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通脹壓力與資本外流風險,近期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不約而同地祭出加息利劍。有機構斷言,全球貨幣政策緊縮週期已經啟動。分析人士指出,我國經濟持續向好,良好的基本面形勢決定了資本外流風險可控。現階段,我國加快調整貨幣政策特別是利率政策的可能性並不大。
進入3月以來,部分新興經濟體掀起一輪加息潮。18日,土耳其和巴西在同一天加息;次日,俄羅斯宣佈跟進。市場人士猜測,未來更廣泛的加息可能在印度、馬來西亞、泰國、南非等國上演。
新興經濟體新一輪加息“山雨欲來”,應對通脹壓力與防範資本外流風險成為其共同的考慮。一方面,當前部分新興經濟體物價上漲明顯,不得不出手抑制通脹。2月資料顯示,俄羅斯CPI同比上漲5.7%,土耳其CPI同比上漲15.6%,巴西廣義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5.2%,紛紛達到近幾年的高位水平。另一方面,近期美國國債利率快速上行,美元指數呈現向上勢頭,一些新興經濟體或寄望於透過加息防範國際資本大量外流。最近,土耳其里拉、巴西雷亞爾和俄羅斯盧布出現了較快貶值走勢。
海外形勢的最新變化,給我國實施宏觀政策以新的啟示。近期能源、礦產等價格快速上漲,難免會對我國物價執行產生影響。繼1月同比漲幅“轉正”之後,2月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繼續較快上行,年內可能仍有上行空間。與此同時,美元利率、匯率共振向上,提升美元資產吸引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可能引起國際資本流動變化。對中國而言,雖然資本流入流出是正常的,但也要防範相關風險。
我國正處於經濟常態化修復過程中,對宏觀政策正常化提出內在要求。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宏觀政策正常化程序將繼續推進,“經濟進、政策退”可能成為貫穿全年的主題。
當前發生在一些經濟體的通脹風險在我國較難出現。我國糧食連年豐產,庫存充足,糧價大漲的可能性較低。作為製造業大國,我國產能釋放彈性大,加之需求恢復相對不足,決定了消費品價格難以大漲。近期,輸入型通脹風險引起較多關注,但更多作用於PPI,對CPI的影響有限,且有望在較大程度上被豬價下行所對沖。按照市場的預測,未來我國CPI同比漲幅將回升趨穩,但突破3%預期目標的風險不大。
進一步看,在這輪全球經濟復甦程序中,中國處於領先位置,宏觀政策也更早地向正常狀態迴歸,相應增強了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隨著海外疫情趨緩,其他主要經濟體漸次復甦,中外利差逐步收窄,未來跨境資金雙向流動可能性加大,但是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仍然較大,穩健良好的基本面決定了資金大規模外流的風險較小。
如此種種,將使得我國在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有更大的應對空間和迴旋餘地,更有底氣保持定力,堅持“以我為主”。現階段,利率政策對通脹與資本流動的潛在風險作出提前反應是小機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