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格隆匯app,作者電飯鍋,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在討論“最不想上市的企業”這個話題時,曾經的順豐,肯定是被提及最多的例子之一。
順豐創始人王衛說過,“成為上市公司後,你的每一筆投入,都要向股民交代,說服他們這筆投入是有利可圖的,是可以在短期內獲得利潤的,要有業績出來,這個我恐怕做不到。”
不難看出,這段話背後藏了兩個字:自由。然而,不想被股價變動和投資者意志裹挾的順豐,最終還是上市了。不得不佩服王衛的先見之明,他的擔憂,確實得到了印證。
受業績爆雷影響,今日,順豐開盤一字跌停,股價現報72.7元,總市值3313.4億元。2月中旬至今兩個月不到,順豐累計跌幅達到38%,股價將及腰斬,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
現如今,順豐是國內直營快遞毫無疑問的龍頭老大,連它都難頂了。可想而知,這回快遞行業面臨的困局有多大。
01順豐為何虧損
具體來看順豐昨晚釋出的這份業績預告,2021年Q1,順豐預計淨利潤為虧損9至11億元,扣非淨利潤為虧損10至12億元。
不誇張地說,這份財報絕對是平地起驚雷。截至今年2月底,持有順豐的股東總戶數是16.52萬戶;截至去年底,持有順豐的機構達1036家。
對這些股民和機構而言,順豐一季度的表現應該是難以接受的。
要知道,順豐是絕對的白馬龍頭股。自2009年以來,該公司從未出現過一季度虧損的情況。甚至在去年疫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下,順豐一季度仍然實現了9億元的盈利。
至於今年順豐為何一虧就是鉅額虧損。一方面可以歸結為投入增加,另一方面則是與去年同期的高基數相比增速降低。
增速降低主要是去年疫情期間,防疫物資及線上消費品寄遞進一步帶動時效件實現高增長。同時,快遞公司今年大部分實行了春節不打烊的安排,導致時效件中散單業務增長低於預期。
至於投入方面的增加,主要分業務和人力成本兩部分。
先說人力,順豐可以說是最有人情味兒的快遞公司之一。
當年,老闆親自下場為快遞小哥撐腰的故事傳為美談。2020年疫情期間,王衛自掏腰包給順豐員工每人發了888元的紅包。按照順豐近56萬員工來計算,總金額將近5億。
對激勵和補貼的重視是順豐的傳統,雖然會形成資產損耗,但提升了凝聚力,也可視為公司的無形資產。
另外是業務投入。順豐今年一季度面臨著業績壓力,自己不可能不清楚。但即便如此,也並沒有停下大刀闊斧的擴張步伐。
2月9日,順豐控股公告,將以現金方式收購嘉裡物流51.8%的股份,預計耗資約175.55億元;1月18日和3月20日,順豐航空第63、64架全貨機完成客改貨程式,正式加入機隊。
順豐的這兩架貨機型號是B767-300,價格在10億元人民幣左右。單這三筆支出就將近200億。並且,順豐透過這些支出在完善國際業務、供應鏈業務和增強運力上的效益,需要時間才能體現出來。
去年順豐同比增長68.46%,遠超行業整體增速。在提升快運業務能力的同時,孵化國際、冷運、同城、供應鏈等新業務,將綜合物流服務商作為轉型方向。
如果是因為業務擴張造成短期成本承壓,當然可以接受,因為業績產出必定要付出相應的投入和時間催化。
然而,順豐和其它快遞公司面臨的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
02風雲再起
快遞行業裡,境況不好的不只是順豐。
去年9月至今,圓通累計陰跌逾41%;韻達從去年6月開始跌,至今跌幅超過66%;申通更慘,19年中就開始跌,至今跌超70%;港股中通日子也不好過,2月中旬至今跌近27%。
股價表現與快遞公司的業績息息相關,中通快遞2020年淨利潤同比下降24%;2020年前三季度,韻達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52%,申通更誇張,同比下降105%。圓通速遞好一些,同比下降9.7%。
疫情當然是一部分影響因素,但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830億件和87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8%和16.7%。
市場整體是在增長的,但行業內幾乎所有重量級玩家卻都出了問題,這就要尋找另外的原因了。
2021年1月,順豐和圓通、申通、韻達的快遞業務單票收入分別為17.26元、2.38元、2.51元、2.23元,同比降幅分別達到12.4%、19.3%、23.9%、22%。中通的單票收入也降了20%。
很明顯,新一輪價格戰又打起來了。
甚至,以往對價格戰不屑一顧的順豐這次也主動參戰。2020年,順豐速運業務單票收入同比下滑19%,降至17.77元。
單票收入持續下滑,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收入端承壓,淨利潤勢必有所下降。但順豐和通達系快遞公司之所以出此下策,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3月18日,順豐高管在財報溝通會上表示,“規模再大也守不住市場,這是我們戰略角度看到非常深刻的教訓。”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原因是2020年闖入中國市場的新玩家極兔,其令人驚歎的增長速度,給了快遞業老牌龍頭們措手不及的當頭一棒。
本週三,極兔速遞完成了一筆18億美元的融資,由博裕資本領投5.8億美元,紅杉資本和高瓴同時跟投。
完成這筆融資後,極兔的估值已經達到78億美元。頭部快遞企業中,已經僅次於中通和順豐的市值。
03來者何人
2020年3月,極兔速遞中國起網,不過一年時間,儼然成了順豐之外,通達系眼中最大的勁敵。倚靠的,就是“不惜成本”四個字。
眾所周知,菜鳥系一向以犧牲快遞公司利潤為電商業務保駕護航,因此可以將快遞費做到很低的程度。但極兔速遞入局後,在這一點做到了極致,使前者的價格優勢蕩然無存。
以小商品集散地義烏為例,2016年,義烏快遞的平均單價為6.96元/件,2020年達到2.79元/件,4年時間下滑60%。
到今年3月底,義烏當地的快遞單價,圓通只有1.2元,申通為1.35元,百世為1.3元。極兔則可以做到1元以下。
極兔對通達系的針對不止如此,在派件費上,極兔給快遞員的待遇高出行業內1倍;收件費上,則比通達系異地派送的10元訂單便宜2元左右。
價格更便宜,規模也不容小覷。2020年9月,極兔網路實現全國省市覆蓋;11月,已建成轉運中心78個,幹線車輛 2000 多臺;截至目前,極兔在全球擁有近35萬名員工。
“憑空而來”的極兔如此氣勢洶洶,通達系當然不可能坐視不管。
去年10月,韻達在內網釋出《關於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的通知》,規定不得加盟極兔網路及承包區、不得代理極兔快遞業務,並設定相關處罰。此前,圓通和申通也釋出了類似規定。
聯合封殺雖遲但到,不過為時已晚。短短一年,極兔就達成了2000萬的穩定日單量。氣候已成時再想撲滅,談何容易。
重資產模式經營、主動發起價格戰,面對對手的聯合絞殺無所畏懼。極兔到底什麼來頭,能有叫板龍頭們的底氣?
2015年8月,極兔速遞誕生於印尼首都雅加達。4年後,已成為東南亞第二大快遞公司。表面上,極兔是來自東南亞的國外玩家。但實際上,這家公司有著純正的中國網際網路基因。
極兔速遞的創始人李傑是OPPO印尼業務創始人,曾擔任OPPO蘇皖地區總經理。極兔上來就是全國佈局,口氣這麼大,少不了背後OPPO系提供的百億資金和門店資源支援。
此外,極兔的崛起也和拼多多息息相關。
此前在國內,京東自建物流,通達系背靠阿里,順豐則在第三方獨立快遞領域有著當仁不讓的話語權。然而,拼多多的橫空出世打破了這個相對平衡的格局,也給了極兔一個機會。
目前,極兔90%以上的單量來自於拼多多。而在2020年,拼多多全年訂單數達383億筆,日均包裹數超過7000萬個。養活一個快遞公司,綽綽有餘。
至於拼多多為何不選擇市場上現有的成熟資源,反而要扶持新公司,其實是水到渠成的。黃崢稱段永平為人生導師,極兔又與OPPO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何況,對電商而言,培植獨立的物流體系,無疑對自身與阿里、京東分庭抗禮有益無害。因此,拼多多幫一把極兔,於情於理都說得通。
04結語
在快遞公眾滿意度方面,去年,順豐依然雄踞第一。
說到底,快遞是服務行業,既快又好又安全,是順豐取得江湖地位的立身之本。這一點不改變,順豐的基本盤不會丟,一個往下沉市場開拓的順豐,就還值得期待。
不過,多年來和通達系的價格戰,已經令順豐疲憊不堪。極兔以異軍突起的姿態入局,短短時間內飛速發展,不得不令其警醒。
畢竟在國內,順豐是唯一一家獨立的第三方快遞巨頭。而市場格局再度擾動,依附於電商巨頭的同行們增速恐怖如斯,對順豐而言,除了犧牲暫時的利潤換取份額,實在別無他法。
因此,順豐的爆雷是意料之中的必然結果。並且,國內快遞業的市場格局一天沒有塵埃落定,這場價格戰,恐怕將繼續打下去。這顆業績雷,可能不會是最後一顆。
按照這個邏輯,從資本市場的角度分析,在業績和增長邏輯遭受衝擊的情況下,順豐股價也許還將在一段時間內承壓。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