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Piper Sandler的Jeffery Harte週五發表報告稱,目前的“SPAC狂熱”看起來“像泡沫一樣”。但即便市場對特殊目的收購公司IPO的熱情消退,至少在2022年之前,它也會為高盛(GS.US)和Evercore(EVR.US)等銀行帶來鉅額費用收入,對這兩家銀行股給予“超配”評級。
“考慮到2020年以美元計的籌資額增長了近5倍,很難不把SPAC IPO形容為泡沫。儘管SPAC IPO數量可能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回落,但我們相信,除非出現災難性的經濟衰退,否則其發行量可能會回到一個較低、但仍處於歷史高位的水平,”Harte表示。
2020年,SPAC IPO的數量是上一年的4倍,募資規模超過此前歷史所有SPAC的總和。高盛分析師DavidKostin預計,SPAC的熱潮或將持續到2021年:“受益於SPAC的上市模式,全球併購規模有望在未來2年內達到3000億美元。”
他指出,頂級銀行——花旗(C.US)、高盛、摩根士丹利(MS.US)、摩根大通(JP.US)和美國銀行(BAC.US)在2020年處理了創紀錄的128宗SPAC IPO。而2021年的頭27天已經進行了39宗SPAC IPO,這比他們在2019年全年經手的18宗增加了一倍有餘。
Piper Sandler還發現,在2020年期間,SPAC在整個行業IPO營收中的佔比達到了創紀錄的30%,2021年迄今為止更是達到了54%,而2014年這一比例僅為1%。
“傳統上,SPAC更多地被視為融資的最後手段。但2020年,SPAC的發行規模呈爆炸式增長,2020年和2021年期間籌資額增長近5倍,創下有史以來第二強勁的開局,”Harte補充道。儘管他認為這波狂熱最終會降溫,“但一系列因素結合在一起,使得SPAC成為更具彈性的融資選擇。積極因素包括:上市要求放寬、投資者參與範圍擴大,以及過去10年PIPEs(私人投資公共股權)的擴張,後者通常為SPAC IPO提供額外資金。”
他認為,即便對SPAC IPO的熱情消退,支付給投行的SPAC相關費用也應該是“持續贈送的禮物,至少還會持續幾年時間。”
銀行通常可以從SPAC IPO中獲得2%的費用,但當一個實體公司尋找目標公司進行收購時,銀行通常能再獲得3.5%的費用。此外,銀行還可能獲得因安排PIPE融資帶來的3-6%的收益,以及向SPACs展示潛在收購目標的其他費用。
Harte指出,2021年迄今,高盛和Evercore是最大的受益者。目前Piper Sandler對這兩隻股票的評級均為“超配”,對高盛的目標價為328美元,對Evercore的目標價為13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