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中國中化是由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而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中化”)的正式揭牌成立,在業內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國中化由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而來,資產規模達1.4萬億元,全球員工22萬人。“世界500強+世界500強”,中國中化的重組組建,對最佳化國有經濟結構和佈局、助力我國農業現代化、增強化工行業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由大向強對標一流
近年來,國際化工巨頭紛紛推動重組整合,發達經濟體均擁有大型綜合性化工企業,在化學基礎研發、新產品創制、產業鏈價值創造等方面發揮重要龍頭作用。
我國是化工大國,但市場主體較為分散,行業聚集效應較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大型企業,是我國由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的短板。
在大力推進國企國資改革發展和戰略佈局調整的背景下,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隨著上述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整體劃入新公司,中國化工行業旗艦揚帆起航。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認為,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重組,是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戰略重構的標誌性重大事件。
據悉,中國中化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化工企業,業務範圍覆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基礎化工、環境科學、橡膠輪胎、機械裝備、城市運營、產業金融等八大領域。
“新公司在規模上是世界範圍內體量較大的化工企業,但並不是核心競爭力最強的化工企業,因此公司將進一步全面深入地與國際領先化工企業對標,立志於發展成為有規模、有技術、全產業鏈、創新能力強的全球化化工公司。”中國中化董事長寧高寧表示。
業界認為,“兩化”實施聯合重組,最佳化資源配置,深化改革發展,引領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將有助於為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協同互補提質增效
作為資產過萬億元的化工巨頭,中國中化如何開好局起好步,是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新公司成立之際,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使兩家公司平穩執行,這是未來創造協同的基礎。”中國中化總經理李凡榮表示,要制定好新公司的“十四五”規劃和“兩化”業務整合方案,穩妥有序地推動新公司改革和發展,確保合併重組實現“1+1>2”的協同效應,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
企業重組歸根結底是為了提質增效,切實發揮出協同效應至關重要。“兩化”分別是外貿和化工起家,重組整合後將有哪些優勢?寧高寧認為,首先,“兩化”合併後,規模大、資產多,將形成一個大的平臺。其次,“兩化”產業上的互補性和協同性非常強。再次,“兩化”的團隊有不同特點。中化的團隊過去做外貿比較多,是貿易型的高業績導向,而中國化工的團隊偏向於工業型和技術型。
“兩個企業合在一起,會有很好的配合和融合,最終能夠顯著增強公司的技術性、商業運作能力、對國際市場反應的速度和產業管理能力。”寧高寧表示。
在全球產業鏈佈局深度調整的當下,中國中化既要解決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又要著力形成產業鏈競爭力。新公司透過對產業資源和創新資源的專業化整合,將形成較為完整的化工行業創新鏈和產業鏈,推進產業基礎高階化和產業鏈現代化。以石油化工為例,“兩化”可實現“石油貿易—倉儲物流—煉化一體化—石化深加工—油品和石化產品銷售”的全產業鏈協同,形成以縱向一體化和高技術精深加工為主要特色的石油化工產業,並與材料科學產業深度對接。
加大研發創新驅動
中國中化所涉足的農業、材料等領域,均為技術競技場。寧高寧坦言,“我們每年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每年必須有新產品出來,如果沒有,我們就會在行業裡落後”。
據瞭解,中國中化目前擁有29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包括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此外,還擁有10個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7個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7個國家級質量檢測中心。
按照計劃,中國中化將瞄準促進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化工新材料產業補短板兩大產業需求,以創新主體、創新方式、創新文化為核心,著力構建開放、多元、產業化科技創新體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向“高通量”創新機器轉型升級,成為行業技術創新的核心力量。
“我們將長期持續地、堅韌不拔地投入技術、投入研發、創新創造,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寧高寧說,要對標所有環節,特別是對標技術、研發和創新,對標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
“作為‘十四五’期間首次重大的央企重組,‘兩化’重組揭示了央企重組的新趨勢。”吉林大學國有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認為,聯合重組將推動企業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實現資源最佳化配置,具體表現為圍繞產業鏈重組,在產業鏈競爭力上見實效,而不僅僅是規模做大;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強化國企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