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魯佳樂)訊,剛從“三洋商標使用權到期”的過渡中緩過神來的惠而浦中國,又在經歷新的困境,不僅因財務資料造假被證監會處罰,上半年業績還出現虧損。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針對惠而浦中國財務造假事件,截至8月20日,已有百餘名投資者在維權平臺申請索賠。
“2019年是惠而浦品牌在中國發展以來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品牌投入和建設雖在短期內造成成本上升,但符合公司長期規劃和發展戰略。”惠而浦中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強調,今年公司持續加大對惠而浦品牌的投入力度,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惠而浦品牌在歐美市場表現較為強勢,進入中國後表現一直不佳,公眾認知度偏低。隨著品牌建設和產品力的提升,該公司未來可能會有好轉。但中國及全球家電市場下半年形勢依然嚴峻,這對所有企業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面臨百餘投資者索賠
今年下半年是否能扭虧,對惠而浦中國十分重要。該公司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1.56億元,同比下滑19.9%,淨利潤更是大幅下滑93.35%至-1.16億元。而2019年度,該公司已經虧損3.23億元。
“今年上半年,美的、格力等大品牌都面臨業績增長的挑戰,整個家電市場都處於較為低迷的狀態。歐美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影響力逐漸降低的情況下,惠而浦中國想要在今年實現業績翻盤,希望渺茫。”家電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告訴財聯社記者。
而證監會的處罰,更是令該公司目前的狀況雪上加霜。近日,因2015年和2016年年度報告涉嫌虛假記載,惠而浦中國遭到中國證監會調查。最終,其因上述兩個年度在銷售折扣處理、銷售費用、收入確認及庫存商品成本結轉方面存在問題,虛增業績被處以40萬元罰款。
不僅如此,其還面臨股民的索賠。同花順維權平臺資訊顯示,2016年4月22日-2017月7月26日期間買入惠而浦股票,並在2017年7月26日收盤時仍持有該股票的受損投資者可以參與索賠報名。截至8月20日,已有120名投資者申請維權。
“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因涉及原告人數眾多,專業性強,一般案件審理持續時間較長,此類案件調解結案的比例較高。”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張兵告訴財聯社記者,“具體賠償金以投資人因虛假陳述而實際發生的損失為限,投資人實際損失包括投資差額損失、投資差額損失部分的佣金和印花稅,利息自買入至賣出證券日或基準日,按銀行同期活期利率計算。”同時,他強調,上市公司不僅面臨處罰,也會對公眾形象和聲譽造成巨大影響。
“就2015年、2016年合併財務報表中營業收入錯報事件,公司高度重視,並針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調查結果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公司將以此為鑑,繼續在企業合規和內部流程控制上嚴格把關。”惠而浦中國相關負責人說。
市場突圍難題
在業績下滑的困境中,惠而浦中國也在謀求產品和品牌的突破。在產品方面,主營冰箱、洗衣機的惠而浦中國,正在廚電上加大布局。“2020年上半年,公司加大洗碗機業務線投入,合肥洗碗機新工廠建設正在推進,預計今年下半年建成投產。”惠而浦負責人告訴財聯社記者,廚電產品作為新興家電種類,在中國家庭適用場景相對較少、市場滲透率較低,消費者仍需增強對廚房家電品類的依賴度。
但業內對此舉並不看好。“冰洗業務是惠而浦中國的主營業務,在主營業務還未取得較好成績的情況下,加碼廚電也很難做強。目前方太、老闆在廚電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惠而浦想在該領域取得成績,專業度和規模都難以完成。”洪仕斌說。
其實,惠而浦品牌在美國及歐洲地區市場表現突出,進入中國已有26年,但在國內市場卻一直呈現出“不適應”的狀態。資料顯示,惠而浦中國前身為合肥三洋,2014年與美國惠而浦公司合作成立惠而浦中國,旗下有惠而浦、三洋(商標於2019年到期)、榮事達、帝度四個品牌。 近年來,惠而浦中國業績十分不穩定,2017年和2019年均出現虧損。彼時,家電行業分析師丁少將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惠而浦是國外老牌公司,在中國卻不溫不火,因為其品牌沒有精細定位,外資品牌中,索尼、三星、松下等都依靠技術優勢主打高階,而惠而浦品牌形象卻並不鮮明,也沒有明顯的核心技術壁壘;從品牌運營角度來看,其對旗下品牌的運營不足,幾個品牌都處於市場的邊緣。”
據瞭解,2019年10月,三洋品牌使用權到期後,惠而浦中國開始品牌聚焦戰略,目前惠而浦品牌的內部佔比已提升到55%。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將繼續多品牌運營策略,聚焦惠而浦品牌同時發展榮事達和帝度。
“目前中國家電行業整體趨勢都在向智慧化升級,而外國品牌更重技術思維,硬體基礎技術可以做到精益求精,卻沒有將產品與使用者連線的應用技術思維。中國本土企業注重外部與使用者的連線,技術已經成為標配,應用層面的創新才是開啟市場的突破口,若沒有這種思維,未來還是會被淘汰。”洪仕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