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秦薇 葉詩婕
過去一週,中概股“過山車”般的趨勢,讓無數投資者聯想起港片《大時代》經典的開篇場景。
美國、香港兩地中概股上演“百年一遇”的走勢,讓投資者們在短短一週內經歷了從絕望到狂喜的無縫銜接:膽大抄底的已經在開酒慶祝,膽小割肉的早已悔青了五臟六腑;套利者選擇見好就收,逢高套現;價值派則選擇堅守,相信這兩天還只是序曲。
而隨著中美監管機構繼續對中概股審計問題積極溝通,以及港交所持續最佳化中概股迴流通道,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似乎終將以不同形式迴歸,只是,誰有機會迴歸?這一場中概迴歸潮對港股和投資者又意味著什麼?
美港中概股波動共震 反彈強勁
風暴首先發生於在美中概股。自3月12日(北京時間,下同)起,衡量中概股整體表現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連續三個交易日暴跌逾10%,並於3月14日收跌11.7%,一舉打破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創下的跌幅紀錄。
港股隨即被波及。自3月14日開始,恆生指數連續兩日大跌逾1000點,週二收盤時已跌破2000點關口,跌出30年最慘行情,彷彿新一輪網際網路泡沫呼之欲出。
但信心的來與去似乎都在一瞬間。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做出重磅表態,表示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中國政府將繼續支援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隨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也表示香港金融、貨幣及市場監督體系仍然穩健。
政策利好下,兩地上市的中概股先後上演了一場“絕地大反擊”。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於3月15日開始飆紅,並於3月16日創下史詩般的32.93%漲幅;隨著科技股的回血,恆生指數後連續兩日共反彈超3000點,恆生科技指數則回彈超1000點,收復前兩個交易日的所有失地。
這波“絕地大反攻”無疑給了機構投資者和散戶信心。根據高盛資料,目前海外機構持有中概股規模約在2400多億美元,而美國散戶也透過ETF持有逾200億美元中概股,其中KraneShares CSI中國網際網路ETF(程式碼:KWEB)去年便吸引約70億美元資金流入,高峰期管理資產達97億美元。
中泰國際分析師顏招駿表示,此次金融委的宣告反映中美在中概股監管層面仍有商討餘地,有助紓緩近期投資者過度悲觀的情緒,短期科技股或中概股可能有空倉回補帶動的反彈。
華夏基金香港則表示,此次中國市場的反彈主要是因為中國官方明確的政策方向穩定了市場的信心、緩解了市場此前的恐慌情緒。無論是利好訊息的出現或是利空訊息的落地,在本來極為波動的市場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投資者的擔憂,對市場信心起到了修復和支撐作用。
著名投資人、億萬富翁凱文·奧萊利(Kevin O'Leary)也表示,他買入了本週市值縮水數十億的中國科技股,因為他看到了中國在未來幾年的巨大增長潛力,他相信中國將在幾年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中概股回港或成主流
事實上,自2021年起,在美中概股便因政策因素而時不時大幅波動,僅當年3月,就有嗶哩嗶哩、百度和汽車之家三家公司迴歸港股。而今年至今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已經跌去22.4%,市場便再一次熱議起“中概股迴歸”的話題。
此次,突如其來的暴跌依舊是因政策而起。瑞銀分析指,在這波中概股拋售潮中,機構投資者是主要賣家,而散戶可能是最大的、被迫減持的群體。儘管大型中概股多數已在過去幾年內在香港完成雙重上市,投資者可以輕鬆地將持有的ADR(美國市場交易的存託憑證)轉換為H股,但本就脆弱的港股市場還是被美國證監會略顯意外的表態驚出史詩級拋售。
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坦言,這波中概股拋售有些反應過度。他估計,因授權限制不能轉換為H股的ADR只佔整體ADR的3-5%。
根據瑞銀的資料,對於已作雙重上市的中概股,機構投資者也在持續將其持有的ADR轉換為H股。過去三個月,機構投資者持有的中概股ADR下降了2.6個百分點,而在香港市場的持股增加了0.9個百分點。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資料顯示,雙重上市公司的香港上市部分已從流通股的48%增加到53%,股份轉換集中在京東、阿里巴巴和理想汽車。
目前美股中概股企業中已有28家同時在港股上市,而在這波股價震盪前後,中概股的迴流步伐再度加快。3月10日,蔚來汽車以介紹上市的方式,隨後,金山雲表示正在尋求於港交所進行雙重上市,以便更好地在當前的市場及監管環境下給公司股東提供更加充裕的流動性和保障性。3月16日晚,嗶哩嗶哩也釋出公告稱計劃從二次上市轉為雙重上市。
此外,金融壹賬通也於近期透過介紹方式申請在港上市。此外還有摯文集團、名創優品、滿幫和愛奇藝等在美中概股紛紛傳出回港二次上市。根據中金研報資料,目前還有另外的25家公司可能在未來3-5年內滿足回港上市條件。
瑞銀表示,多數ADR具備在香港第二上市的資格,這52家公司的市值佔ADR總市值的96%,其中包括20家已經雙重上市的公司。隨著港交所和香港特區監管機構放寬上市規則,允許未透過盈利測試的科創公司上市,假設最終要求與適用於生物技術公司的要求相似,預計將會新增約 41家中國ADR公司可能有資格在香港上市。
上市政策欲再鬆綁
從2018年起,香港市場就已經逐漸為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迴歸港股創造政策條件。這一年,港交所主機板上市規則進行重大改革,允許中概股二次回港上市,隨後又為尚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開啟通道。
2018年上市新規釋出後到2019年底,中概股的迴流速度還比較慢,只有百濟神州和阿里巴巴兩家公司。2020年,中概股迴流開始加快,全年共9家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包括網易、京東、百盛中國等新經濟龍頭。
中信證券表示,對港美股同時上市的公司投資者來說,美股ADR與港股之間可以自由轉換,且轉換成本相對較低,因此長期來看美股退市對其衝擊相對較小。
在香港市場完成二次上市後,中概股的ADR與香港市場交易的普通股完全可兌換,不過中金在此前的報告中指出,這種轉換大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多,如果能夠納入港股通,香港上市的中概股交易活躍度能夠得到提升。
在政策層面,今年中概股有望迎來更多利好。近日,港交所上市委員會主席白禮仁表示,上市委員會今年內將檢視現行的首次公開招股資格規定,尤其是其中一些會令某部分來自專業科技行業的發行人/申請人因未能透過相關資格測試而難以在主機板上市集資的有關規定,例如未有盈利但需要資金進行研發的公司,同時還將就不同投票權的發行人是否適合在港交所上市進行檢討。
中概股的迴流,也給港股投資者帶來更多新的投資機遇。如今,新經濟股在港股市場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港交所的資料,截至2021年底,新經濟新股佔港股總市值的比例達21%,日均成交額291.16億港元,佔港股市場總體成交額的20%。
廣發香港高階策略分析師鄭新煌預計,未來會有更多中概股參考蔚來,以介紹上市的方式迴歸港股,因為這種方式不進行新資金的募集,而是在上市之後6個月再進行融資,具備手續簡單、速度快等特點,也避免在當前脆弱的市況下給大市帶來更大的壓力或者難以籌集足夠資金。他認為,更多優質中概股的迴流,在長遠來講有望為港股帶來更多的流動性。
安信證券認為,除了港股,迴歸A股也是一種選擇,儘管A 股還存在上市門檻高、與美股在上市體系和法律體系上差異大、投資人退出成本高等問題,但相對港股,A股的交易量更大、流動性更強,中概股迴歸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估值。另一方面,內地機構也在為紅籌企業登陸科創板、創業板提供政策支援,或許會吸引業績亮眼的公司迴歸 A 股。
編輯: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