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佳儒
幾年前的牛市中流行這樣一個段子:
大機構:3000點。
遊資:3500點。
牛散:4000點。
散戶憋不住了:5000點!
大機構落槌:Duang!歸你了!
在這個段子中,散戶無疑是最吃虧的,扮演了接盤俠的角色。現在,這樣的段子又上演了,中招的股民傷心而失望,傷心是因為虧損,失望是因為他們買入的,都是曾經被券商吹捧為核心資產的白馬股。
11月10日,格力電器又創年內新低了,盤中最低34.10元,收盤價34.67元,總市值2086億元。2021年以來,格力電器股價跌幅高達44%,總市值蒸發1600億元。
無論是股價還是總市值,格力電器都跌回了2017年2季度的水平,也就是跌回4年前。受傷的無疑是抄底“撿便宜”的股民。
截至9月30日,格力電器股東戶數88.8萬,2020年底的資料是48萬,2021中報的資料是71萬。由於格力電器2021年以來幾乎呈單邊下跌狀態,這意味著,大約有40萬戶股東抄底被套了。
格力電器的抄底大軍並不寂寞。在三季股東戶數增長排名中,鹽湖股份、格力電器、三一重工勇奪前三。今天,大哥鹽湖股份、三弟三一重工,也創下年內新低了。
資料來源:證券之星
一般來說,格力電器這類白馬股,基金、險資和外資等機構持倉比例相對較高。這類股票的投資者,可以明顯分為機構和散戶。
在白馬股下跌的過程中,散戶和機構的動作相反,散戶大舉抄底的同時,一大批機構已經跑了。
比如格力電器,三季度末機構總家數143家,而在二季度末還有863家,減少了720家,合計持股減少了4.2億股,持倉市值縮水將近600億元。
再看三一重工,在三季度17萬散戶大舉殺入的時候,機構總數已經從956家驟減到159家,減少了797家,合計持股數減少了6.58億股,持倉市值減少300多億元。
一般來說,散戶進場,機構跑路的股票容易下跌。很多人把散戶機構數的增長情況,作為重要的投資依據,“人多的地方,儘量不去”、“人多不賺錢”。
邏輯並不複雜,機構決定賣出後,交易員為了順利賣出,往往會採用主動性拋盤,打壓式出貨,也就是低價賣出。而大多散戶的交易心理傾向於“逢低買入,低買高賣”,也就是撿便宜,所以往往接盤機構的賣單。
這樣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後,股價就容易出現緩慢下跌的走勢。散戶越多,說明籌碼分佈得越散,市面上浮籌和套牢盤越多,主力拉昇的慾望也相應減少。
那麼,為什麼最終是散戶被深套?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和投資者兩大心理有關。
第一個心理是“撿便宜”,認為低估值等於抄底機會。
比如現在的格力電器,動態市盈率為10,為近些年的低點。如此便宜的籌碼,吸引了大批散戶抄底。在格力電器下跌的過程中,有這樣的聲音:珍惜50元的格力、珍惜45元的格力、珍惜40元的格力。結果,一路珍惜到現在。
在投資過程中,往往出現這樣的邏輯:行業景氣度>成長性>估值。估值並不是是影響投資的最重要因素,典型案例是寧德時代,身處新能源大賽道,146倍的市盈率也受到機構追捧,超越茅臺成為公募機構第一重倉股。
第二個心理是“賭一把”,就是當虧損的時候不服輸。
西方經濟學有個理論,即“損失厭惡”。它反映了投資者風險偏好不一致,當涉及到收益時,大家表現為風險厭惡;而當涉及到損失時,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舉例來講,當一位投資者在50元買入格力電器,漲到60元,獲得了收益,只要跌回55元,收益受到了損失,他很厭惡這種風險,很可能選擇離場,畢竟是賺錢的。
但是,當50元買入格力電器,股價跌到40元,投資者反而會尋求風險,繼續加倉而不是止損,因為他想透過抄底方式攤薄成本,最終實現回本。
從現實來看,格力電器股價不斷走低,不斷突破投資者心理防線。格力電器和三一重工是白馬股下跌、散戶被套的案例。不過,股東人數在增加,這一指標也說明接盤的投資者,還是特別看好後續的反轉行情。
股價漲漲跌跌,沒有一直漲的,也沒有一直跌的,主要是誰能在漲跌週期中獲益。
散戶投資者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即便是價值投資,機構也不是一直買了不賣,他們有資金優勢和資訊優勢,買賣的嗅覺都比散戶更靈敏。在資本市場,警惕風險永遠要放在第一位。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