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5塊,小的4塊,
有的全都拿過來!”
近日
曾經看上去人畜無害的“派大星”
成了這片海域的公敵
連日來,
山東膠州灣畔的紅島漁港碼頭上
擺滿了剛從海里捕撈上來的海星,
各地客商慕名前來收購。
參與捕撈的一位漁民告訴記者
有些地方海星數量十分驚人
鋪在蛤蜊上面厚厚的一層
放眼望去
像鋪在海中的地毯一樣
3月份本是蛤蜊養殖收穫和放苗的季節,
但作為全國蛤蜊重要產區的膠州灣
卻被海星“入侵”,
由於海星天敵極少,又以貝類為食,
海底的蛤蜊幾乎被海星吃光。
新鮮海星擺滿碼頭,
上岸前吃光養殖戶的血汗
3月12日,
一位海星收購商在碼頭邊吆喝,
他告訴記者當天他要收購1萬斤海星。
與此同時,
不斷有漁船靠岸,
將整船的海星卸到岸邊。
捕撈、運輸、銷售……海星彷彿成了膠州灣海域一個新興的產業。但這看似紅火的“海星產業”背後卻潛藏著千萬養殖戶的血淚,這是為什麼呢?
“哪裡有蛤蜊哪裡就有海星,他們吃光蛤蜊之後就會轉移到另外的海域,直到把蛤蜊全吃光。”
李先生說,這些海星在被打撈上岸之前,早已吃掉了其自身價值數倍的蛤蜊,讓養殖戶損失慘重。
“很多人從網上看著有海星,
都專門過來買!”
一名商販告訴記者
碼頭上還有人直接煮起了自助海星餐
“買了4個,一會就煮熟了!”
一名來自瀋陽的小夥子
是一名貨車司機
因為船還沒有回岸
所以趁著這個工夫做起了海星餐
“味道挺好吃的,我以前就吃過!”
蛤蜊放苗季節,養殖戶望洋興嘆
“我養了260多畝的蛤蜊,去年投苗成本大概在100多萬,現在基本血本無歸了。”
膠州灣從事蛤蜊養殖的張先生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水產養殖產業本身就不景氣,因為風險較高所以保險行業對其也是敬而遠之,今年受到海星的侵襲,所有的損失只能自己承擔。養殖戶告訴記者,目前到底有多大面積受災其實他們也無法估計,但是目前他們相熟的同行基本都已遭受損失。吃完蛤蜊被捕撈上來銷售的海星至多算是“安慰獎”。
據瞭解,養殖戶們為了能夠捕撈海星,不但要動用漁船還要僱傭潛水員從海底一個一個將海星捕撈上來,不但成本極大而且效率低下,一條漁船配三個潛水員每天大概能打撈4、5千斤海星,但這麼撈下去又不知何時是個頭。
張先生說,本來3月是蛤蜊放苗的季節,也是前一年的蛤蜊長成收穫的開始,但現在海底滿是海星,這時候放苗如同給這個海星餵食,但不放苗又會面臨來年顆粒無收的窘境,養殖戶對此均進退兩難。
“有海星的海底佈滿了蛤蜊和海蠣子殼,這些可都是我們養的,是我們的血汗錢啊!”
張先生說。
海星經常有,今年突然氾濫
據養殖戶介紹,其實早在去年相關海域就發了海星,那時候海星還很小,大概直徑也只有不到5釐米,養殖戶知道海星對於貝類養殖的危害,所以那時候就開始不斷打撈,但卻杯水車薪,如今這些海星已經長大,直徑達到十幾釐米造成了“星災”。
“海星其實經常出現,但像今年規模這麼大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紅島漁港碼頭負責人趙先生說,海星最愛吃的就是蛤蜊,所以養殖戶們一直都很關注海星,往年也經常在養殖區見到海星,但從來沒有遇到今年這麼多海星,很多漁民都是一生當中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對於如何應對這些突然出現的海星,漁業專家稱目前來看還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只能透過“笨辦法”把海星撿出來。
記者瞭解到,由於災情嚴重,不少養殖戶已經準備用禁止使用的“地籠網”來捕捉海星,希望能夠得到有關部門的特別許可。
漁業部門:3天內出臺治理措施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從去年年底開始,青島海洋漁業部門就接到了養殖戶反映,相關海域內海星數量快速增長,上級主管部門獲悉此事後,也專門派出專家到紅島進行了調研,但當時主管部門並未給出具體應對辦法。
12日下午,青島市海洋發展局保障中心主任張興雪一行前往實地調查,他告訴記者目前已經和當地漁民進行了溝通,會在三天之內給出具體的治理措施。
一時間
全國各地的吃貨網友們聞風而來!
不過也有很多網友表示疑惑:
海星竟然能吃?
不少網友科普起了海星的吃法:
不過,
並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吃海星。
據悉,海星富含異種蛋白成分,
食用海鮮過敏者也應當慎吃海星,
消化功能差者不宜過多食用,
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症狀。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張光濤提醒,
人們平時吃的海星其實是它的生殖腺,
含有輕微毒性。
有人吃後嘴裡會有酥麻的感覺,
建議少吃。
來源:資訊時報、齊魯晚報、半島新聞、央視新聞、大眾網青島、網友評論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