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業看實力:7家信託增資“補血”200億元

  本報記者陳嘉玲北京報道

  11月份,銀保監會甘肅監管局批覆同意了光大信託增加註冊資本金事項,將由64.18億元增加至84.18億元。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光大信託的增資尚未完成。

  透過光大信託增資,《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資金信託新規徵求意見出臺以來,步入轉型深水區的信託業,正在迎來一輪強勁的增資潮。

  據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共有7家信託公司增資近200億元,9家信託公司有增資或引入戰略投資者意向。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為了符合監管要求,尤其是當前資金信託業務開展的規模限制與信託公司淨資產掛鉤;另一方面,當前信託面臨著轉型發展、業績下滑以及流動性風險等壓力;並且,融資類信託業務的開展離不開足夠的資本實力。

  建信信託躍進“百億俱樂部”

  據光大信託官網披露,光大信託總裁邵泉在10月22日的2020年第三季度經營形勢分析電話會議上表示,“要確保儘快完成增資工作。公司轉型發展加大投入和前期佈局,需要有較強的資本實力做支撐,增資對於公司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都有重要促進作用,是年底之前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

  本報記者統計發現,2020年以來,國投泰康信託、建信信託、財信信託、西部信託、國元信託、江蘇信託和光大信託7家公司增資已獲批,增資金額分別為4.8億元、80.33億元、19.29億元、5億元、12億元、50億元和20億元,合計191.42億元。這7家信託公司增資後的註冊資本總計為409.28億元。

  其中,建信信託的增資堪稱“大手筆”,註冊資本金由24.67億元增至105億元,成為信託業“百億俱樂部”的一員,位居行業第六位。

  至今,“百億俱樂部”成員共8家,還包括重慶信託(150億元)、平安信託(130億元)、中融信託(120億元)、中信信託(112.76億元)、華潤信託(110億元)、崑崙信託(102.27億元)和興業信託(100億元)。

  接下來的“百億俱樂部”成員可能還將增添五礦信託和華信信託兩家。

  5月底,五礦資本(600390.SH)公告稱,公司擬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發行數量不超過8000萬股,募資總額不超過8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資淨額擬用於對子公司五礦信託增資不超過55億元。若完成增資事項,五礦信託資本註冊資本將由60億元增至115億元。

  11月中旬,華信信託在其官網釋出了《關於徵集戰略投資者的公告》,並稱擬引入單一或多家戰略投資者,引入資金34億~68億元,註冊資本增至100億~134億元。

  事實上,截至目前,仍有約9家信託公司在增資路上。例如,除了華信信託外,山西信託於11月12日對外發布了《關於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公告》,面向全國公開引入具備優勢資源的戰略投資者。

  記者還注意到,7月份,陝國投A(000563.SZ)公告稱擬引進三家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7億元;8月末,民生信託母公司泛海控股(000046.SZ)也釋出公告表示,民生信託等子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前期工作已啟動;11月底,中糧資本(002423.SZ)釋出公告,子公司中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擬以自有資金16億元向中糧信託進行增資,增資後中糧信託註冊資本金將達到28.31億元。

  此外,四川信託第三大股東宏達股份(600331.SH)曾於7月28日釋出公告稱,四川信託擬增加註冊資本15億元,但其放棄對四川信託增資;同意四川信託引入符合條件的戰略投資者,按照增資價格對四川信託進行增資。

  記者瞭解到,華澳信託和雲南信託也有引戰或增資方面的動作。

  融資類要求資本實力

  “增資背後有著不同的動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符合監管要求。”某信託公司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事實上,監管部門將信託公司相關業務的規模與淨資產規模掛鉤得越來越密切。5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金信託新規”)就有多處這樣的規定。

  比如,在自有業務方面,資金信託新規規定,“信託公司以自有資金直接或間接參與本公司管理的集合信託計劃的金額不得超過信託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五十”;在信託業務方面,則規定“信託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投資於同一融資人及其關聯方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合計金額不得超過信託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三十”。

  此外,關聯交易也與信託公司淨資產掛起鉤來,如“信託公司將信託資金直接或者間接用於本公司及其關聯方單一主體的金額不得超過本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十,

  直接或者間接用於本公司及其管理方的合計金額不得超過本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三十”等等。

  除了滿足監管指標的要求外,如中糧信託的增資公告所言,本輪增資立足於公司整體發展戰略和信託行業轉型背景,有利於信託公司拓展業務發展空間,推動業務轉型,提升盈利能力。

  “資本是我們最大的制約、最大的短板。”某中小信託公司的高管表示,在業務合作上,銀行、保險公司都有其內部風控標準,比如我們淨資產30億元,但一些銀行的標準卻要求50億元。

  上述信託高管還坦言,融資類信託承擔了信用風險,就要求金融機構計提撥備、有吸收風險損失的能力。除了監管要求壓降之外,我們也是主動地逐步去退出融資類信託業務,因為它確實需要足夠的資本實力。

  實際上,引戰增資也是信託公司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緩解流動性風險的選擇。

  正在公開“引戰”的華信信託,便要求戰略投資者“同意在完成增

  資前以適當方式對公司進行流動性支援,以保障信託投資者利益”。而在“引戰”之前,今年9月24日以來,華信信託多達20只產品宣告延期兌付,引入戰投有望幫助其化解兌付難題。

  “目前不少信託公司面臨轉型、業績以及風險暴露、流動性風險的壓力,尤其是安信信託和四川信託的爆雷。”上述受訪信託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對於此類風險專案的化解,股東應當給予必要的流動性支援。”

  本報記者瞭解到,早在2014年銀監會下發的《關於信託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銀監辦發〔2014〕99號)就曾要求,信託公司要建立流動性支援和資本補充機制。

  而近期央行的一份報告也要求,完善資本監管標準,確保信託公司保持與其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能力一致的資本水平;重點關注信託公司資產風險狀況、股權關係及實際控制人資訊、固有資產真實質量等情況;壓實信託公司及其股東的主體責任;等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14 字。

轉載請註明: 展業看實力:7家信託增資“補血”200億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