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用手機支付,數字人民幣是否搶了微信支付寶“飯碗”?

【南都DayDay金錢報】

精明小豹,每日一句話,教你管好錢包!

↓10月27日報↓

都用手機支付,數字人民幣是否搶了微信支付寶“飯碗”?

南都DayDay金錢報10月27日報

微信支付寶是“錢包”,而數字人民幣是“錢包”的內容

從數字人民幣開始籌劃到公開試點,外界對數字人民幣的討論就沒有停歇過,尤其是數字人民幣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衝擊。日前,穆長春對數字人民幣的相關爭議進行了回應,他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表示,“微信、支付寶和數字人民幣不是一個維度上的,微信和支付寶是金融基礎設施,是錢包,而數字人民幣是支付工具,是錢包的內容。電子支付場景下,微信和支付寶的這個錢包裡裝的是商業銀行存款貨幣,數字人民幣發行後,大家仍然可以用微信支付寶進行支付,只不過錢包裡裝的內容增加了央行貨幣;同時,騰訊、螞蟻各自的商業銀行也屬於運營機構,所以和數字人民幣並不存在競爭關係。”

對此,近日螞蟻科技集團執行長胡曉明表示,數字貨幣央行給予的定位是M0,並且實行雙層運營,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也需要人民銀行和各方機構一起努力共同推進,這也符合央行所提出的雙層運營原則。在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過程當中,網商銀行深度參與。所以數字貨幣對於螞蟻集團是正向的增量,而不是負向的減量。

值得一提的是,穆長春還表示,數字人民幣是一個公共產品,堅持M0和公共產品的定位。一方面是數字人民幣不計付利息,另一方面,數字人民幣具有非盈利性,追求的是社會效率和福利的最大化,所以人民銀行建立免費的數字人民幣價值轉移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不向發行層收取流通費用,商業銀行也不向客戶收取數字人民幣的兌出和兌回的服務費。

數字人民幣錢包App與支付寶微信存在競爭性?

隨著數字人民幣在深圳試點,在支付體驗上與支付寶微信等已經普及使用的第三方支付手段非常類似,因此很多人認為支付寶微信的地位或將“不保”。此前,市場有觀點認為,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將使得第三方支付機構退出歷史舞臺,理由是數字人民幣帶有國家意志,推行起來極為高效又免費,而第三方支付手段擁有各種手續費等。

對此,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從數字人民幣的底層屬性上分析認為,數字人民幣和第三方支付分屬不同層面。數字人民幣是貨幣形態,與銀行賬戶是松耦合關係;第三方支付是支付方式,與銀行賬戶是緊耦合關係。目前來看,數字人民幣是要替代流通中的現金,也就是M0,其推出後改變的是貨幣形態,而並沒有改變支付方式或者支付渠道,確實與第三方支付沒有直接的競爭關係,也不會衝擊第三方支付。

移動支付專家王曉韡則從移動支付市場的覆蓋層面分析稱,支付寶與微信已經覆蓋了國內的大多數支付場景。其中,典型的包括支付寶的淘寶與微信的微信紅包,上述場景在一段時間內其他的機構很難取代相關場景的應用。此外,目前央行已經實現了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國內支付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央行沒有必要對於支付寶和微信所涉及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否則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不過也有業內專家認為,雖然錢和錢包不是競爭關係,但央行的數字人民幣App與微信和支付寶具備競爭關係,若要運營普及到全民,要看誰更具有技術和客戶及市場優勢了。“國家一定會大規模推廣數字貨幣,商戶端的打通推廣肯定沒問題。但問題在於支付方式的選擇是消費者決定,而消費者支付選擇是有懶人經濟邏輯的。”TMT分析師王震這樣認為。在他看來,消費者不一定會優先選擇數字人民幣的支付方式來進行消費。

看過去數字支付的發展,最早支付寶份額絕對領先,但2019年兩者份額基本拉平,支付筆數上微信更是達到15.8億筆/天,遠高於支付寶6億筆/天。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支付寶比微信“慢一秒”,這一秒指的是普通人每天開啟微信頻次20-30次,支付寶開啟頻次2-3次,而銀行App比支付寶還要靠後。所以數字人民幣App目前看從社交屬性上替代不了微信,功能屬性上替代不了支付寶。王震認為,等消費者過了嚐鮮熱度以後,流量頻次可能會慢慢降到很低,只用於滿足數字貨幣特殊需求。由此來看,數字人民幣App與微信支付寶存在競爭性的論斷或也值得商榷。

採寫:南都記者 熊潤淼

設計:吳懷寬

【來源:南方都市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98 字。

轉載請註明: 都用手機支付,數字人民幣是否搶了微信支付寶“飯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