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嗶哩嗶哩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B站以每股808港元的發行價,共計發行2500萬股公司Z類普通股,募集資金淨額約198.7億港元。
最終B站香港公開發售超額認購逾170倍,凍資逾1279.9億港元。認購火爆凸顯投資人信心,而這份信心則來自於B站高速發展的良好前景,儘管B站尚不及一線巨頭,但從增長速度和商業化推進上來看,B站無疑是當下最有潛力的“後浪”。
儘管開盤後股價小幅下跌,但陳睿表示,股價下跌是因為上週美股中概股遭遇了黑色星期五。B站三年前在納斯達克上市也有類似股價波動,當時陳睿說,10年後,沒有人會記得嗶哩嗶哩的股票在上市第一天是漲還是跌,但大家會記得嗶哩嗶哩是一個發展得很好的公司,三年後,B站的股價已經漲了近十倍。而截至發稿前,B站港股的價格也已回升至每股828港元。
“後浪”洶湧
上市當天,成立12年的B站邀請了12位UP主共同參與敲鐘儀式。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致辭表示:“今天,我們回到香港上市,回到屬於中國的資本市場。站在今天,展望未來,我一直相信‘影片化’是一個巨大的浪潮,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影片創作將改變每個人的生活,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在B站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財報顯示,2020財年B站總營收達1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其中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1%,達38.4億元人民幣,遠超市場預期。
無論是使用者增長、社群生態,還是各項業務發展,B站都創下了全新的紀錄,第四季度,B站月均活躍使用者同比增長55%,達2.02億,月付費會員人數1790萬,同比增長了103%。整體付費率從去年同期的6.8%攀升至本季度的8.9%創下新高,毛利率更是實現了連續七個季度的環比增長,達到24.6%。
但這並非是B站一時神勇的表現,而是一個一貫且越來越好的表現。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B站的營收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50%以上,從2019年Q3到2020年Q3更是保持了每個季度平均增長超過70%的奇蹟,而在2020年Q4則用91%的增速重新整理了自己之前的記錄,從這個變化來看,B站在商業化方面的進展可謂神速,這大概也是B站股價能夠保持堅挺的關鍵。
B站營收高速增長主要來源於幾個方面的表現出色,一方面是付費會員的高速增長,從2019年初開始同比一直保持著平均百分之百以上的增速。其次是收入結構的變化,在四季度,B站增值業務收入一舉超過了遊戲收入,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佔比達到了33%,遊戲是29%,電商和廣告收入的佔比同為19%。
參考2020年全年的佔比,我們發現,遊戲佔據了40%的份額,電商為13%,廣告為15%。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廣告和電商的收入在四季度都有了爆發式的增長,這使得B站的整個收入結構變得更為健康。相反,週期性較強穩定性較差的遊戲收入佔比下降,也並非是一件壞事,並且針對這一點,B站內部已經在加快自研遊戲的步伐,這無疑是個積極的訊號。
B站有沒有風險
關於B站的成長問題,行業爭論一直不斷,在我看來,如此大的爭議核心原因還是在於大部分年紀大的從業者無法理解B站的核心和本質,所以會根據自身的經驗來做出很多想當然的判斷。
比如針對B站開始破圈,有人在不停的質疑“B站社群原有氛圍在流逝、核心使用者與新增、淺層使用者關係無法緩和”。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針對社群型別的網際網路產品,大家總會擔心,在使用者數不斷增長之後,之前的文化被打破,吸引力會下降,從而導致商業價值的下滑。
但事實上,從行業發展的不同先例來看,社群可以更新和豐富文化,並且比之前的固守一隅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空間。而固守一隅的不少知名社群卻往往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衰敗。所以使用者是一直成長和變化的,社群產品也同樣需要如此。
目前B站依舊認為二次元仍是核心競爭力的客觀需要,且B站從來沒有忘記滿足老使用者的需求,雖然使用者數量在快速擴張,但文化核心的擴張還是相對保守。在我看來,與其說B站二次元內容變少了,不如說B站其他的內容變多了,導致了二次元內容比例的降低,給人帶來了一種內容衝突的感覺。
但B站目前依舊是整個二次元領域最大的陣地和堡壘,對這類內容的支援還是最大的。同時,類似彈幕這種核心的二次元文化也同樣複製到了其他領域的內容上。
比如去年熱播的《風犬少年的天空》就透過200萬彈幕建立起了青年文化的認同,給觀眾帶來了不同以往的看劇體驗。彈幕還可以快速地讓研究者瞭解劇中情節和現象與觀眾之間的共鳴點,並讓創作者更好的把握年輕人興趣動向,創作出更接地氣的作品。
經過這次合作,導演張一白在金雞節上號召其他同行以後有作品都拿到B站來放,“彈幕是一個新型的文化形式,我原來對彈幕有點誤解,但後來跟觀眾有第一次直接的接觸,尤其這個劇大結局的時候,那一瞬間全國所有的高校都在彈幕上集結,讓我很激動”他說。
從這個角度來說,二次元文化的外延可以說是更大的,所以在文化這方面的糾結大可不必,我認為順其自然最終會產生一個更為合理的文化形態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B站自成立伊始,就堅持自己的初衷,做一家文化品牌的公司,創始人陳睿也表示過,使用者喜歡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這種追求和文化是可以穿越週期的,即便是內容形態有變化,但精神核心還是不會變的,而B站的Slogan——“你感興趣的影片都在B站”,也說明了內容要跟著興趣走,而不是平臺跟著內容走。
所以關於B站的很多爭議關鍵還是行業人士對年輕人的理解相對片面,單純地給年輕人扣上二次元的符號,而忽略了年輕使用者的自身成長和興趣愛好的變化方向。
商業化核心和文化內涵的融合
這次招股書中,B站首次明確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商業化”的商業化核心,這無疑和“以興趣為中心的內容”的文化核心如出一轍。B站要以使用者的需求為原點,用影片內容創造各式各樣的消費場景,如影視劇綜藝紀錄片(OGV,即Occupationally Generated Video)、直播、專業使用者創作影片(PUGV,即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等等,再透過逐漸完善工具,提升中臺變現效率。可以說,經歷了這麼久的商業化磨練,B站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商業化路徑和版圖。
當然,PUGV依舊是B站的核心支柱,也是社群增長的核心驅動力,財報顯示,2020年四季度,B站月均活躍UP主數量達190萬,同比增長88%;月均影片投稿量達590萬,同比增長109%。而OGV內容也發揮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了使用者增長及會員拉動等商業變現的重要助推力。
在這裡我們要做一個區分,B站與愛奇藝相比到底有什麼不同。截至寫稿前,B站市值為338億美金,而當下愛奇藝的市值也僅有134億美金,在前段時間行業還在為B站市值超過愛奇藝是否合理進行爭論,現在B站的市值已經是愛奇藝的2.5倍了,這背後大概有什麼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總體來看,愛奇藝還是一個服務型的公司,提供的主要是內容服務,核心的收入模型是會員費和廣告費。一旦付費會員數到達瓶頸,廣告收入又無法持續增長,那麼商業模式的價值就會受到很多質疑,尤其是鉅虧之下如何突破瓶頸,更是難上加難。
而B站則完全不同,它是一個網路效應很強的、內容消費型社群產品,其中包含了複雜的社交和內容生態。如果說愛奇藝對標的是HULU和奈飛,那麼B站就是youtube,而在現實中,youtube的價值比HULU和奈飛加起來還要再高一半。這大概可以讓我們理解,為什麼高速發展的B站比陷入停滯的愛奇藝規模小卻更值錢的原因。
從目前B站的商業化特徵來看,確實有越來越像youtube的意思,為了誕生一箇中國的youtube,我覺得暫時的虧損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完全沒有什麼擔心的必要。唯一需要擔心的只有增長的速度和生態的規模,這種社交生態產品一旦超過臨界點,自然會形成自然的滾動發展,那時候盈利之類的只能說是最簡單的事情了。
所以目前的B站還在成長初期,在跨越下一個高度之前,值得我們去支援和期待。它不僅僅代表的是一個商業模式的未來,還代表了青年人最終流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