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顏值經濟”火熱的大背景下,A股醫美護膚品賽道又迎來了“新玩家”。
開啟APP 閱讀最新報道
市佔率第一、毛利落後
9月7日,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敷爾佳)的IPO申請獲深交所創業板受理,衝擊“醫用敷料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敷爾佳本次將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008萬股,且不低於本次發行完成後該公司股份總數的10%。
敷爾佳是從事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該公司在售產品覆蓋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主打敷料和貼、膜類產品,並推出了水、精華及乳液、噴霧、凍乾粉等其他形態產品。
2018年至2020年,敷爾佳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73億元、13.42億元以及15.8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99億元、6.61億元和6.48億元。
招股書顯示,敷爾佳綜合毛利率與同行毛利率均值基本持平。
但與競爭對手相比,敷爾佳整體毛利率低於華熙生物、貝泰妮和創爾生物的毛利率。
敷爾佳對此解釋道,主要是因為貝泰妮、創爾生物、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均以自主生產為主,且所需原料膠原蛋白、透明質酸鈉基本自行生產,而敷爾佳生產外包哈三聯(002900,股吧),只負責銷售環節。
從業務板塊來看,醫療器械類敷料是敷爾佳傳統主打產品,近年隨著化妝品類產品快速增長,兩類產品的營收佔比基本持平。
2018年至2020年,敷爾佳醫療器械類產品分別營收3.36億元、9.18億元、8.8億元,營收佔比分別達88.92%、68.38%、55.54%;化妝品類產品同期分別營收3765.73萬元、4.24億元、7.05億元,佔總營收的10.08%、31.62%、44.46%。
銷售渠道方面,敷爾佳主要以線下經銷為主,佔營業收入的七成以上。2018年至2020年,敷爾佳線下經銷營收為3.29億元、10.33億元和11.24億元,佔總營收的88.15%、76.93%和70.92%。
近年線上銷售渠道的收入佔比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同期,該公司線上渠道銷售額分別為4425.54萬元、3.1億元、4.61億元,佔總營收的11.85%、23.07%和29.08%。
隨著營收規模逐年增長,敷爾佳在醫療器械類敷料市場也佔據了一定份額。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報告,2020 年,該公司貼片類產品銷售額為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市場第一,佔比 21.3%;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佔比 25.9%,市場排名第一;化妝品類產品佔比 16.6%,市場排名第二。
斥巨資營銷、研發吝嗇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佔率的背後是鉅額的營銷投入。
2018年至2020年,敷爾佳的銷售費用隨收入規模擴大呈快速增長趨勢,各期銷售費用分
別為2137.03 萬元、1.15億元和2.65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5.72%、8.60%和16.75%。
對於銷售費用增長較快的原因,敷爾佳在招股書中解釋稱,“由於目前公司仍處於市場開拓階段,市場推廣投入持續增加,尤其是廣告宣傳推廣費用投入增長較快,未來公司銷售費用可能持續增長。”
同期,該公司宣傳推廣費分別為234.64萬、7031.75萬和1.66億,佔銷售費用的比例分別為10.98%、60.93%和62.62%,呈現上升趨勢。
敷爾佳表示,宣傳推廣費的增加主要系品牌形象代言支出,該公司先後與袁姍姍、鄧倫簽訂品牌代言協議;以及該公司先後冠名、贊助《花花萬物2&3》《妻子的浪漫旅行4》《誰是寶藏歌手》、金鷹劇場等綜藝及影視劇場的廣告支出。
與營銷費用相比,作為自稱注重創新和研發的公司,敷爾佳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卻少得可憐。
2018年至2020年,敷爾佳的研發投入分別為30.78萬、60.39萬和147.97萬,研發費用率分別為0.08%、0.04%和0.09%,遠低於同行研發費用率均值。
同期,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3.8%、3.71%、3.94%。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今年3月末,敷爾佳共擁有員工291人,其中研發人員2人,佔員工總數0.69%。
而在敷爾佳此次募集18.96億的資金 中,僅有5691萬用於“研發及質量檢測中心建設專案”,而在“品牌營銷推廣專案”上,該公司預計將花費8.85億元,約佔總募資的47%。
“械字號”嚴打
近年來,在“顏值經濟”的帶動下,護膚品行業颳起了“醫美風”,敷爾佳這一品牌也應聲而起。
弗若斯特沙利資料顯示,功能性護膚品和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89.7億元和2.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23.4億元和41.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5.6%和105.7%。預計到2025年,功能性護膚品和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65.5億元和201.4億元。
而敷爾佳頂著的“醫美面膜”標籤,吃到了不少紅利。“祛痘淡印”“淡敏褪紅”“械字號面膜”等宣傳語,令不少使用者覺得“醫美面膜”無論從安全性還是從功效性上都超越普通化妝品面膜。
事實上,“醫美面膜”本身是個偽概念。2020年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文明確表示,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準確來說應該是“醫用敷料”,醫療器械產品也不能以“面膜”作為其名稱。
同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還強調,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敷料命名應當符合《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不得含有誇大適用範圍或者其他具有誤導性、欺騙性的內容。
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投訴資料顯示,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5年間增長近14倍,其中,虛假宣傳就是群眾投訴最集中的問題。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徵求意見稿)》,將規範醫美廣告,對審美標準、消費觀念惡意營銷等十項行為進行依法整治。
人民日報評論稱,“如今,不規範的醫美廣告已經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能不能把好廣告發布關、內容質量關,直接關係群眾切身利益,也關係醫美行業的長遠發展。依法規範醫美廣告,可以說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華熙生物某負責人對觀察者網表示,該意見稿利好整個醫美行業,加速醫美機構精細化運營,告別粗放式營銷,進一步推動有序、充分公平的的競爭環境,對具有核心科技力、遵紀守法的企業是個重大利好。
同時,她還補充道“市場監管不斷升級,除了營造行業良好環境,也讓消費者更放心,提升消費者對國內醫美行業的信心。”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