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音樂先聲(ID:nakedmusic),作者丨滿菊猩赫,編輯丨範志輝
4月2日,HYBE在韓國金融監督院電子公示系統上釋出多則公告,HYBE即將合併HYBE 360和HYBE IP;同一天,透過子公司Big Hit America收購美國知名音樂製作人Scooter Braun的媒體控股公司Ithaca Holdings(包括SB Projects和Big Machine Label Group)100%的股份,交易價格為1.07兆韓元(約合人民幣62.5億元)。
與此同時,據投行(IB)業界透露,華納兄弟正在向HYBE以第三方分配有償增資的方式,為數千億韓元的股權投資進行最後的協調工作。韓國金融界預計,此次投資規模最高可達5000億韓元。
而在3月30日,Big Hit娛樂更名為HYBE議案在當天上午舉辦的股東大會上表決透過。
根據19日官方Youtube頻道上傳的品牌釋出會顯示,公司啟用的新名稱“HYBE”象徵著連線、擴充套件、關係,蘊含了打造世界一流基於音樂的娛樂生活方式平臺的願景;公司使命也有所變更,由“撫慰心靈的音樂與藝術家”(Music & Artist for Healing)進化為更簡潔的“我們相信音樂”(We Believe in Music)。以檸檬黃(HYPER LEMON)為強調色,HYBE也進行了全新的品牌視覺形象設計。
韓國娛樂公司改名很常見,但像Big Hit娛樂這樣改得如此徹底的,僅此一家。
HYBE更名前後的視覺形象設計與使命
從業務角度看,新的企業定位明確了HYBE公司Label(廠牌)、Solution(解決方案)與Platform(平臺業務)三位一體的組織結構。其中,廠牌將包括 Big Hit Music、BELIFT LAB、PLEDIS Entertainment、KOZ ENTERTAINMENT和HYBE Labels Japan。
“解決方案”部門將包括HYBE Three Sixty、HYBE IP、HYBE Edu、Superb Corp.、HYBE Solutions Japan和HYBE T&D Japan;它們是負責影片內容、IP、學習和遊戲等領域的業務部門,根據每個廠牌的創意輸出建立二級和三級業務;Weverse公司隸屬於平臺業務,將作為連線和擴充套件HYBE所有內容和服務的樞紐。
其實,隨著Big Hit娛樂去年上市,2010年代初期“韓娛三大”的說法就成了昨日黃花。而若按近期市值大小排序,以HYBE、JYP娛樂、YG娛樂、SM娛樂四家上市公司為代表的新“韓娛四大”並立的新時代已經開啟。
至於四大社能夠稱霸多久、行業格局將如何變化,還不好下定論,不過透過各社2020年的財報、今明兩年的新企劃,以及如今利益交錯的合作關係,我們還是可以窺見一絲端倪。
四大社年報新鮮出爐:我們公司好像真的要完蛋了?2020年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致使全球音樂行業走過了艱難前行的一年,韓國音樂市場也不例外。
過去一年,因疫情影響,大眾線下消費萎縮,構成行業主要收入的線下演唱會嚴重受阻,跨國活動也無法展開。對於海外銷售比重頗高的韓國娛樂產業來說,經營環境從未如此差過,即使是現金流還算充沛的大型企劃公司,有時恐怕也會要套用一句柳智敏的出圈金句:“我們公司好像真的要完蛋了!”
面對市場與聽眾的急劇變化,韓娛四大社交出了一份美中不足的答卷——根據今年3月下旬釋出的審計版年報,四大社2020年的營收資料正好與其市值排名一一對應,HYBE資料亮眼,JYP娛樂穩中有變,YG娛樂扭虧為盈,SM赤字擴大。
其中,業績最佳公司當屬HYBE,達到1兆9244億韓元(注:1億韓元約58.5萬人民幣)的資產總額最能體現2020年該社收購、上市、外部投資與合作的腳步,主力藝人防彈少年團2020年933萬的專輯總銷量也是史上之最。
而擁有15家子公司的HYBE合併報表去年再次重新整理了最高業績——銷售額為7963億韓元,營業利潤為1455億韓元,當期淨利潤為871億韓元,同比2019年分別增長36%、47%和19%。
唯一的隱憂,則是BTS的銷售佔比並未公佈,業界透露其業績貢獻度估計還是有60%~70%左右,對於頂樑柱依賴頗高的HYBE而言,防彈少年團著實是幸福的煩惱。
注:合併報表為子公司在內的業績
同時,子公司中HYBE 360和Pledis的資料很亮眼,分別創下了1010億韓元和696億韓元的銷售額以及191億韓元和115億韓元的淨利潤;備受關注的Weverse Company也有2191億韓元的銷售額和82億韓元的淨利潤;得益於粉絲社群的銷售增加和外部合作,2020年增速最慢的MD及授權銷售額漲幅也有54%。各銷售類別中唯一下降的是線下演唱會,降幅達98%,不過線上演唱會所屬的內容事業增加了71%的銷售額。
相比之下,子公司數量高達35家的SM娛樂就赤字累累了。縱有NCT以512萬張的專輯銷量力挺,公司專輯總銷量激增至921萬張,2020年SM合併銷售額也出現了小幅下滑了11.8%,營業利潤大幅縮減至僅65億韓元(減少83.9%),本期淨損失高達803億韓元。即使去掉補繳202億韓元的稅務支出、排除133億韓元的關聯企業及共同企業投資損益,SM還是板上釘釘的赤字大戶。
SM官方披露的收益報告
根據SM的單獨報表,貢獻了3026億韓元銷售額的母公司也淨虧損300億韓元。主要子公司SM Japan、Dream Maker、SM C&C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開發與運營Lysn和Bubble的子公司DearU赤字22億韓元,並未像之前的通稿發的那樣盈利,130億韓元的銷售額也與“友商”相去甚遠。
赤字擴大趨勢不減的SM F&B Development還受到了外部審計人的“差評”。唯一業績不錯的子公司是扭虧為盈的Keyast,然而87億韓元的淨利潤不過是杯水車薪,還沒有去年公司向LIKE企劃支付的129億韓元高。
銷售額持續起飛是HYBE獨享的moment,其他兩家公司也像SM一樣出現了銷售額下降的情況,不過JYP和YG的資料同樣可圈可點。
JYP方面,去年公司專輯總銷量位列第三,TWICE日韓專輯總銷量依然是第一,合併銷售額為1444億韓元,營業利潤為441億韓元,淨利潤為296億韓元,同比前年分別降低7.1%、增加15.6%、降低5.1%。
母公司單獨財務與合併報表很接近,JYP Japan是並表子公司的主力,貢獻了361億韓元的銷售額,雄踞合併銷售額的25%,去年末在日本市場正式出道的NiziU也為第四季度財報出力良多。
注:單獨報表為母公司業績
有趣的是,雖然SM對合並李秀滿控股的LIKE企劃提案堅決說不,但JYP娛樂卻在去年實現了對一直遊離在企業集團外的JYP Publishing與新設的JYP Publishing USA的控股,並首次將兩家負責詞曲版權管理的公司併入報表。受惠於公司不輕易擴張的發展傾向,JYP也是四大社中營業利潤率最高的公司。
雖然YG專輯總銷量在四社中屈居末席,但取得了長足進步的BLACKPINK首次在Gaon榜女團綜合結算中獲得第一,她們第四季度發行的正規專輯有力提振了業績。
最終,公司合併銷售額為2553億韓元,營業利潤為107億韓元,淨利潤為32億韓元,與2019年相比實現轉虧為盈,母公司單獨財務也略有改善。主要子公司YG Plus銷售額佔比為42%,其75億韓元的赤字高於同樣處於虧損中的YG X、YG Studio Flex與YG Asia的20億韓元、13億韓元和8億韓元。
2020年G榜女團綜合結算
在當前這個時間節點,YG的赤字事業整理並不是現在完成時,但YG去年還是新設了朝鮮驅魔師有限公司,今年初韓劇《朝鮮驅魔師》正因中國元素過多遭到不少韓國人抵制,加上3月中旬年報中的第三大股東上海微影趁股價高位套現離場,不知道未來YG會不會停下進軍影視圈的步伐、減少當紅女團在微博熱搜中“出現”的次數。
為何四大社能在演出收入驟降的2020年實現了儘量減少銷售額降幅?
從結果來看,除SM外的三社專輯、音源及線上演出對疫情下缺失的線下演唱會替代性很高,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多,可以歸納為三點:首先,K-POP全球化延續造成海外銷售額上升,演出活動的減少令消費者“拆東牆補西牆”,因此四家公司與整個行業的專輯銷量大漲,能部分彌補演出帶來的收益;其次,銷售過程受疫情影響迅速線上化,Weverse、Beyond LIVE等拓展了經紀公司收入渠道,粉絲出於信任與喜愛,也樂於在新鮮的線上平臺進行消費和體驗;最後,費用控制、赤子事業部整理及理性投資也改善了公司業績,這一點做得相對較好的是YG,JYP和SM也有一些動作。
新團是檢驗公司完蛋與否的唯一標準2020年, HYBE、JYP娛樂、YG娛樂、SM娛樂分別推出了Enhypen、NiziU、Treasure、Aespa,其中NiziU和Treasure為人數較多的大型團,Enhypen和Aespa為人數不多的中小型團。
四大社2020年出道團體
Enhypen為CJ ENM與HYBE合資公司Belift Lab打造,七人中有一名日本成員、一名美國成員。NiziU全員日本人,由JYP與日本索尼音樂合作,主要在日本市場活躍。Treasure 12名成員中有四位日本籍,受疫情限制目前雖已發行日語正規專輯,但主要活動市場還是在韓國本土。Aespa四人有一位日本成員一位中國成員,此外還有虛擬成員。
從去年出道的日籍愛豆數遠勝於中美兩國成員就足以看出日本市場對K-POP產業的重要性,業內NiziU第四季度的銷售額貢獻約為50億韓元、營業利潤為15億韓元的推算也是明證。
不過中國與北美依然是韓式偶像團體出海的重中之重,這一點從今明兩年四大社的新團企劃也不難觀察出。從數量上來看,HYBE和JYP企劃的新團數量更多,又以前者為最。
四大社2021-2022年新團概況
HYBE足足有五組新團正在策劃,2021年的重點是女團,首先是Source Music新女團,出身SM的閔熙珍將在新女團的策劃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值得觀察;然後是與CJ合作的女版Enhypen,不過Mnet今年的重點是透過《Girls Planet 999》選出的中日韓女團,Belift女團的出道時間很有可能延後到明年上半年。其次是2022年的2組男團1組女團,分別是Big Hit Music的TXT的師弟團、HYBE與環球音樂合作的面向全球市場的新男團以及HYBE Labels Japan企劃的新女團。
JYP娛樂也開始對本土市場以外重拳出擊,今年上半年即將推出與鳥叔合作的新男團,除了固守本土的該團以外,餘下3組企劃全部面向海外,今年下半年推出的Project C主攻中國市場,有可能透過子公司北京傑偉品或泛領文化開始活動,之後將在2022年推出Nizi Project男版與創始人樸振英心心念唸的美國新女團。
與火力全開的HYBE和JYP不同,SM和YG的新團並不多。YG有可能推出風格異於BLACKPINK卻人數稍多的中型女團,公司已經申請了包括Baby Monster和其簡稱在內的專利,網路風傳這也將是自YG出道的首個含有中國成員的新女團。SM去年已經推出新女團Aespa,因此除了子公司Mystic Story的女團,僅有一個男團企劃進行,據悉新男團拿到的劇本是NCT體制以外的新企劃。
從上述新團企劃上看,樸振英、方時赫等人對李秀滿“韓流三步走”戰略還是非常認可的。
2020年之前,僅有SM、JYP與騰訊音娛透過NCT、Boy Story進行初步“試水”,去年JYP專門針對日本市場的NiziU有望成為“第二個TWICE”讓四大社看到了實現這一戰略的希望,HYBE與JYP正加速這一戰略的執行,特別是現金流在四大中最為充沛的HYBE。
另外,SM的NCT去年年中也進行了微調,NCT Dream的暫別使NCT的體制更加強化地域概念,也許筆者未曾提及的泰國隊、印尼隊在明後兩年就會有訊息傳出了。
四大社與IT巨頭聯手重組,韓娛偶像產業要變天了?最近幾年,韓國網際網路平臺正在加速入侵韓娛圈。
以Naver和Kakao為代表的韓國大型企業集團不再將內容產業視為可以輕易忽視或戰略放棄的副業,而是作為集團業務的重要組成,在某些細分領域甚至屬於必爭之地。
最早佈局行業、整合產業鏈的CJ將娛樂傳媒事業視為集團四大事業群之一。早在2011年,CJ就把多家公司整合為CJ E&M,不過那時及更早之前更看重影視業,2018年初,更是決議將CJ E&M與CJ O Shopping合併為如今的CJ ENM。而HYBE現在開始踐行的“娛樂生活方式”平臺級企業,就是3年前CJ ENM率先提出的。
去年末,Naver與CJ 集團完成的6000億韓元換股有一半涉及娛樂行業,不難看出,Naver與Kakao直接交鋒的領域是K-POP的鄰居影視業,也就是如何將自家平臺的網文、網漫IP開發為電影與電視劇。
就音樂行業而言,兩家韓國網際網路龍頭的進軍思路與深入程度是不同的,後來居上的Naver傾向於與頭部公司結盟,Kakao則透過由Kakao Page與Kakao M合併而成的Kakao Entertainment構建閉環生態。
目前來看,Naver在K-Pop產業承擔著行業基建的角色,本身並不直接參與偶像的打造,而是作為技術支援商幫助YG Plus進行音樂發行、Weverse等完成內容流通。對於HYBE和YG娛樂透過YG Plus的“聯姻”,Naver恐怕也發揮了媒人般的作用。
Naver的專輯、音源發行業務直接交由YG Plus進行,目前HYBE的音樂流通也在轉向YG Plus。新興的粉絲社群與線上公演平臺方面,Naver則分別押寶HYBE和SM。Naver旗下2015年上線的V Live平臺也放心地與HYBE子公司Benx開發的粉絲社群Weverse合併,對於合併而成的Weverse Company持股比例也只有49%。
而對於2020年的戰略合作及投資物件SM娛樂,Naver並沒有對二者合作的Beyond Live Corp.實現控股,而是持有BLC的最大股東Stream Media公司7.5%股份。另外,除SM外的三社也投桃報李般地投資了擁有虛擬形象APP Zepeto的開發商Naver Z,部分藝人還在Naver NOW上亮相。
Naver在K-POP產業的佈局
據統計,最近4年,NAVER與YG娛樂、SM娛樂、HYBE、CJ ENM、Studio Dragon的股權交換和投資規模共達9000億韓元。
與K-POP四大社盟主般的Naver相比,直接控股不少企劃社的Kakao掌控欲就很強了,屬於四大社的直接競爭對手,其旗下的Starship、PlayM等中小型企劃社也正在運營已有團體與進行新團企劃。近兩年,Starship公司的業績也不錯,預計將同RBW、CUBE等公司一樣,有可能在下個世代的韓團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除了市佔率第一的音樂發行業務,Kakao也開始重視起音樂衍生內容的創造和粉絲社群生態的構建。繼3月1日成立Kakao Entertainment後,Kakao最近決議於本年中分拆出Melon Compay,加強對影片、影像內容的流通佈局。此外,韓國三大遊戲公司之一的NCsoft年初上線了粉絲社群Universe,其高層也有Kakao Entertainment子公司Starship娛樂高管沈世蘭的身影。公開資訊顯示,NCsoft對Universe開發公司Klap的持股比例為66.7%。
包括此次Melon Company的分拆在內,Kakao匆忙進行的娛樂事業組織改編,受最大的競爭對手NAVER的影響很大。業界相關人士表示:“最近,以NAVER為中心的娛樂統一戰線成立,最急切的地方可能就是Kakao。”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K-POP界初步形成了音樂發行、粉絲社群和線上公演平臺大競爭的行業格局,即使是本身都站Naver的四大社,在內部也存在著“小山頭”。
作為兵家必爭之地,音樂發行方面迎來的大變化,莫過於最大股東SKT和第二大股東SM支援的Dreamus Company剛剛在今年初失去了HYBE的發行業務。須知,防彈少年團一團的專輯銷量就高於SM一個公司,2020年市佔率第一的該社,今年恐怕會失去專輯發行第一的位置。
券商推算,HYBE藝人的音樂流通自Dreamus Company轉向YG Plus後,將給發行商YG Plus帶來切實的收入改善空間,也許2021年YG Plus的赤字會大幅減少甚至扭虧為盈。
而擁有韓國市場第一音源平臺Melon的KakaoM將憑藉子公司和諸多版權合作關係,繼續以Kakao Entertainment的新面孔,同2001年6月1日成立的Melon Company一同維持Melon的優勢位置,並持續擴大影響力。
韓娛行業格局
除了傳統的音樂製作與流通領域,K-POP專用粉絲社群與線上公演平臺的競爭也很激烈。
目前,粉絲社群呈現出HYBE的Weverse、NCsoft的Universe與SM的Lysn、Bubble三方混戰的局勢。繼去年5月SM首推線上公演平臺Beyond LIVE並拉來JYP之後,HYBE控股59.1%的KBYK Live推出的Venew LIVE今年初也選擇攜手YG,聯絡到JYP也在使用SM的Bubble,SM與JYP、HYBE與YG真可謂是報團取暖了。
接連有環球音樂旗下的流行歌手和FNC娛樂藝人加入後,YG在3月29日官宣Treasure入駐Weverse社群。以去年一年為基準,共計3280億韓元的商品和內容透過Weverse進行結算,超過了HYBE總銷售額的40%,預計隨著YG、FNC和UMG藝人加入以及V Live服務的合併,在Weverse結算的銷售額還將進一步上升。
SM最苦惱的就是競爭不過Weverse與Univese的Lysn了。加入主打粉絲與藝人一對一聊天功能的BUBBLE服務的公司數量並不多,只有SM和JYP、FNC、Jellyfish寥寥幾家。今年初發生了“Happy Korean New year”風波,在飯圈內部和大眾輿論上都激起不少反感。2月份MAU資料顯示, Lysn僅有11.66%的市佔率既不及Weverse(未計算V live)的36.85%,又沒有新上線就被吐槽的Universe的19.8%高。
Lysn言論爭議
從藝人陣容上看,如果說SM的Lysn是試探性質的只通過本社藝人和親近的公司逐步調整完善,HYBE的Weverse在吸收V Live後以本社與YG為重點、以四大社為中心,儘可能多地吸收中小型公司藝人入駐,那麼NCsoft今年初推出的Universe則專注於中小企劃社,IZ*ONE、(G)I-DLE、AB6IX、The Boyz、姜丹尼爾等已經入駐。
今年初,CJ ENM和NCsoft簽署的內容平臺合作業務協議也曾提及,Universe將作為《Girls Planet 999》的正式運營平臺,除了為選拔出道組合進行全球投票外,還將同時運營多種數碼內容和麵向全球粉絲的服務。
不過根據目前反饋,過度商業化也有可能產生負面效果,Universe收費服務與偶像通話的Private Call聲音並不自然,一些粉絲認為這種機器合成的聲音令人感到不快,屬於“沒有偶像的偶像內容”。 韓國大眾文化評論家金憲植指出,粉絲喜歡明星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假的感情,是對真實人物的渴望,AI不能完全再現人物,反而對人物形象有所破壞。
在疫情長期持續的情況下,藝人難以與粉絲進行近距離交流,可以幫助提升粉絲與藝人之間的關係的粉絲社群與線上公演平臺,都至關重要。現今,大企業攜手頭部娛樂公司轟轟烈烈進入粉絲市場的情況是必然的,隨著全球粉絲規模的不斷擴大,向全球粉絲流通K-POP內容的線上平臺必將成為決出4代韓團TOP的激戰地。
各大娛樂公司都想自己操盤決定內容的流通,隨著四大社與IT巨頭聯手推動行業重組,K-POP新版圖下的“貧富差距”也逐漸拉大,資本實力弱小的中小型公司立錐之地在何處?
結語去年,韓娛四大社總收入近1.8兆韓元,除了比重不低的專輯、音源等傳統收入,疫情加速了它們在偶像衍生內容上的製作與流通。抱著粉絲社群等平臺能夠創造更多收益的思路,四大社都進行了不少投入。而從替代疫情前粉絲見面會、演唱會的角度來看,這一思路可行性很高。
不過2020年成績已是過去,包括四大社在內,誰能打造出堪比BTS、TWICE和BLACKPINK的新團才是K-POP繼續向前的動力,四大社與中小公司對這一點心知肚明。
今明兩年,韓娛四大社的新企劃是畫餅充飢,還是逐步證明韓流本土化戰略的成功?且讓子彈飛一會兒。未來K-POP產業的走向尚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即使是四大社,誰也無法保證自家才是笑到最後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