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獲券商牌照傳聞再起,證監會:計劃尚在討論,不會對現有的行業格局形成大的衝擊
近日,市場上傳出“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的訊息,一時間引發行業熱議。
據瞭解,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或將從幾大商業銀行中選取至少兩家設點設立券商。
29日,股指小幅回撥。受銀行將獲券商牌照訊息影響,券商板塊跌幅居前。
6月28日晚間,證監會對此作出回應,稱目前沒有更多的資訊需要向市場通報。證監會的發言人表示,關於如何推進,有很多路徑選擇,現尚在討論中。不管透過何種形式,都不會對現有的行業格局形成大的衝擊。
其實,此前就曾傳出銀行獲得牌照的訊息。2014年5月,國務院釋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就提出,支援符合條件的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支援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參股的方式探索綜合經營。對此,有媒體報道稱,這是釋放了允許銀行設立券商的政策逐漸鬆綁的訊號。
2015年3月,時任證監會發言人張曉軍表示,證監會正在研究商業銀行在風險隔離的基礎上申請券商牌照的制度和配套安排,但政策落地尚無明確。
不久後,2015年7月,首次傳出交通銀行將獲得券商牌照的訊息;2019年4月,工商銀行傳出將獲得券商牌照的訊息。
可見,市場一直流動著券商牌照放開的訊息。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曾對外表示,國內的券商行業,不能算嚴格意義的投行,但國內的銀行也不僅僅做傳統商業銀行的事情,大多數商業銀行是有投資銀行部的,自營證券投資也存在。所以,給銀行發券商牌照本身是水到渠成。
海市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公司治理與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郭捍東指出,目前,我國金融行業及監管都是分業的,最近傳出給銀行發放證券牌照,其實代表了走向兼業的趨勢。“這就說明了銀行等金融機構有兼業經營的客觀需求,如‘中行原油寶’事件就凸顯了銀行金融兼業發展的客觀現實;金融監管機構監管能力的提高,如中國銀監會及保監會合併成立銀保監會,反映了監管機構對兼業監管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能力。”
而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發文稱,對銀行而言,只有補齊了券商牌照,前期投貸聯動,後期上市輔導,一條龍服務,IPO退出有望,整個業務才能“活”起來。他表示,對銀行而言,獲得券商牌照後,就有能力涉足資本市場,還能反過來帶動企業深度參與資本市場。
分析
對券商端究竟是利好還是利空
這則訊息出來後,引發了券商行業的廣泛關注。對於券商端來說,究竟是利好還是利空?此問題,一直爭論不斷。業內觀點不一,有人認為,商業銀行遍佈的網點、優質的客戶資源等令券商十分忌憚。
郭捍東認為,銀行增加證券牌照,將會對現有證券公司業務形成衝擊,證券業務將會逐步向銀行集聚。他表示,相較於證券公司,銀行更具有財力,更能吸引證券專業人才,銀行獲得證券牌照短期內即能解決開展證券業務所需專業人員問題;而銀行有了證券牌照後,將可直接變成銀行自身發行的證券產品的直營網點,還有利於形成銀行的證券產品客戶。
至於該政策落地對未來影響,郭捍東表示,應當是對我國國內各類金融機構都帶來兼業經營的趨勢和客觀能力要求,也會改變現有的金融市場格局。另外,他也指出,如僅給銀行發放證券牌照,不給證券公司增加經營牌照,對證券公司而言,僅意味著競爭對手增加,這很難是一種利好。但現在一切都還有待政策進一步出臺,還需要拭目以待。
知乎金融領域的回答者沈一冰則認為,券商不會那麼快搶走證券的蛋糕。他指出,銀行如直接或透過子公司直接獲得證券牌照屬於混業經營,對於銀行的淨資本管控能力的要求會更高。從短期來說銀行要讓一個外來的“能人”進入銀行這個體系,需要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
而一位從事券商10年的分析師告訴瀟湘晨報記者,這個問題的本質要看獲得牌照的銀行是誰。他認為,總體來看,發給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的機率會比較高,因為他們集團體系內就有券商牌照。他表示,從長遠來看,此舉措對整個券商行業來說是一場利好,不斷的加強改革,是一個良性發展的事情。
瀟湘晨報記者姚方媛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