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作為快遞業的龍頭,順豐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讓整個業界地震。
結果,不想來什麼,就來什麼。
4月8日晚,順豐控股釋出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今年1月—3月淨利潤虧損9億元至11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預虧10億元至12億元。
受此訊息影響,4月9日,順豐控股開盤即跌停,最新報72.72元,市值蒸發369億元。
就此,《證券時報》記者李曼寧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陷入規模和轉型夾縫中的順豐,現在處在兩難境地。不虧損沒未來,虧損之下新場景未來。
對於虧損的主因,書樂以為,以價格戰的方式爭奪市場(春季不打烊和日常特惠件都屬於價格戰模式),必然對企業的成本控制造成巨大壓力,由於順豐體諒極大,引發虧損就呈現暴雷狀態。
順豐其實也不否認上述主因,甚至在業績預告中,羅列的更為詳細。
在業績預告中,順豐透露了虧損的五大原因:
其一,加大了新業務的前置投入。
其二,去年疫情延緩了公司資本性開支投入節奏,公司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增加臨時資源投入以承接增量,致使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成本承壓。
其三,公司正在重新整合各業務線的資源投放,整合初期存在資源重疊。
其四,為滿足電商平臺及客戶春節不打烊的安排,第一季度給予在崗人員補貼創新高。
其五,去年一季度,防疫物資及線上消費品寄遞帶動時效件實現高增長,今年一季度增速受到高基數的影響。
換言之,回覆原有軌道,自然能解除“不良反應”。
“一半預期之內,一半超預期”,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如是解讀了公司一季度業績表現。
順便,王衛也致歉道:“一季度沒有經營好,我自己責無旁貸,在管理上是有疏忽的。”
在外界看來,順豐如此的急功近利,某種意義上是感受到了來自極兔的威脅。
但事實上,作為人力密集型的行業,順豐和其他快遞企業都面臨著在基礎建設難以有差距的狀態下,除了拼價格來保有市場外,短期暫無其他更好方式的情況。
為此,為了搶佔下沉市場快遞業務量的增長,順豐在單件毛利上做出犧牲。
從2021年2月快遞服務業務經營簡報來看,速運物流業務單票收入同比下跌16.93%,跌至15.11元。
至於無人送貨、人工智慧與大資料進行快遞排程與調控、物聯網技術加持之類的黑科技,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遠景規劃。
至於來自極兔的威脅,其實暫時不構成威脅。
極兔的崛起,依託的是一個穩定的電商件輸出口,就如京東物流一般。
由是觀之,極兔暫時不構成衝擊,且快遞圈,已經形成了電商平臺勢力的條塊分割,在新的藍海如同城快送之類的沒有真正開啟之前,除非背後的電商平臺隕落,很難真正改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