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促進醫養康養相結合,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長期護理保險於2016年開始試點,是一項以長期處於失能狀態的參保人群為保障物件、重點解決重度失能老人基本護理服務需求的社會保險制度,也被稱為社保“第六險”。
在首批試點城市成都,今年1月1日起,所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都可以申請長期護理保險,不需要額外繳費,重度失能人員每月最多可獲得903元補助。事實上,目前全國已在49個城市試點長期護理保險,覆蓋近1.2億參保人。
中國人民大學保險系主任魏麗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地區有的參保物件為城鎮職工,有的參保物件為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上以生活照料、基本生活相關的醫療護理為保障範圍,小部分地區由本地社保部門自辦,大部分是各地政府採取招標採購商業保險公司服務,委託商業保險公司承辦本地長期護理保險,有的地區僅提供定點護理機構服務單一方式,有的實行居家護理與機構護理兩種可選擇方式。
儘管當前長護險試點地區滿足了大量失能人員的護理需求,“但是,從全國各地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情況來看,照護需求評估體系、失能評估標準等方面亟待統一,專業化、標準化、個性化的照護方案有待專業人員來制定實施。”愛心人壽長護險負責人馬輝表示,國家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意見明確政策覆蓋人群主要為重度失能人員,其實,中度失能和重度失智人員也需要專業護理服務,未來有待逐步納入保障範圍。
魏麗認為,長護險尚存在籌資渠道單一、標準不一致等問題,而且各類長期護理服務機構和護理人員服務質量評價、協議管理和費用結算等辦法也有待完善。據悉,各地長期護理保險主要還是以醫保基金作為資金來源,財政支援力度較小,缺少獨立的籌資渠道和明確的個人交費要求。
“應將長期護理保險納入多層次、多支柱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從頂層設計上規範長期護理保險執行機制,以立法形式來規範和管理長期護理保險的執行,輔之以完備的配套政策支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孫潔教授建議,還需要進一步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加快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險體系建設。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4億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達4000餘萬人。“事實上,長期護理是伴隨老齡化程序無法迴避的問題,其社會需求巨大且差異化程度較高,商業護理保險市場前景樂觀。”魏麗表示,長期護理風險特殊,需求也比較特殊,最主要的不是資金而是護理服務,保險公司在承辦長期護理保險過程中可以針對個性化需求,開發契合的保障產品並把護理等相關服務納入一體化框架設計。
從國際經驗來看,一些發達國家在解決老齡人口照護問題的長期探索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並充分利用財政稅收支援政策。據瞭解,日本的介護保險經驗和自立支援理念,是在介護預防的理念指導下,強調構建地區綜合介護體系,在小範圍區域內建立綜合型養老機構和醫護中心,系統化地提供住所、醫療、介護、預防、生活支援等服務的介護體系,以實現健康、安心、安全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來看,保險公司參與長護試點還處於初級階段,服務的內容也多集中在資金支付、稽核審查、政策宣傳等方面,還有一些公司也參與了護理服務機構准入、考核及培訓工作等,一些地方也正在推進保險公司發揮精算優勢、防控風險優勢,參與護理保障方案設計,以及失能情況評審、資訊系統建設等工作。銀保監會將加強與國家醫保局的溝通合作,支援保險公司積極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為老齡化挑戰貢獻行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