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笑得有多猖狂,年後就哭得有多傷心。
有資料顯示,截止到2月24日,明星基金中的招商中證白酒指數淨值預估下跌5.88%,中歐醫療健康C淨值預估下跌4.32%,易方達藍籌精選淨值預估下跌3.78%。
春節過後近一週來,基金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背後的原因均與淨值大跌有關。在各個社交平臺上,無數“基友”都在討論如何進一步投資、目前是否是股市低點、該不該抄底、該不該割肉。
過往兩年基金的高收益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入場。根據中金網資料顯示,2021年有60%股民盈利,虧損的僅有26%,過去兩年是國內有史以來第三波基金浪潮。
在2020年誕生的新股民中,90後和00後共佔38%。這些更勇敢果斷的年輕人們,成功讓去年公募基金髮行總規模達到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7%,創下了全新紀錄。
在春節期間,基金休市,但基金評論區內卻掀起了一股“相親風”,大家都曬出了各自的收益來證明自己的競爭實力。誰能想到,年後這些野生投資專家每一個都銷聲匿跡。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了一群玩基金的普通人,他們之中:
有的人堅持長線投資,曾最長時間14年堅持拿著一隻基金,他不相信行情和輿論,更願意相信時間的力量;
有的人是00後,拿著父母在他剛出生時投的教育金入市,和父母叫囂一年內賺50%。結果股票剛跌了7毛錢,他就覺得“已經減低”而全倉補倉,結果到現在都在虧損;
有的人聽信了“野生基金大師”同事的推薦,跟著入了一波白酒和醫療基金,在年後再也沒和那個同事說過話;
還有的人賣房買了基金,結果虧到再也買不起房子,中年以後不得不租房度日。
大漲時,股神遍地。大跌時,每個人都說自己是價值投資。
在投資市場,有句恆古不變的真理,“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在這次基金大跌中,我們還學習到了,你會一直虧你認知範圍以內的錢。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馬孔多、唐山、陳安安、施嘉翔
編輯 | 常新
我2005年就開始玩基金了,現在這些小年輕賺一點、虧一點都激動得不行,我只想說這種人本來也賺不到什麼大錢。
2005年,我去銀行存錢時被櫃員推薦買了一款集合理財產品,現在來說就是基金。那個產品出自於某證券公司,營業廳離我家和銀行都只有500米不到的距離,但銀行卻在其中多加了1%的手續費。
當時基金在大家眼裡還是比較新的概念,相比於買銀行基金,很多人更願意相信自己的運氣,願意直接購買股票。
我有個同事,家人在銀行工作,他卻很認真地說,
這玩意兒會賺錢。
他自己買了10萬元左右的基金,在他的推薦下,我買了5萬元。
沒想到,當年就賺了70%、第二年又賺了30%,前後加起來共賺了8萬多元。不過這筆基金有兩年期限,中途不能隨意拋售。
不過第二年贖回時,我才知道原來理財合同裡面寫著盈利超過一定比例,銀行會適當扣去一部分提成。
這時我才開始真的研究基金的手續費、返利等各項條款,從此走上了長期買基金的道路。
目前我手裡有兩隻拿了超過14年的基金,其中一個盈利4倍、另一個盈利7倍。算起來我的年收益已達30%—40%,
把這些錢放銀行,肯定賺不了這麼多。
這14年間,我有好多次缺錢的時候,但再難我都沒有把這筆基金提取出來。比如買房、孩子出國留學,我都儘量向朋友按最高年息30%借錢。
畢竟,動了也解決不了太多問題,
而只要一拋就永遠不可能再賺回來了。
很多人現在買基金都看行業、基本盤,但我從不研究這些。
你想,如果買基金還快進快出,貌似賺錢止損了,可一算手續費,都是白忙活。
再者說,一支基金至少要買10支股,咱們普通人怎麼可能看這麼多股?
現在基金經理都是用人工智慧看盤,憑咱們個人這點經驗,怎麼可能鬥得過他們?
如果你開始玩基金,就得懂得放手——這本身就是普通人用來打理閒錢,
但你也別想透過基金賺大錢。
巴菲特、林奇那麼牛,年均收益率也才20%。這就很可以了,如果你投200萬元,一年就有40萬的收益,已經比上班划算了,你還想怎麼著?
當時和我一起入市的朋友大多現在都辭職了,全職炒股、玩基金,但我不這麼做,風險太大了。
2007年是股市牛市,當時指數已經到了6000點左右。
我的一個同事本身是學經濟的,他預判股市會漲到8000點,
他把自己的房子賣了全部用來投資,還影響身邊同事一起加倉。
結果2007年10月16日,股指腰斬,次年下探到1600點。
悲催的是,2007年北京房價正在上漲的前夜,當時天通苑6000元能買一平米,到2008年時,天通苑都漲到1.2萬元/平米以上了。
我同事當時連房子都賣了,不得不租房生活,但房價一直在漲。
他再想買房,可就買不起了,如今每月交五六千元的房租。
我們都挺擔心的,如果有一天他退休了,這麼多租金,他該怎麼辦啊?
好在他夫人的工作比較穩定,算是沒出極端狀況。他虧這麼多,因為主要資金投在股市上。
我當時手裡也攥著幾隻基金,可對這次“腰斬”,幾乎沒什麼感覺。
基金不像股市,漲跌不明顯,沒那麼多悲歡離合的故事。
去年基金漲得很厲害,因為前年、大前年比較壓抑。前年我認識的好多人都覺得不賺錢,退出了,他們沒經歷過2007年股市“腰斬”的考驗,投入時太盲目,誰賺錢就跟誰走,如果不賺,就立刻拋掉,可世界上哪有隻賺不賠的道理?
其實,今年初幾乎所有基金經理都用微信在提醒大家,今年收益會比去年大大減少,可沒人肯信,人家也不能把話說得太白了呀。
可你看看,團抱得也太大了,一支白酒股的資金總量已經比許多國家都多。
算GDP的話,都夠世界強國了,這團怎能不散?
這一輪基金暴跌,我大概也虧損了近10萬元,但我沒拋,也不怎麼關注這類訊息,因為我買的基金中,有的還在漲。
不少人預測說,下半年基金還會暴跌,但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只做長線,每個月看一次盤就夠了,我反正不拋
我今年20歲,00後新韭菜。
今年寒假我開了戶,成了一名小白股民。跟著市場的方向,買了當時最熱門的北方稀土。開始我只買了一手,結果剛買完不一會它就從一股18.7降到了18.0,
直覺告訴我可以抄底了。
我沒有忍住誘惑,花光了積蓄,全倉了它。
那一段時間我簡直在人間地獄中一樣,不管晚上熬夜到幾點,第二天早上都能九點自然醒,九點二十五的時候死死盯著開盤價。
我學習的時候會想到它,吃飯的時候會想著它,甚至連打遊戲的時候還時不時浮現出“大盤不會又綠了吧?”的想法。
有時候股票的曲線波動比較大,
虧損得多,我一天都吃不下飯。
所幸,除夕的前一夜,得益於大盤的飄紅,我賺了將近九百塊錢。我當機立斷賣了所有的股票,也算是小賺一筆。
圖 | 年初的股票收益
年後,我發現身邊的朋友們有事沒事就在討論基金,討論“睡後收入”,似乎不買基金,就跟不上潮流了。
我所有的演算法app,也在不停地給我推送基金的相關資訊。
身為小韭菜的我自然也動了心,
我心想股票我都應付得了,區區基金算得了什麼?
我家的理財方式是最傳統的儲蓄,唯一的理財方式是買黃金和定期存款。在我看來,這種理財方式連通脹都跑不贏,會把錢的價值白白地耗散掉。
為了獲得更多的啟動資金,我費勁心思說服爸媽,讓他們把給我買的分紅型保險取出來。
在一番爭執和我“有理有據”的計算後,爸媽屈服了,給了我5萬去買基金,我跟他們承諾今年的收益率能到百分之五十,
他們笑笑沒說話。
於是,我像所有的基金小白一樣,透過知乎、B站這些軟體,去看大V們的推薦,也沒有半點自己判斷的邏輯,就買了白酒和醫療,跟了張坤和葛蘭。
漲了沒幾天就遭遇大跌,我美名其曰“對沖風險”,又跟著買入了新能源、創業板、食品、有色金屬.....
我牢記著那句“不能將雞蛋可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
可我也沒想到,今年開門的股市直接把我籃子的砸了。
後來我想明白了,我這哪裡是要買別的基金去對沖風險。
我這是純粹覺得虧的錢太多了,想買些別的基金盈利讓賬戶上的資金更好看一點。
好在,我每個基金買入的都不多,虧的錢還在我的承受範圍之內,我現在只是把自己的積蓄花了出去,沒有all in爸媽給的錢。
圖 | 年後我的基金收益率
我現在回頭看自己的一系列操作,發現自己其實什麼也沒學會,
剛開始憑運氣賺的錢,也被我憑實力虧完了,甚至已經開始虧本金。
看見哪個帖子推薦的基金,甚至連推薦的理由都沒有看完,就直接去買了。
只要是個人,我就把他當做巴菲特,巴不得他直接告訴我基金的程式碼,我立刻去買。
看見漲的基金,就管不住自己的手,晚上覆盤的時候才發現買了很多重疊領域的基金。
圖 | 2月26日當天我的基金收益率
最近,即使已經“跌媽不認”了,我的心態反而比之前好很多。
畢竟身為一個新韭菜,不被割一刀怎麼成長呢?坤坤是人不是神,他僅憑一己之力,也沒辦法拯救我們這些前赴後繼的年輕韭菜們。
但從長期看,我堅定地認為“儲蓄為王”的時代成了過去式,未來的賽道是基金等等理財工具的。
在虧錢的這段時間裡,我真正耐著性子去學了很多基金的知識,我也明白了投資不是用來一夜暴富的,而是為了保值升值,跑贏通貨膨脹的。
別急著叫我們00後“白日夢想家”,當我們經歷股市的血洗,交完該交的學費,冷思考完這輪熱錢後,屬於我們的理財時代將會到來。
到時候,就輪到我們收割下一茬韭菜了。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跑通脹,長線方能盈。
我接觸基金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在此之前我從來沒買過任何理財產品,對股票基金這些幾乎一無所知。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目前每個月收入也就5千元左右。工作3年,我有了5萬來塊存款,但我現在還沒結婚,也沒買房,這點存款有些不夠看。
我們部門有個30歲的大哥,去年3月份花了20萬元買基金,到了年底賺了10萬。我也有些心動起來,畢竟這個收益太嚇人了。
按照大哥這個收益率,我要是投5萬進去,豈不是也能賺個2萬多?兩年下來就能翻倍了。
但是我自己對股票基金這些一竅不通,也不敢貿然瞎買,就跟大哥請教他的理財經驗。
大哥告訴我,他的經驗非常簡單:
“炒股、買基金,你不需要懂太多,只需要一些樸素的智慧就可以了。”
大哥進一步跟我解釋了什麼是“樸素的智慧”:
“去年全球新冠疫情都這麼嚴重,那會導致什麼?很多人需要去治病啊,醫療資源就會緊缺,那麼醫藥類的股票就會漲。”
“馬上要過年了,咱中國人過年要幹啥,送禮走親戚啊,那不得拎兩瓶好酒?到親戚家不得吃飯喝點兒?所以白酒股一定會漲。”
他還告訴我,普通人根本不需要懂太多。什麼是基金?
基金就是你把自己的錢交給專業的人幫你買股票,你只要選一個靠譜的基金就可以了。
聽完大哥的理論,我有些茅塞頓開,原來買基金如此簡單,分析市場也如此簡單。
根據大哥傳授的經驗和網上學到的知識,我把目光放在了白酒、醫藥、新能源這幾個板塊。經過幾天的觀察,發現這幾個板塊的基金果然上漲勢頭很猛。
去年12月,我試著買了1萬元的,分散在幾支基金上。觀察一段時間覺得勢頭不錯,又陸陸續續買進。
到1月份結束,我的5萬元存款已經全部進入了基金裡面。
那段時間我每天都盯著大盤曲線,看各種相關的新聞,在微博、貼吧裡參與各種討論,分析一些小道訊息,預測一下未來的大盤走向,就連做夢都是關於基金的。
剛開始,那幾支基金表現很好,雖然偶爾有點兒波動,但整體上漲,到1月底,我買入的那部分基金上漲了30%。我忍不住幻想,
沒準過兩年我就可以靠著這筆投資付上房子的首付。
沒想到2月份後半程,我的幾支基金都開始了大跌,12月初買入的那些還好,因為之前漲得多,基本上還有一些盈利。但是1月份買入的那些,都是在高點買的,跌的很慘,大概有跌了14%左右吧。
整體算下來,如果我目前贖回的話,扣掉交易手續費那些,還要賠個兩千來塊吧。
說實話我現在有點心慌,畢竟我所有的存款都在裡面了,如果市場一直下跌,那我肯定扛不住。
我現在的想法是,再觀察一兩個月,要是能漲回來,我打算先贖回一半的資金,把所有的錢都放進去太冒險了。
去年,我在公司同事老嚴的帶領下,正式成為了一名“基民”。
老嚴四十多歲了,人到中年職級一直升不上去,拿著不溫不火的工資,再過幾年就退休了,自己也放棄拼搏了,現在在我們公司完全是混吃等死的狀態。
幾年前,老嚴開始研究股票和基金,我們幾個同事都在等著看老嚴笑話,沒想到真讓他賺了一點錢,眼看著他把卡羅拉換成了蔚來,幾個同事一下子不淡定了。
小李是四川人,性格很潑辣,知道老嚴賺了錢後,每天都纏著老嚴讓他傳授一下買基金的經驗。
小李嘴很甜,左一個基金大師右一個基金大師的叫著,把老嚴哄得十分開心,於是我們也跟著叫起來。
在軟磨硬泡之下,老嚴終於同意讓我們跟著他一起買基金。每天下午3點前,他會把他要買的基金和份額告訴我們,
我們也不多想,一股腦地跟著他投。
老嚴特別喜歡白酒類基金,他很早買了一隻白酒,幾年時間給他賺了十多萬,所以極力推薦我們買白酒。小李二話不說,跟風投了5萬塊買白酒,我錢不多,也投了幾千塊。
我不像小李那樣,會盲目地相信其他人。所以,在買每一隻基金之前,我都會做足功課。
我向老嚴請教,為什麼要買這個不買那個?老嚴解釋半天,看我沒懂,就跟我說,逢低就進,逢高就賣。我問他,那什麼時候算低,什麼時候算高?老嚴支支吾吾也說不上來。
但是我跟老嚴一樣,相信白酒基金可以賺大錢,因為茅臺對我這個小白來說,就是不敢相信卻又不得不信的神話,
就好像買了茅臺,以後就穩賺不虧一樣。
去年年中,我大手筆買白酒,花了半年工資,還把其他基金轉倉到白酒。老嚴也號召我們全體總動員,舉家買白酒。小李首當其衝,把她男朋友給定親禮金都投進了白酒裡。
正如我和老嚴所預料那樣,去年年末和新年年初,我們的白酒終於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
那些日子,我們公司跟著老嚴買基金的同事彷彿一下子從籠中鳥變成了人中鳳,
個個都在憧憬著新年換車換手機,收割著別人羨慕的眼神。
跟老嚴玩基金的這一年,我就記得他那句“逢低必進,逢高必賣”。所以,白酒漲了,我開始擔心它會不會跌下去,節前要不要賣掉。
老嚴說,節後第一天,全國復工復產,又是一波小漲,先別賣。
老嚴在小李她們心中,儼然是基金大神般的存在了,對他的話堅信不疑。我卻十分顧慮,在審慎決定之後,我決定賣掉一部分,留一部分。
最近幾天,股票和基金一連綠了好幾天,被調侃成“跌媽不認”,特別是白酒和醫藥一些明星基金都在大跌,甚至網路上出現了一句話叫“頭孢就酒,說走就走”。
光是22號這天,我們單位都在買的那隻白酒基金跌了5%左右。小李年前賺的錢,這幾天都被套進去了,她之前想著跟老嚴一樣,想換輛蔚來開開。
現在她說,連汽油都買不起了。
大家紛紛問老嚴,該怎麼辦?老嚴哪知道,只能跟我們說,現在賣就是鐵定虧,讓我們有存款的趁機加倉抄底。
小李那川妹子的火爆脾氣一下子就上來了,質問老嚴,錢都虧沒了,哪來的錢抄底?
還有個阿姨以前很喜歡打麻將,自從跟著老嚴買股票基金後,再也沒打過麻將,整天抱著一個手機盯著大盤看。
她其實也看不懂,只知道紅色數字代表賺錢了,綠色數字代表虧錢了。年前賺到了錢,阿姨還請老嚴吃了一頓撈王。
現在這幾天,阿姨心情特別低落,看老嚴哪哪不順眼,就好像是老嚴跟交易機構串通起來偷了她的養老金似的。
還好我年前就跑了路,不過我還是虧了很多,本金早已經保不住了,可想而知小李阿姨她們全部all in的人得損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