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一鳴)當地時間9月14日,英偉達(NVIDIA)正式宣佈斥資400億美元從日本軟銀手中收購ARM。
然而,這筆交易引起ARM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澤(Hermann Hauser)的強烈不滿。他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指出,將ARM賣給英偉達將會是一個行業災難。在交易宣佈之後,他更是直接發表一封寫給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公開信,要求英國政府“救救”ARM。他認為這筆可能使英國成為美國附庸。
公開信截圖
在公開信中,豪澤表示,ARM擁有數千名員工,其合作伙伴生態系統遍及劍橋(總部位於劍橋)、曼徹斯特、貝爾法斯特、格拉斯哥、謝菲爾德和沃裡克。
“當總部遷往美國時,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英國失業,正如卡夫收購吉百利那樣。”
他還指出,這筆交易將破壞ARM商業模式的根本。在他看來,ARM原來可以被稱為半導體行業的“瑞士”,向許多被許可方提供參考設計,其中許多被許可方可能也會相互競爭,甚至當中還有不少英偉達的競爭對手。
而一旦英偉達控制該公司,將使這些業務關係不可持續。
不過,豪澤認為更深層次的問題是英國國家經濟主權問題。“ARM是英國僅存的技術領先公司,在手機微處理器方面佔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95%。
他指出,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中國的貿易衝突中,將技術優勢“武器化”,因此除非英國擁有自己的討價還價武器,否則英國將成為附帶受害者。
一旦該公司被美國實體收購,ARM未來的任何銷售將受到美國出口法規的約束。“英國電子行業有數百家公司,僱用數以萬計的人在其產品中使用ARM。其中許多產品出口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市場,那意味著他們都必須遵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規定。”
“這使英國處於令人難以置信的立場,即關於允許ARM出售給誰的決定將在白宮而不是唐寧街做出,”他寫道,“主權曾經主要是一個地理問題,但是現在經濟主權同樣重要。向美國交出英國最強大的貿易武器正在使英國成為美國的附庸國。”
豪澤呼籲,英國政府需要為該交易設定三個條件:保證在英國的工作數量;英偉達不得享有比其他ARM客戶更優惠的待遇;美國不能對其客戶關係進行安全審查。
豪澤說:“如果不能滿足這些要求,那麼“英國政府應幫助安排ARM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的IPO,並使之成為英國公司”。
在信的最後,他警告,如果鮑里斯·約翰遜不為國家利益這麼做,“歷史將銘記這一點。”
豪澤還為這封公開信建立了一個名為“拯救ARM(Save Arm)”的網站,用來收集支持者簽名。
此前,英偉達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黃仁勳(Jensen Huang)承諾將保持ARM的商業模式和獨立性。
黃仁勳在一封致員工信中稱,ARM擁有卓越的商業模式。其將延續ARM的開放式授權模式,保持其客戶中立性,為全球各個行業的客戶提供服務,並利用英偉達全球領先的GPU和AI技術進一步擴充套件ARM的IP授權組合。
他還承諾,ARM的總部仍將設在劍橋,並將繼續作為英國科技生態系統發展的基石。英偉達計劃保留ARM的名稱和品牌標識。
對此,豪澤認為,除非法律明確規定,否則諾言沒有任何意義。
此前也有其他人對這筆交易表達了擔憂。英國影子商業部長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在週五給CNBC的一份宣告中說,英國政府需要考慮“對公司總部所在地以及依賴它的英國成千上萬個工作崗位可能產生的影響。”
米利班德還警告了壟斷的風險。他說:“我們也知道主導地位的趨勢是科技領域的一個特殊問題,政府必須對此更加警惕。”
當時,英國政府發言人在回應中說,他們密切監視諸如此類的交易,在他們認為收購對英國構成威脅的情況下,他們會進一步調查。
據悉,英偉達收購ARM的交易仍需要獲得包括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等在內的監管機構批准。如果順利,交易預計將在大約18個月內完成。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