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超然
閱讀所需約8分鐘
從近期我國的中央經濟會議來看,“穩經濟”成為當前後疫情時代首要且重要的任務,如何穩?傳統基建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維穩並帶動經濟復甦,但貢獻的力量有限。此時,新基建帶來的市場前景優勢就凸顯出來。
信創作為“另類”新基建的重要版圖之一,在沉寂一段時間後,近期依靠逆市的表現,重回投資者的視野。其中國產軟硬體、作業系統的指數逆市上揚,漲幅明顯,如中國長城(000066.SZ)開年至10日,逆市漲幅超過9%;寶蘭德(688058.SH)開年5個交易日,累計上漲超過25%;東方通(300379.SH)開年上漲超過10%。
什麼是信創產業?其行業核心驅動邏輯是什麼?市場又有哪些核心標的與該產業相關?
國產化驅動
“信創”源頭來自於政策,2019年國家提出發展信創產業,隨後出臺了包括“以政黨為主‘2+8’開始全面升級自主化和可控化資訊產品”等一系列支援政策,2020年作為信創發展元年,國家一連頒佈多項政策對信創產業發展提出相關規定。
什麼是“針對自主可控的“2+8”體系”?
“2”指黨、政;“8”指八大行業:金融、電力、電信、石油、交通、教育、醫療、航空航天。根據信創發展趨勢來看,早在2020年各省就已經正在推進信創專案;這也是為何近兩年央企和國企等都在響應數字化轉型。而隨著信創產品的逐漸落地,信創相關的上市公司也將收到業績增長的紅利。
預估中國信創產業市場規模在2026年或將突破2萬億,2021-2026年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39.19%,而這背後最大的痛點是“被國外技術封鎖”“國產化率低”“卡脖子”等。
信創產業提出的核心為“國產化”,在信創領域中,不同的細分領域現階段國產化率也存在一定差異。從產業鏈來看,信創板塊產業鏈較為龐大、冗雜。產業鏈不分上下游,主要按照產品和服務形態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軟體、硬體、實際應用和資訊保安四大方向,而每個方向又分為不同的細分領域。
信創板塊產業鏈(資料來源:前瞻經濟學人)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來看,透過統計綜合市場各項資料後,前瞻經濟學人對於現階段中國信創各細分行業的國產化率進行了估測,得到資料結果顯示:
首先,硬體包括底層硬體和基礎設施,其中國產晶片、國產GPU等都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晶片CPU和儲存晶片領域的國產化比率相對較小,2020年僅有0.5%和5%,未來的增長潛力空間較大;這也是在信創產業中,CPU目前居於國產化生態體系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國產化率低,其次市場上的國產CPU絕大多數採用與外資合作的方式,受到國外廠商的諸多限制,包括購買指令集授權、技術合作等,目前尚未出現成熟的完全自主先進的CPU產品。國產CPU中鯤鵬、飛騰、龍芯採用指令集授權或自研架構,已經算是處於自主先程序度的前列。
GPU雖然國產替代程度達到15%,該領域當前國內以景嘉微、航錦科技等為代表的傳統企業為主力軍。雖然原從事CPU研發的企業兆芯和龍芯等,也開始佈局GPU賽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內GPU企業的整體研發實力。但目前市場上仍無一款國產GPU可與國際三大巨頭已經量產的最新產品進行對標。
其次,軟體中包含基礎軟體和雲平臺,包括OA、ERP、辦公軟體、政務應用、作業系統、資料庫、PaaS等,作業系統的國產化比率僅1.2%,長期被國外技術封鎖,國產化的增量空間可觀,潛力較大。
進而,應用場景包含企業應用和解決方案,最後的資訊保安將貫穿整個產業鏈,這一部分的國產化率最高,行業相對成熟,龍頭集中度較高。
由此可見,信創板塊背後的核心成長邏輯仍然是進口替代。
國產替代看哪家?
CPU:當前國產CPU領域有龍芯中科、天津飛騰、海光資訊、上海申威、兆芯整合、華為海思等為代表的廠商,並且產品的效能逐年提高,這使我國長期以來無“芯”可用的局面得到了極大扭轉,為構建安全、自主、可控的國產化計算平臺奠定了基礎。在這六大廠商中,龍芯中科是其中少數獨立上市的企業,其他企業大多是非上市公司或作為上市公司下屬子公司的形式。
龍芯中科2018年至2021年Q3,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3億元、4.85億元、10.82億元、7.75億元,歸母淨利790.33萬元、1.93億元、7179.85萬元、1.25億元。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年化複合增長率達到136.66%,可見公司正處於高增長的賽道,而且作為A股CPU第一股,按照當前業績情況來看,公司估值暫時也不會超過200億,無論是從行業發展還是公司成長都有相當的潛力。
作業系統方面,在桌面作業系統和伺服器作業系統領域,中國已有部分產品投入應用,產品的相容性和適配性得到逐步完善。從生態適配程序看,中國軟體(600536.SH)的銀河麒麟、誠邁科技(300598.SZ)聯合三六零(601360.SH)和綠盟科技(300369.SZ)合作投資的統信、即將衝擊IPO的麒鱗信安等主流國產作業系統目前逐漸完成對聯想、華為、清華同方、中國長城等整機廠商裝置的適配。
根據資料顯示,當前國內作業系統仍然有90%左右的份額被國外品牌佔據;國內作業系統行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推出國產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具有相當的戰略意義。
儲存晶片方面,當前手機和移動裝置是DRAM最大的應用領域,佔比超過39.6%;未來隨著更多的儲存向雲端轉移,伺服器將逐步成為DRAM最大的應用方向,預計2025年伺服器應用佔比將增長至48%。當前上市公司以中芯國際(688981.SH)、兆易創新(603986.SH)、紫光國微(002049.SZ)、瀾起科技(688008.SH)、北京君正(300223.SZ)、普冉股份(688766.SH)、聚辰股份(688123.SH)等為代表,目前頭部公司的市值都在千億左右。
GPU:國產GPU市場,主要以龍頭景嘉微(300474.SZ)為代表,當前公司佔有軍用GPU的大部分份額,隨著未來國家在軍費支出和公司產品軍轉民,公司長期業績增量相當可觀。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營收8.13億元,同比增長74.5%,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2.49億元,同比增長70%;公司僅用了三個季度時間,營收和淨利潤均已超越去年全年的水平,創下了新高。
上面只對國產化率較低的細分板塊上市公司進行了簡單梳理,不作為投資推薦,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