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執行回到正常軌道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堅持培育發展先進裝備製造產業,打造以環保汽車、精密鑄件等為核心的特色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助推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目前,肥鄉區規上裝備製造業企業達24家。圖為近日工人在肥鄉區一家裝備製造企業生產車間工作。 新華社記者 王 曉攝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從供需兩側對工業經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此背景下,工業經濟執行情況如何?接下來將呈怎樣的走勢?在7月23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負責人指出,二季度以來工業經濟穩步回升,經濟執行初步判斷已經迴歸到了正常軌道。綜合來看,我國工業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疫情對我國工業經濟的影響總體可控,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由於疫情的影響和國際經濟下行的衝擊有所改變。
各項指標走出底谷
“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各項指標先降後升,二季度執行狀態逐月好轉。”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具體來看,有4個方面的積極變化。
工業經濟執行各項指標走出底谷。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大幅下降13.5%。到3月份,降幅收窄至1.1%。4、5、6三個月分別增長3.9%、4.4%和4.8%。同時,市場銷售回暖,這幾個月的產銷率保持在98%左右。企業預期向好,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是50.9%,連續4個月處於榮枯線以上。
主要行業、重點省份同步好轉。41個工業大類中,二季度超過半數的行業實現正增長,其中裝備製造業5、6兩個月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9.5%和9.7%。從地區看,上半年有18個省份增加值實現正增長。10個工業大省中,絕大多數恢復了正增長。
新興產業逆勢增長。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5%,在前兩個月猛降14.4%的情況下快速反彈,3月份以來各月增速均保持在8.9%-10.5%之間。生物醫藥、電子及通訊裝置、醫療儀器裝置等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8%、7.2%和27.2%,6月份3D列印裝置、智慧手錶、充電樁等產品產量增長超過40%。
穩企惠企政策發力增效。今年以來,已累計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在金融政策方面,3次實施普惠降準、定向降準,綜合運用再貼現再貸款等措施,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前5個月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9.6%。
中小企業執行回暖
中小企業是保護生產力的主力軍、穩就業的主渠道。工信部資料顯示,中小企業執行明顯回暖,上半年規模以上中小企業生產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3個百分點,前5個月利潤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1.7個百分點。進入二季度以來中小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由負轉正,其中營業收入4、5月份分別增長了8.6%和3%,利潤總額分別增長了14.9%和14.1%。
“隨著各項惠企政策落地生效,中小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發展。”辛國斌表示,在疫情衝擊下,中小企業資金鍊斷裂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為此,我們進一步加大了清欠和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力度,上半年已清償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無分歧賬款827億元,各地對500萬元以下的無分歧欠款全部清零。”
在強化政銀企對接方面,對中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支援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投放。截至目前,已對超過1.8萬億元貸款本息實施延期。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13萬億元,同比增長27.6%;平均利率6.03%,較去年全年的平均利率降低了0.67個百分點。
工信部執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指出,下一步,將推動各地區、各部門狠抓現有政策落實,推動中小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的第三方評估;支援地方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訓力度,培育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一步推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
激發潛在消費活力
下半年,工業經濟形勢如何?
辛國斌指出,當前國際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國內常態化疫情防控任務仍然艱鉅,需求恢復仍有一個過程,企業經營困難還是比較嚴重,洪澇等各種自然災害也對經濟復甦產生一些不利影響。
“下一步,我們將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切實保持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辛國斌表示,將打通斷點堵點難點,加強國內外合作,聚焦重點產業鏈,推動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協同復產達產擴產,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組織召開電子資訊、消費品等重點行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研討會,暢通物流、人流、資金流、資訊流,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正常運轉。
“此外,落實擴大內需戰略,釋放消費潛力。”辛國斌說,透過促進消費暢通、供需暢通,加快落實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鼓勵網際網路平臺帶動外向型企業出口轉內銷;加快推進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地開通4K超高畫質頻道、增加節目源,積極拓展線上線下新應用,激發潛在的消費活力,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加快運轉。
辛國斌認為,展望下半年,有不利因素,也存在有利條件。隨著國家擴大財政赤字和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強化穩企業金融支援等措施進一步落地,基建投資託底支撐作用將進一步發力,保就業促消費政策將持續顯效,疫情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我們應該有信心、有能力繼續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向好的執行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