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股份回購和員工持股計劃,本身對上市公司來說本來都是利好的事情,但當兩者“1+1”的時候,是否會成為滋生利益輸送的土壤,正引來監管層及市場投資者的關注。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經有數家上市公司出現了員工持股計劃低價受讓公司回購股份,這些員工持股計劃受讓價格遠低於公司回購股份時的價格,最低的案例可以達到2折。
對於相關情況,交易所均進行了關注、問詢,提出定價是否合理等問題。而市場在這期間已給出判斷,相關公司股價紛紛下跌,難現利好效應。
員工持股計劃半價受讓股權遭問詢
近日,正海磁材(300224)的員工持股計劃受到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的關注。
據悉,公司此次員工持股計劃籌集資金總額上限為7000.03萬元,參加物件為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董事(不含獨立董事)、監事、高階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骨幹員工以及公司董事會認為應當激勵的其他員工,總人數不超過199人。
深交所關注函中指出,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的股份來源為回購專用賬戶回購的股份,受讓價格為3.5元/股,但這些股份,回購均價卻為6.89元/股。即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銀”回購的股份,半價賣給員工持股計劃。
就此,深交所要求公司結合經營情況,進一步說明員工持股計劃受讓價格的定價方法、依據及其合理性。
當然,如果員工持股計劃確實能激勵到員工為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低價受讓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有投資者表示,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的業績考核解鎖指標遠低於其預期。
“(解鎖)標準是以2019年為基準,2020年、2021年、2022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於0%、20%和40%。就是說,今年營業收入保持原地踏步,員工持股計劃中的部分股份就能解鎖。”一位投資者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道。“同時,解鎖條件中也沒有提到淨利潤指標,正海磁材這樣一份員工持股計劃,能否提振公司業績,令人生疑。”
而深交所同樣對這樣一個解鎖標準表示關注,要求公司補充說明本次員工持股計劃考核指標設定依據,並結合最近三年的業績情況、同行業可比公司採取的做法說明業績考核指標的合理性,能否達到激勵效果,“是否存在變相向激勵物件輸送利益的情形”。
市場“火眼金睛” 利好效應難現
“實際上,自政策允許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後,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問題,一直是監管層關注的重點。”華東某自營業務部經理陳凱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道。
比如,每日互動(300766)今年4月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該計劃受讓股份來自於公司回購股份,其中公司回購股份的價格不超過46.95元/股的,員工持股計劃受讓股份價格為5.80元/股,兩者之間相差超80%。
就此,深交所要求公司結合經營情況,進一步說明員工持股計劃受讓價格的定價方法、依據及其合理性,是否有利於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是否損害上市公司利益以及股東利益。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魯股方面也存在類似情況。如軟控股份(002073)去年底披露員工持股計劃,擬實施不超過5827.88萬元的員工持股計劃,受讓股份來源為公司此前回購的股份。不過,公司回購股份的價格為4.19元/股-6.60元/股,而員工持股計劃受讓股份的價格則是2.13元/股。
當然,對於類似情況,市場投資者也給出了最直觀的判斷。比如軟控股份在推出員工持股計劃以及之前實施股份回購的雙重“利好”之後,公司股價不漲反跌,在今年A股整體大幅上漲的背景下,下跌了近10%。
每日互動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後雖然股價有所反彈,但從7月開始連續下跌,三季度股價跌幅達到20%。正海磁材方面,公司股價本月以來微漲3%,基本原地踏步,未見員工持股計劃利好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