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集採重塑醫藥三巨頭

由 睢風娥 釋出於 財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市值觀察,作者丨大師兄,編輯丨小市妹

醫保控費和醫藥集採之下,醫藥行業彷彿驚弓之鳥,暴利時代結束和估值邏輯的重塑,讓醫藥公司在資本市場遭遇戴維斯雙殺,投資者充滿了悲觀論調。

市場往往容易高估短期而低估長期。集採的終極目標,並不是壓制醫藥行業的正常利潤,而是要減少醫藥銷售的中間環節和灰色地帶,讓藥企把更多的資源投入研發當中,使行業更健康更有質量地向前發展。

政策壓力帶來的短期泥沙俱下之後,醫藥行業內的長期分化在所難免。

傳統的仿製藥公司可能會淪為化工企業,低毛利低估值;而創新和轉型能力強的頭部公司,比如A股市值最高的三家醫藥龍頭恆瑞醫藥、邁瑞醫療以及藥明康德,則有望走上“困境反轉”之路,在集採的推動下加速轉型和成長,具備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1、恆瑞醫藥:研發之王

醫藥三巨頭當中,受集採打擊最大的無疑是國內創新藥之王恆瑞醫藥。

由於多種產品被納入集採後價格降幅較大,恆瑞今年業績受到巨大影響。今年前三季度,恆瑞營收202億,同比僅增長4%,淨利潤42億,同比下降1.21%。其中,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和淨利潤更是出現雙降,營收降幅甚至達到了14.84%,這是最近10年來從沒有出現過的情況。

集採帶來的業績壓力,使恆瑞在資本市場也表現低迷。今年以來,恆瑞醫藥股價下跌超過40%,是上市20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年。

作為A股市場著名的績優大白馬,恆瑞的業績和股價一向以穩健著稱,集採的殺傷力之大,連最優秀的公司也難免受挫。

恆瑞醫藥年線圖,來源:同花順iFinD

如果拋開短期的影響和壓力,恆瑞的長期發展還是值得高看一線。

事實上,作為國內醫藥龍頭,恆瑞向創新藥轉型的步伐早已開始。目前公司已經有8個創新藥上市,即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單抗、甲苯磺酸瑞馬唑侖、氟唑帕利和海曲泊帕。其中年銷售超過10億的大單品有3個,分別是阿帕替尼、吡咯替尼和卡瑞利珠單抗,創新藥佔營收的比重已經超過30%。

除了獲批的8種創新藥之外,恆瑞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的創新藥超過50種,其中處於I期和II期臨床的超過40種,遞交上市申請或III期臨床的有15種,在研管線包括了單抗、雙抗、ADC、基因治療、核酸治療,論管線的廣度和深度,恆瑞無疑是國內創新藥行業之翹楚。

按照當下的研發佈局,恆瑞未來每年可能都會有重磅創新藥上市,2-3年之內,恆瑞的創新藥在營收中的佔比大機率會超過50%。

到那個時候,集採的影響,可能就會逐漸褪去。

恆瑞強大的創新能力,來源於持續的研發投入。2018年至2020年,恆瑞研發投入分別為26.70億元、38.96億元、49.89億元,佔當期營收的15.33%、16.73%、17.99%。恆瑞創始人孫飄揚是技術出身,透過創新把恆瑞逐漸做大,對技術創新的重視,已成為公司的重要基因和核心競爭力。

今年前三季度,恆瑞的研發投入達到41.42億元,佔營收比重增至20.51%,其中第三季度研發投入15.61億,佔營收22.6%,再創歷史新高。

為了保證研發,恆瑞在其他方面的成本都得到了控制。前三季度,恆瑞的銷售費用69.96億,只增加了1.28%;管理費用15.39億元,下降了18.37%。

恆瑞對研發的重視程度,在A股可謂首屈一指,能夠與其媲美的,只有中芯國際。即使和全球醫藥巨頭相比,恆瑞也並不遜色,2020年,輝瑞的研發費用率為22.44%,默沙東為28.25%,全球研發投入最多的10大藥企,平均研發強度也只有19%。

對研發的重視,為恆瑞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和技術儲備,在2020年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明專利排行榜中,恆瑞醫藥以471項排名第16位,這已經是非常出色的排名資料。

當然,從體量上講,目前的恆瑞和國際巨頭還差距甚大。2021年,恆瑞營收在全球藥企中排名第38位,還不到諾華、艾伯維等世界巨頭的10%。

有老帥孫飄揚坐鎮,有宏大的研發體系和業內罕見的研發投入,在集採壓力的推動下,恆瑞未來應該是最有可能和國際醫藥巨頭一較高低的中國藥企。

2、邁瑞醫療:國際化野望

從經營業績來看,邁瑞的2021年比恆瑞似乎要好一些。

今年前三季度,邁瑞營收193.92億元,同比增長20.72%;淨利潤66.63億元,同比增長24.23%,業績表現似乎還不錯。

但是,針對邁瑞的集採隱憂,終究還是珊珊來遲,悲觀預期影響下,公司股價最大跌幅超過42%。

邁瑞大跌的導火索,來自安徽集採。8月19日,安徽擬對化學發光類IVD (體外診斷產品) 試劑開展集採談判,大超市場預期。在此之前,體外診斷產品一直被認為很難納入集採的名單。

這次集採最終共有13家企業88個單品談判議價成功,平均降幅為47.02%,邁瑞醫療入圍了14個化學發光檢測專案,中標企業中位居第二。

體外診斷類產品在邁瑞的營收中佔了1/3的比重,影響不可謂不大,業績壓力或許在年報時就會顯現出來。

當然,從長期來講,邁瑞醫療的硬實力,顯然是醫療器械行業中最有希望化解集採風險的。

作為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邁瑞醫療在行業內堪稱一家獨大。其中,監護儀、呼吸機、彩超、除輸注泵、燈床塔、POC超聲等都是國內第一;而監護儀、麻醉機、血球分析產品市場份額更是躋身全球前三。在生命資訊與支援、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重要領域,邁瑞在國內幾乎沒有對手。

更重要的是,相比創新藥賽道中後發企業的超車壓力,醫療器械賽道的行業格局要穩定很多,因為器械技術迭代屬漸進型創新,企業的競爭力來自於長期的技術積累,後發企業很難透過顛覆性創新實現彎道超車。

儘管在國內優勢明顯,和國際巨頭相比,邁瑞同樣還不夠強大。2020年邁瑞營收210.26億元 (約32億美元) ,全球排名第34。

這背後意味著的是進步空間。 目前中國人均醫療器械規模只有美國的 1/7,國內行業滲透率還具備極大提升潛力,加上國產器械的替代邏輯,國內市場就會給邁瑞帶來巨大的成長潛力。

除了國內市場,邁瑞對國際化發展也有很大雄心。2020年公司的海外銷售收入佔比已經超過40%,邁瑞產品在國際市場已展現出一定的競爭力,而公司明確表示,邁瑞要做國際化企業,未來海外銷售收入佔比要達到70%。

國內和國際兩條市場並行發展,邁瑞發展成國際巨頭並非天方夜譚。

3、藥明康德:創新藥賣水者

藥明康德今年的日子顯然要好過一些。

2021年前三季度,藥明康德營收165億,同比增長39.84%,淨利潤35.62億,同比增長50.4%,公司業績仍然保持很快的增長速度。

事實上,集採對缺乏技術優勢的仿製藥衝擊巨大,國內醫藥公司向創新藥轉型的訴求將更加強烈,作為創新藥賣水者,醫藥外包行業龍頭顯然是創新藥熱潮的受益者。

背後的邏輯,是因為創新藥研發非常複雜和艱難。行業內很早就流傳著“雙十定律”的說法,即研發一款新藥,平均要花10年的時間,同時要燒掉10億美金。恆瑞過去10年研發投入接近200億,才研發出來8種創新藥,可見醫藥研發的週期之長、難度之大。

醫藥外包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透過規模化和專業化能力,推動創新藥研發的速度和質量,同時降低研發成本。

作為服務於B端的企業,藥明康德的護城河主要來自於其技術壁壘。

在2020年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明專利排行榜 (TOP100) 中,藥明康德以165件專利排名第47,在全球CRO及CDMO公司中排名第三位。

強大技術能力的背後,是龐大的技術人才的支援。2020年,藥明康德研發人員數量超過2萬人,佔公司員工總數83.08%,研發人員數量與國內同行相比具備壓倒性優勢,中國日益增長的工程師紅利,為藥明康德的發展助力良多。

此外,企業客戶的高轉換成本,也成為藥明康德的重要壁壘。

研發服務是系統性解決方案,企業一旦選定了某家公司,後續更換的可能性非常小,而藥明康德作為平臺型醫藥外包公司,既包括研發外包CRO、生產外包CMO、營銷外包CSO,還有既有研發又有生產的外包CDMO,服務流程更長,大大增加了客戶的粘性。過去六年裡,藥明康德前十大客戶保留率達到了100%。

截至2020年末,藥明康德為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超過4200家客戶提供服務,覆蓋所有全球前20大製藥企業,2020年新增客戶超過1300家。

2020年,藥明康德和藥明生物合併收入約32.6億美元,藥明系在全球CRO企業中排名第7,是國內三大醫藥龍頭中排名最靠前的公司,已經稱得上世界級的行業巨頭。

和恆瑞及邁瑞一樣,藥明康德的創始人同樣是學者型企業家,而且是夫妻檔創業的典範,公司董事長李革和夫人趙寧同是北大畢業、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有機化學博士學位。

在高度專業化的行業,企業掌門人的專業背景,也是保證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