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阿里巴巴一季報:業績韌性十足,雲業務將成為重要增長引擎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實習生 邵利君
8月4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佈2023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阿里巴巴季度收入人民幣2055.55億元,同比保持穩定,經調整EBITA同比下降18%至人民幣344.19億元。財報指出,截至2022年6月30日,超過1.23億消費者在淘寶天貓年度消費超過人民幣10000元,88VIP會員規模達到2500萬,淘特、Lazada、淘菜菜、餓了麼、優酷等業務線的虧損也有不同程度收窄。
應該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在今年第一財季的業績表現?回港雙重主要上市後,對下半年的業績表現又有何影響?對此,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讀到,從阿里巴巴的業績表現上看,即使面臨疫情等不確定性,仍然具備足夠的動態能力,保持韌性和可持續性。未來,雲業務將是其在電商核心優勢之外,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支點和增長引擎。
借力底層技術提升抗壓韌性
消費仍舊是立身之本
財報稱,除了不斷強化手淘作為消費者主陣地的認知,阿里巴巴還提供豐富多樣的數字零售“場”的體驗。包括,盒馬、高鑫零售、餓了麼,以及配套的菜鳥物流等業務,透過滿足疫情期間城市居民的食品、日用品等家庭基本所需,獲得了加快發展的機會。
在專家看來,消費仍舊是阿里巴巴業務的立身之本。“透過這些年的不斷創新摸索和調整,阿里逐漸在圍繞消費者各類場景的差異化需求方面形成了較為全面覆蓋的業務矩陣,同時海外市場的拓展也逐漸摸索出可行的道路。”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認為,各地區、各業態能夠互相賦能和轉化,包括菜鳥等支援性業務的夯實,也使得阿里巴巴即使面臨疫情等不確定性,仍然具備足夠的動態能力,保持韌性和可持續性。
不過,在今年第二季度,受內外部多重超預期因素疊加演化的影響,國內企業在今年4月至6月的業績普遍受到影響,阿里在短期內也業務承壓,包括Lazada和AliExpress等板塊的海外業務不同程度地受到衝擊,但淨利潤保持了284.27億元的正增長。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表示,從長遠看,阿里巴巴在借力網際網路底層技術升級迭代自身業務場景方面表現出很好的抗壓韌性,各業務板塊財績表現的消長也為未來戰略佈局的調整提供了方向性參考。
雙重主要上市帶來新優勢
看好雲業務的支撐作用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正在從消費網際網路越來越深地進入到產業網際網路。本季度,阿里雲營收在跨分部抵消前和抵消後分別增長至239.38億元和176.85億元,經調整EBITA盈利2.47億元,連續七個季度實現盈利。
對於阿里巴巴在業務重心上的變化趨勢,專家認為,雲業務將是其在to C類市場受到不確定性衝擊的狀態下,更好的支撐性業務。
“無論以虛擬數字人、VRAR等手段升級商品營銷場景與手段,還是透過NFT、數字人來提升使用者對品牌實體產品的認知和購買慾,都是利用雲計算技術在傳統的電商優勢領域,構建未來支撐其業務和估值韌性的新落點。”陳端預測,阿里雲在技術路徑和市場規模層面的競爭力與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普遍需求有機融合,將雲端賦能能力從技術端、產品端、資料端拓展至生態端,帶動眾多中小微企業數字化時代的業務創新與產業叢集化升級,這方面的業務鏈條延伸和市場盤子擴張仍有較大潛力空間。
上月底,阿里巴巴宣佈申請在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對於這一變化,陳端指出,這意味著阿里未來在投資者結構和關聯利益主體格局上的一次重大調整,未來需要在立足本土市場和拓展海外市場之間,在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下鑄造新優勢、尋找新引擎的過程中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崔麗麗則表示,在香港雙重上市後應該會給阿里巴巴帶來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也相對可以避免國際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在亞太地區引領網際網路、數字經濟方面,會帶來資本與實業雙向促進的良性迴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