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董再判賠償!“救命稻草”董責險會成為上市公司的標配嗎

董監事及高階管理人員責任保險(以下簡稱“董責險”)持續升溫。8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繼2021年康美藥業財務造假案波及獨董後,近日又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兩名獨立董事被判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一起起判決案件讓可以為高管戴上“安全帽”的董責險不再小眾。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8月16日,已經有近300家A股上市公司(以下簡稱“上市公司”)將董責險加入“購物車”,規模遠超去年整年。

獨董再判賠償!“救命稻草”董責險會成為上市公司的標配嗎

上市公司的總體風險敞口呈明顯上升趨勢,推動著董責險持續“走紅”。被稱為獨董“救命稻草”的董責險會走進更多上市公司嗎?董責險要想成為上市公司的標配需要多久?各方又將如何滿足上市公司持續攀升的需求?

風險敞口加大!年內已近300家“加購”

公司被罰,高管難逃干係……又有一起判決案讓高管們“坐不住了”。

8月16日,深圳市索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索菱實業”)釋出《關於新增投資者訴訟事項及進展的公告》顯示,根據近日索菱實業收到深圳中院送達的《民事判決書》中主要判決來看,判決兩名被告人鄭曉明、蘇奇木分別對被告索菱實業債務的10%部分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梳理發現,上述兩人是該公司的獨立董事。

無獨有偶,時間追溯至幾月前,A股史上最大財務造假案宣判,康美藥業多位獨董承擔連帶責任,賠償合計數億元。一起起判決案不停地刺激著高管們的神經,從業風險警鐘也不斷敲響。與此同時,獨董們還上演了一出出A股大逃亡。如何穩住軍心成為上市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被譽為“將軍的頭盔”的董責險成為一劑妙方,短時間內該險種投保量激增且異常火爆。

“上半年來長安保險進行董責險詢價的企業數量整體呈現上升態勢。”長安保險責任險部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它究竟有多火?一組資料足以說明。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僅今年上半年釋出公告擬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就已經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248家。截至8月16日,釋出擬投保公告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了290家。根據目前趨勢,年底擬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或將增長一倍。

誰在買董責險?梳理超過200家上市公司的董責險投保議案或公告來看,民營企業逐漸成為購險“大戶”。根據所有上市公司擬定的投保方案,保險金額最高至2億元,多數集中於0.5億-1億元。對於每年繳納的保費,公司出價傾向於50萬元上下。

董責險“走紅”背後有多雙“推手”。比如“註冊制”在A股的全面推行,相應的信披、管理要求也更高。此外,新《證券法》引入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階顧問王民表示,法律制度完善以及司法實踐案例的推動,上市公司及其董監高面臨的法律責任風險在不斷上升。上市公司董監高就有更多的、自發的管理責任風險的需求,就需要透過購買保險的方式來轉嫁風險。

對於董責險投保量激增背後的推動因素,北京浩博法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及險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崔春霞補充表示,還包括監管的嚴厲出手整治,股民的維權意識被陸續催生,法律服務業幫助股民維權的專業經驗的積累和水平的提升,包括法院審理此類案件的裁判規則的確立及成熟等。

投保率將持續攀升,成為標配有難度

對於購買董責險緣由,上市公司各家擬購買董責險的公告給出了答案。比如某上市公司表示,為公司和董事、監事及高階管理人員等購買責任險,有利於完善公司風險管理體系,降低公司運營風險,促進董監高合規履職,維護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

結合董責險走紅背後的多雙“推手”以及上述優點,業內人士一致對投保率持續走高表示看好。“從董責險投保趨勢上,投保率未來應該會繼續上漲。”王民如是表示。

不過,當前從我國內地上市公司董責險的投保率來看,目前僅在20%左右,與發達市場相比還有一定距離。然而,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董責險會成為認真經營、奉行長期主義企業的標配。那麼,對於發展空間廣闊的董責險未來真的會成為上市公司的標配嗎?這一過程又需要多長時間?

“雖然董責險需要提高普及率,但是能否最終成為上市公司標配還不太好說,甚至可以說難度比較大。因為保險公司是盈利性金融機構,經營保險產品需要考慮將賠付率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以及合規經營等多種因素,也就是保險公司接受投保,會篩選上市公司,尤其在證券市場規範經營意識不足的目前階段,並不是所有上市公司投保董責險的需求,保險公司都會接受投保。”崔春霞表示。

董責險成為上市公司標配有一定難度,但崔春霞也表示,隨著保險業在董責險領域的嘗試和摸索越來越多,經驗會日漸豐富,保險業的董責險產品總有一天會覆蓋大多數上市公司。

王民認為,標配即意味著幾乎每家上市公司都會購買董責險,從目前的投保率20%多來算,如果能達到接近100%投保率,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透過比較合理的預測來看,每年投保率如果增加10%,可能應該還需要八到十年左右的時間。

不過,要想董責險成為標配也並非空談,在未來可能會因為政策等原因成為現實。

“相信隨著‘註冊制’的落地,購買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會激增,或許未來董責險也會成為像交強險一樣需要企業強制投保的一類險種。”長安保險責任險部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銷量激增難以招架?險企還需多點發力

從當前董責險的市場供給情況來看,國內的中國平安、中國人保、華泰財險、美亞財險、長安保險等保險公司紛紛推出董責險產品。但董責險這一舶來品卻發展相對緩慢,比如體現在董責險銷量“大增”讓保險公司顯得“難以招架”。

“市場投保需求雖然很旺盛,但是由於缺乏經驗資料,保險公司沒有運營產品的經驗,短時間甚至很難滿足上市公司的投保需求。”基於此,崔春霞認為,保險公司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保險公司的核保能力不足、如何進行有效的保後跟蹤管理、如何理賠等方面。

對於董責險在落地等方面面臨的考驗,長安保險責任險部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主要考驗在於風險分攤機制,從以往案例來看,虛假陳述案件引發的索賠金額動輒過億。

董責險能否成為標配的前提離不開產品創新,精準滿足需求。據瞭解,近期有的保險公司推出了針對特定群體的產品計劃,比如蘇黎世推出的針對獨董群體的獨董職業責任保險,在沒有經營資料可參考的前提下,將其中相對風險可控的群體單列出來進行承保。在崔春霞看來,這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嘗試,有助於保險公司摸索積累經驗,並且相信未來這種嘗試會越來越多。

顯然,董責險市場的發展離不開保險公司多維度“助攻”。

“董責險作為專業險種,除了需要積累經驗資料,產品經營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依據專業的經驗。”崔春霞認為,保險公司作為管理風險的單位,要想經營好這個險種,可以進行內部的有效資源整合,建立形成內部的有經驗的管理團隊。當然這對於目前的大多數保險公司難度都非常大,保險公司也可以整合第三方各種資源。比如,可以借鑑經營健康險的經驗,與第三方經紀公司進行TPA方式的合作,協助保險公司進行產品的承保風控的識別及定價、保後管理以及理賠處理等。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如何控制風險及風險如何分攤成為重中之重,長安保險責任險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險公司可共同組建共保體,來避免單個大額案件引發的索賠風險對保司的衝擊。

在王民看來,從保險機構的角度出發,需要大力培養董責險專業人才。同時在產品開發上,需要進一步投入力量,基於中國市場的法律環境和上市公司的需求,未來可能需要設計更多符合本地公司實際需求的本土化董責險產品,當然也可以借鑑海外一些成熟的市場經驗,要“為我所用”。此外,王民也認為,董責險屬於相當複雜的保險產品,無論是投保人還是保險人或者保險經紀人都需要深諳董責險業務的專業律師的協助,從投保承保到索賠理賠全流程來為各方當事人提供相應的專業法律服務,以實現董責險治理價值的最大化。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93 字。

轉載請註明: 獨董再判賠償!“救命稻草”董責險會成為上市公司的標配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