時間內的股權轉讓價格差異較大,則有被認為是利益輸送的風險。

此次增資中,有6家為私募投資基金完成增資操作,一天之內康為世紀的估值便增加了12億元。需注意的是,康為世紀近兩年並沒有新的核心產品面世。而時隔一日估值就暴增12億元,多方資本注資或涉嫌在IPO前夕刻意抬高估值,收割二級市場“韭菜”,其股東背後是否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的利益關係?

供應商和大客戶身份重疊,涉嫌利益輸送

招股書顯示,汪健既是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大基因科技”)的董事長,也是深圳市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智造”)的董事,而華大智造則是康為世紀2018年、2019年的供應商。

2021年一季度,康為世紀前五大客戶分別為ATLTechnology,LLC、聖湘生物、清華大學及下屬企業、華大基因科技、首都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其中,華大基因科技是康為世紀2018年、2019年、2020年的第一大客戶。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華大基因科技的營收佔當期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0.37%、16.22%、11.19%和3.14%。

另外,康為世紀的商業客戶還包括透景生命、樂普醫療和博奧晶典在內的多家國內外知名體外診斷企業和醫學檢驗所。

時代商學院發現,康為世紀與華大基因還有著另一層關係。

華大基因科技包括深圳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華大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北京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等,從事分子檢測服務,業務與康為世紀有一定的重疊。

此外,華大基因科技旗下的上市公司華大基因(300676.SZ)也從事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的研發、生產、銷售業務,與康為世紀屬於競爭對手。

而同屬汪健控制的華大智造是康為世紀2018年、2019年的供應商。

需注意的是,華大基因、華大智造都從事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相關業務,且同屬同一控制人,供應商與大客戶、競爭對手身份重疊,兩者採購交易的合理性存疑。

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7月17日,康為世紀向深圳華大智造的全資子公司武漢華大智造簽訂了一項金額232萬元的重大采購合同,採購內容為二代測序儀;康為世紀專門對外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全資子公司泰州健為於2019年11月與武漢華大智造簽訂了一項金額200萬元的基因測序儀採購合同。

此外,2020年4月,康為世紀還與華大基因下屬企業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簽訂了三項重大銷售合同,均主要為核酸儲存試劑的銷售,合同金額合計高達1400萬元,目前合同已履行完畢。

華大基因及關聯公司同時是康為世紀的大客戶、供應商,且還是競爭對手,相關交易是否涉嫌利益輸送?在與華大基因的合作中,康為世紀是否淪為代工廠商身份?

總結

隨著全球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未來新冠檢測試劑產品市場需求將逐步減小。而可生產核酸檢測試劑的公司不斷增多,呈供過於求的局面,康為世紀或面臨產品銷量大幅下滑的風險。與此同時,市場上的核酸檢測價格一降再降,這或導致康為世紀的毛利率再次降低。

2020年以來,受益新冠疫情對核酸檢測試劑的需求暴增,康為世紀營業收入短期內暴漲,而該公司的產品未能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未來或難維持業績持續增長態勢,需警惕業績變臉的風險。

而與同行可比公司對比,康為世紀在毛利率、研發費用、產品的發明專利等方面均落後於對手,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表現不足。同時,康為世紀以超低價轉讓股權的合理性存疑,其與華大基因的交易也疑點重重,這或成康為世紀IPO的攔路虎。

(全文4044字)

參考資料:

1、康為世紀招股書 2021.09.30

2、《康為世紀IPO擬募資9.86億元,華大基因是第1大客戶!》.中華財經網

3、《受益新冠疫情核酸檢測商康為世紀業績大增這幾大問題值得關注》.介面新聞

4、《康為世紀IPO受問詢,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英科醫療 》.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