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金經理的攻守之戰|回眸2021

一名基金經理的攻守之戰|回眸2021
年末將至,基金經理年度業績排位賽已經開始,2021年冠軍基即將出爐。但是,未到最後一刻難言勝負,基金經理紛紛開啟了年底衝業績模式。

2021年是A股變幻莫測的一年,也是公募基金跌宕起伏的一年。

這一年,有基金經理跌落神壇,也有基金經理“一戰成名”。

這一年,是林逸(化名)在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擔任基金經理的第六年。

這一年,也是林逸備受考驗的一年,從挫敗到迷茫再到找到方向,林逸調整了自己的投資思路。

這一年,市場有太多熱點,也變化太快,作為中生代基金經理,林逸有懊悔、有焦慮、有慶幸,而收穫更多的是成長。

盛宴散席

當人們還沉浸在春節喜慶的氛圍中時,卻不知A股這場延續多時的核心資產盛宴已經悄然散席,酒酣耳熱中,人們遲遲不願離場。

2月18日,牛年首個交易日股市雖然迎來了“開門紅”,但是基金抱團股大跌,貴州茅臺股價跌破2500元。當然,一些重倉核心資產的明星基金淨值也隨之下跌。

當天晚上8點後,90後基民陳宇(化名)如常檢視自己持有的某知名基金經理的產品收益。雖然當天基金淨值下跌了,但是在今年才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該基金已有近20%的收益。陳宇對該明星基金經理還是信心滿滿,認為這只是短暫的調整。

後來,陳宇才知道那天只是下跌的開始。春節過後,上證指數一路震盪下行,截至一季度末跌幅超過5%,利空的情緒被放大,恐慌情緒開始慢慢在市場上蔓延。

彼時,基金經理林逸感受到了市場的恐慌情緒,但是他認為此次下跌是短幅的震盪。但是,他也感受到了有些核心資產的泡沫越來越大,不禁開始思考,難道這真的意味著“抱團”的結束?

“我覺得從今年春節後,那些龍頭公司開始了去泡沫化的過程,漸漸迴歸到公司經營的本質。但是我是一直堅持價值投資,是想要長期持有優質公司,面對股價和基金淨值的下跌,對我來說是兩難的局面,當時我還是想扛一扛,或許市場最壞的時刻就會過去。”林逸回憶稱。

其實從去年年末開始,林逸就已經警惕到有些龍頭公司的估值已經有了很大的泡沫。但是,抱團核心資產這場盛宴還沒有散席,酒酣耳熱中,林逸還不願意提前離開。

曾有基金經理在2020年的基金年報中就提到,種種跡象表明核心資產的盛宴仍然沒有結束。但是這一現象已經明顯地引起了社會乃至官方的關注甚至是不安,事情正在起變化,風險正在累積。我們應該認識到風險往往產生於我們的盲區,酒醉人酣的盛宴中我們不必急於離場但可以坐得離門口近一些。

市場行情撲朔迷離,機會和風險總是並存。從年底回望,一季度盛宴的散場,也給當時沒有人關注的一些“迷你基”開啟了“一戰成名”的機會。

艱難抉擇

由於市場風格的切換,有諸多基金難逃淨值大幅回撤的命運,明星基金經理也跌落神壇。

“回首自己以往的判斷髮現有不少錯誤”“這段前所未有的落後經歷”“我們向基金份額持有人表示深深的歉意”“本著亡羊補牢的態度予以了認錯迴避”……在基金二季報中有基金經理認錯,也有人反思,還有人致歉,從這些字裡行間裡能看到基金經理的挫敗感、迷茫,也看到了他們的壓力和挑戰。

面對核心資產的下跌,到底要不要減持優質公司?要不要繼續承受基金淨值的回撤?

林逸所管理的基金已經有投資者在紛紛贖回,那段時間,林逸一直在掙扎。在經過了多日的失眠後,考慮到風險收益比,4月中旬林逸調低了股票倉位,並決定對持有的那些核心資產開始做減倉。

在那段跌的比較多的日子,看到自己的業績不如別的基金經理,林逸確實很煎熬。林逸所掌管的基金評論區畫風也在轉變,從基金上漲的追捧到那段時間下跌的吐槽,也令他壓力倍增。

還好林逸管理的基金規模並沒有那麼大,清理掉虧損標的往往比較容易,但是在震盪行情中,也不能空倉,賣出後買入什麼是個難題。

“但是,往往就是在這種煎熬過程中,你自己對整個市場的認知提升的速度會比較快一些。市場撲朔迷離,其實很難分辨方向,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投資策略,當策略失靈時,面對業績排名的壓力和基民輿論的壓力,不得不適應市場的變化來調倉。”林逸稱。

但是,也有堅守價值投資的基金經理並不想參與這場板塊的輪動,而選擇了承擔核心資產的回撤。

“那段時間其實對我來講也是一個考驗,當時在春節前的時候我們就注意到了整個龍頭類公司的漲幅過大,那個時候如果要控制回撤,基金資產結構就改變了,就變成低估值的投資策略。後來,我還是選擇堅持在這些核心資產上面,適當地做了一些調整,但是可能要承受一定的回撤。”另一位基金經理對記者稱。

雖然二季度核心資產的表現還是弱於其他板塊,但上述基金經理認為,核心資產短時間不是在風口上面,而從長期來講是沒有問題的,股價表現不好的時候其實是很好的佈局時機,相信這些優質企業的價值會得到凸顯。相反,並不確定往中小市值或者其他板塊切換就能獲得收益。

而彼時,基民陳宇在看到自己持有的那隻基金淨值這段時間的下跌也很著急,決定在還有約10%收益的時候狠心把基金贖回了。

那時候的陳宇也明白了,今年基金賺錢沒有去年那麼容易,面對身邊很多持有的基金還沒能翻紅的朋友,在半年能獲得10%的收益其實已很不錯。

下一個泡沫?

關於新能源估值泡沫的言論不絕於耳,但是新能源主題基金依舊從夏天火到了秋天。

前8個月的權益類基金業績排行榜被新能源主題基金霸屏,有3只基金收益實現了翻倍。多隻排名靠前的新能源主題基金本來是無人問津的“迷你基“,到了三季度末,有的基金規模已經擴大了10倍,還不得不限制大額申購。

看著新能源的火熱,在5月初陳宇也忍不住買入了一隻新能源主題基金,這次陳宇選擇了一隻規模在10億元以下的基金。

持有了兩個多月,那隻新能源基金收益已經將近30%。彼時,新能源的一些概念股在年內漲幅已經很大,市場上對於新能源有著紛雜的聲音,有人認為新能源泡沫已經太嚴重,也有人看好新能源長期投資價值。

陳宇覺得當時新能源漲幅已經很大,7月就將該基金贖回了。陳宇一度覺得很瘋狂的是,贖回後,該基金的淨值還在漲,如果他再多持有兩個月,他的持有收益就會超過70%。

但是,他也不敢再買入,因為在這個震盪的格局下他真的無法判斷到底什麼時候是高點。前幾個月的“炒基”經歷讓他明白不要盲目追高,能獲得穩健的收益已是不易。

其實,二季度開始林逸就加倉了新能源板塊,作為配置的一部分。在經過一系列策略的調整後,林逸掌管的基金終於在三季度有所起色。三季度末,林逸管理的基金年內收益排名已經位於中上游水平。

隨著業績的提升,林逸管理的基金被關注,引來了投資者的踴躍申購,基金規模大幅增長。

面對基金規模的快速增長,林逸並沒有感到開心,反而引發了他的擔憂。在震盪行情下,板塊輪動加劇,規模過大的基金往往很容易陷入“船大難掉頭”的困境,基金規模的增加,意味著調倉難度的加大。

比如,今年一位因單戶每日限購1024元而火的基金經理對基金規模的增長表示,“我怕你們不來,也怕你們亂來。限購是為了控制規模,不限死是為了共同富裕。”他給自己定的KPI是:今年別做百億基金經理。

截至三季度末,今年業績排名居前的基金鮮有頂流明星基金經理的身影。排名居前的基金在三季度末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屈指可數。

三季度,“火熱”的新能源是基金加倉的主要方向。信達證券研報指出,三季度主動偏股基金仍偏好超大市值股票,但存在向中小市值下沉的情況。新能源和低估值板塊是基金三季度加倉的兩個重點方向,而基金在三季度減配了消費。

年底衝刺

年末將至,基金經理年度業績排位賽已經開始,2021年冠軍基即將出爐。但是,未到最後一刻難言勝負,基金經理紛紛開啟了年底衝業績模式。

春節過後,諸多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淨值均出現大幅下挫,還有些明星基金經理年內收益一度為負,跌落神壇。

歷時數月,在四季度貴州茅臺股價重上2000元。茅臺的迴歸,消費和醫藥估值的回落,讓市場不乏一些藍籌白馬股有了回血的期望。

同時,有些明星基金經理掌管的基金收益已經由負轉正,還有一些明星基金經理還在負收益中掙扎。

2021年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概念就是元宇宙。

9月以來元宇宙概念熱度持續上升,Facebook改名為“META”把元宇宙概念推上了風口浪尖,四季度元宇宙依舊是非常火爆的一個題材。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持續火爆,四季度相關概念股表現也非常強勁。從四季度基金業績表現來看,與元宇宙相關的數字經濟、遊戲動漫、傳媒、VR等主題基金漲幅居前。

問及林逸臨近年末要不要衝刺一下業績,他表示並不想去冒險獲取不確定的高收益,認為現在控制好波動風險是最重要的。

“市場比較樂觀,有過多的預期時候,往往對應著估值已經到了一個歷史相對來說較高水平。我秉持的原則是寧可早一點退出,也不去搶最後一杯羹。這就需要配置品種分散化,需要不斷地去跟市場溝通,知道市場的預期。”林逸稱。

對於2022年的A股市場,林逸認為依然會是一個結構性行情,看好高景氣行業,會從新能源和消費中找到一些市值沒有那麼大的細分行業龍頭的公司去做基本面的研究。

國開證券研報認為2022年A股繼續為慢牛行情,年初在政策樂觀和信用充裕的階段機會最佳。但市場資金環境過熱可能性較小,全年增量資金弱於近兩年,且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空間有限,指數漲幅並不會比今年有明顯提高。仍需注意慢牛步履蹣跚,期間階段性調整風險仍不可忽視。市場總體模式或與2021年類似。不變的是溫和向上的趨勢,變的是時機和主線板塊。建議重點配置綠色能源(風、氫)、新能源車產業鏈(鋰電池、汽車零配件)、晶片。防禦方面可配置超低估值(券商、銀行)、下跌後的機會(醫藥、科網)、疫情因素淡化疊加收支差減少(消費品)。主題投資投資方面看好元宇宙、軍工、共同富裕。

記者 魏來

編輯 陳偲

封面攝影 陳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49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名基金經理的攻守之戰|回眸2021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