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品觀察|“鋰三角”欲打造鋰業“歐佩克”,鋰價近期或維持高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舒曉婷 北京報道

當前,在“雙碳”目標、能源安全等背景下,許多國家正在尋求加快能源結構改革。例如,美國在《通貨膨脹削減法案》中提出關於新銷售電動汽車佔比的目標、歐盟的“適合55歲”(Fit for 55)一攬子計劃、日本的“綠色轉型”(GX)計劃、韓國旨在提高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的計劃,以及中國和印度關於發展清潔能源的目標。

拉美國家也有相關計劃。當地時間10月24日至10月26日,以生產、可持續性和包容為主題的第39屆拉加經委會會議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基什內爾文化中心舉行。會議期間,拉加經委會發布了題為《邁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發展模式的轉變:生產、包容和可持續性》的報告,從綠色增長的角度提出有望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轉型、電動出行等9個戰略領域。

國際能源署10月27日在其釋出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稱,一系列舉措有助於推動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到2030年達到每年2萬億美元以上,比目前增長50%以上。

伴隨清潔能源技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鋰”作為活躍度高、重量輕、常用於電動汽車電池的金屬,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甚至被稱為“白色石油”。

從全球鋰資源的佈局來看,被稱為“鋰三角”的南美三國即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維亞擁有世界佔比超50%的鋰儲量。近年來,伴隨鋰需求和價格的高漲,南美國家也吸引了眾多外國資本前來佈局。中國企業中,贛鋒鋰業是阿根廷Cauchari-Olaroz專案的大股東,持有47%的股份;天齊鋰業是智利鋰礦公司SQM的第二大股東,持有23.8%的股份。

中企赴南美投資並非一帆風順,採礦業牽涉到的環保問題、協調當地居民訴求等都會對專案的順利進展產生阻力,並且特許權使用費的多少也對投資者的積極性產生影響。整體上,“鋰三角”三個國家中,阿根廷在開採限制和稅率方面對投資者更加“友好”。

為了刺激投資,阿根廷採取降低出口稅等舉措,旨在未來十年將礦業出口收入增加至100億美元以上。根據官方資料,2020年和2021年宣佈的阿根廷礦業投資總額達93億美元,94.5%的專案集中在擴張和建設。“伴隨阿根廷今年2月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該國與佔據鋰消費和鋰加工、精煉主要市場的中國圍繞鋰上下游產業鏈具有廣闊合作空間。”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長孫巖峰指出。

南美國家醞釀鋰業“歐佩克”

“鋰三角”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西南角,是一個鋰資源豐富的地區,跨越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的邊界。根據2021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礦物商品摘要,在全球已探明的8600萬噸鋰儲量中,約58%來自玻利維亞、阿根廷、智利,分別為2100萬噸、1930萬噸、960萬噸。

目前,“鋰三角”三個國家均由左翼執政,圍繞鋰展開的合作或進一步深化。據報道,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維亞擬圍繞鋰生產、鋰價達成相關協議,並建立可持續的技術發展指導方針。圍繞鋰結成的聯盟擬發揮的作用,與由佔世界石油儲量80.4%的13個國家組成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相似,因此聯盟也被稱為鋰業“歐佩克”。

關於鋰業“歐佩克”的設想由來已久。據報道,自今年7月以來,三國外長就一份提交給各自國家總統的聯合宣告進行談判。早在2011年,阿根廷就提議透過協商產量影響鋰價,後因智利和玻利維亞兩國政府執政理念存在分歧,相關討論被擱置。在左翼聯盟候選人博裡奇(Gabriel Boric)2021年12月當選智利總統後,組建鋰生產國聯盟的“熱度”再起。

孫巖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包括鋰三角和墨西哥在內的拉美國家考慮組建鋰業“歐佩克”,主要基於歷史和現實層面的原因。從歷史來看,拉美國傢俱有資源國有化的傳統。而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需求帶動鋰價猛漲,疫情衝擊下拉美國家經濟有待復甦,加之左翼執政黨對於民眾福利的重視,這些國家寄希望於透過成立國有鋰礦公司、提高礦業稅、組建具有定價權且技術共享的聯盟等方式,從擁有的鋰資源中獲取更大益處。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考慮到“鋰三角”南美三國所佔的鋰儲量和鋰產量比重,以及這些國家鋰礦開採難度和成本相對較低,關於組建鋰業“歐佩克”的想法如果達成,將對全球鋰供應和鋰價產生影響。

據瞭解,鋰的來源主要分為礦石開採和鹽湖滷水提取。目前,全球鋰資源供給以礦石鋰為主,佔比59%,其中澳大利亞佔比達55%,是全球鋰原料主要供應國。南美三國鹽湖分佈範圍廣,其鋰礦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29.5%,仍有較大的開採潛力。

從資料來看,未來南美三國產量變化將對供給端產生直接影響。一方面,其產量將影響鋰礦總儲量;另一方面,上游端鋰供應變化將聯動影響精煉廠、電池製造商等產業鏈各環節。

陳靂認為,鋰業“歐佩克”成立後,總體對於當前鋰礦的開採和供應是良性的。具體而言,在與中下游新能源汽車企業進行對話時效率將大大提升,雙方不僅可以協商價格,還可以就未來鋰電池的發展路徑、技術需求等方面進行協商。

當前,中國在鋰上游資源方面對於海外的依存度較高,國內鋰資源開發進度不及預期。據資料統計,海外在產礦山預計難有超預期增量,未來兩年供給增量相對有限,供需大機率仍將維持緊平衡狀態。“海外資源尤其是南美鋰礦資源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陳靂對記者指出,鋰業“歐佩克”程序如果順利推進,將在鋰價和鋰礦投資領域對中國形成利好,一定程度上也增添了鋰資源供給談判的不確定性。

中國在鋰下游產業鏈佔據主導

近年來,鋰的重要性日益上升,這主要受“雙碳”(碳中和、碳達峰)目標、新能源汽車熱潮等因素的驅動。

為應對氣候變化等帶來的挑戰,迄今,包括美國、歐盟、中國在內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承諾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美歐承諾的時間節點為2050年,中國為2060年。在2021年的COP26氣候大會上,30個國家的政府表示,將在2040年前停止銷售新的汽油和柴油車型。歐盟承諾,在2035年之前禁止銷售汽油和柴油汽車。

邁向能源轉型並非朝夕。伴隨對新能源投入的重視,全球主要經濟體正在加大對電動汽車的戰略佈局。就美國而言,根據美國白宮官網10月19日釋出訊息,為迅速提高國內電動汽車產能,拜登政府已實施系列舉措,包括:為購買美國製造的電動汽車的民眾提供高達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為12個州的20家制造和加工公司撥款28億美元,用於促進電動汽車零部件的生產。

從目前發展格局來看,中國在電動汽車生產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新能源供應鏈下游佔據主導地位。國際能源研究和商業情報公司Rystad energy的資料顯示,儘管中國的鋰儲量僅佔全球的7.9%,但中國控制著全球約65%的鋰加工和精煉產能。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中國的氫氧化鋰加工佔全球的89%。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估計,中國的鋰離子電池產能佔全球的近75%。

SFA Oxford關鍵金屬分析師錢德勒(Thomas Chandler)稱,鑑於中國在鋰生產和加工方面的主導地位,中期而言,全球仍將依賴中國的鋰供應鏈。

鋰價短期或難下行

整體上,全球市場對於電動汽車需求呈現向好態勢。根據Ev-volumes.com的資料,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675萬輛,同比增長108%。

一輛電動汽車需要多少鋰?根據美國能源部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阿貢國家實驗室的資料,一輛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電池組含有約8公斤的鋰。此外,根據基準礦物情報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最新分析,到本世紀中葉,在儲能和電動汽車發展的推動下,全球需要的鋰產量將是2021年的20倍以上。瑞士信貸也指出,2020年至2025年期間,鋰需求可能會增長兩倍。

在鋰電池市場強勁需求的提振下,鋰產量迅速增加。根據世界經濟論壇10月24日釋出的訊息,受益於電動汽車電池製造的繁榮,自2016年至今,全球鋰產量增長了一倍多。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釋出的資料,2021年全球鋰產量總計為10萬噸,同比增長21%。

不過,受鋰礦開採週期長於電池生產週期等因素影響,鋰供給增速小於鋰需求增速。根據標普全球2019年的分析,鋰礦需要3至7年的時間才能建成並投入運營。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關鍵礦物在清潔能源轉型中的作用》,2010年至2019年開始運營的鋰礦平均需要16.5年開發時間。

供需兩端因素作用下,鋰價自年初以來上漲了62%。國際能源署的世界能源展望分析師Tae-Yoon Kim稱:“與其他礦物相比,鋰價受俄烏衝突影響較小,但由於電動汽車行業的需求增長非常強勁,以及受疫情影響物流方面的中斷,到目前為止鋰價漲幅較高。“

當前,產業鏈整體庫存水平較低,鋰精礦仍在持續去庫,鋰鹽產能釋放相當有限,而現貨端持續“吃緊”。總體上,上游產能擴產不及下游需求增速,以碳酸鋰為代表的鋰鹽產品供不應求情況越發凸顯。基於此,陳靂表示,“鋰價短期不具備下行條件,近期內維持高位是大機率事件。”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611 字。

轉載請註明: 全球商品觀察|“鋰三角”欲打造鋰業“歐佩克”,鋰價近期或維持高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