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進出口總額達25.95萬億元 進出口貿易回穩向好

  1-10月,進出口總額達25.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1.1%——

  進出口貿易回穩向好(銳財經)

  本報記者 汪文正

  日前,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相關情況,並就熱點問題答記者問。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外貿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進出口回穩向好、好於預期。1-10月,中國進出口總額達25.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政策起到有效幫扶作用

  今年以來,一系列穩外貿政策實施效果如何?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表示,各項政策對外貿企業起到了有效幫扶作用,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出口退稅作用切實增強。今年足額提高1464項產品的退稅率,2.5萬家出口企業受益。提高退稅辦理速度,平均辦理時間縮短到8天以內,進一步減少企業資金佔壓問題。

  出口信用保險功能充分發揮。前三季度,出口信保為近14萬家外貿企業提供幫助,同比增長近28%,其中小微企業超11萬家。

  外貿信貸支援力度明顯加大。全國已有近20個省區市建立了“信保+擔保”融資模式,有效緩解了中小微外貿企業融資難題。

  貿易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中國單個集裝箱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分別降至318美元和330美元。今年9月,中國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35.02小時和1.86小時,通關效率明顯提升。

  政府公共服務持續改進。建立重點外貿外資企業直報資訊服務平臺,加強經貿摩擦預警和法律服務。商務部今年已為3萬餘家企業提供了法律服務,釋出1500多條相關預警資訊,外貿企業知曉案件平均時間較去年縮短了7天。

  出口產品轉內銷成效好

  在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面對外需變化,中國出口商品在開拓國內市場方面有哪些新進展?

  李興乾介紹,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以來,商務部支援適銷對路出口商品開拓國內市場,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效。“支援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轉內銷,穩定了外貿主體和產業鏈供應鏈,拓展了國內消費和產業升級需求,創造了新的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豐富和滿足了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李興乾說。

  搭建渠道加快轉內銷。會同各地方陸續舉辦了步行街出口轉內銷系列活動,並透過商超訂單直採、線上銷售對接等多種渠道支援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組織國內採購商在廣交會上採購外貿商品,各地方因地制宜支援企業拓展內銷渠道。

  利用投資專案帶動轉內銷。各地支援有實力的外貿企業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推動標準銜接促進轉內銷。擴大“同線同標同質”產品宣傳推廣力度,將“三同”產品的範圍從食品、農產品拓展到玩具、傢俱、服裝等消費品。對4130家外貿企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外貿企業已開展出口轉內銷業務。

  李興乾指出,企業出口產品轉內銷依然存在國內市場培育、品牌宣傳推廣、內銷團隊建設等方面的現實挑戰。“商務部將會同各地方、各部門和有關的行業組織進一步落實落細國務院各項政策舉措,依託強大國內市場潛力和空間,促進內外貿良性迴圈和協調發展。”李興乾說。

  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

  面對疫情衝擊,中國外貿逆勢上揚,這份成績來之不易。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指出,中國進出口貿易回穩向好得益於多方面因素:一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二是穩外貿政策措施有力有效,三是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貢獻外貿增量,四是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充分激發,五是線上線下展會助力企業開拓市場。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五個最佳化”“三項建設”任務並明確實施路徑,推動外貿創新發展。

  “五個最佳化”即最佳化國際市場佈局、最佳化國內區域佈局、最佳化經營主體、最佳化商品結構、最佳化貿易方式。“三項建設”即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貿易促進平臺,建設國際營銷體系。

  據介紹,“五個最佳化”和“三項建設”是在多年外貿實踐中探索和不斷豐富完善的工作任務和手段,是推進外貿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推動“五個最佳化”和“三項建設”的創新舉措,將為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商務部將切實把《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工作做實做細,穩步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

  任鴻斌指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際需求大幅下滑,產業鏈供應鏈迴圈不暢,貿易保護主義上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同時,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外貿韌性足、潛力大,企業創新能力強,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任鴻斌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99 字。

轉載請註明: 1-10月進出口總額達25.95萬億元 進出口貿易回穩向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