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警惕!俄烏衝突加劇全球通脹風險
警惕!俄烏衝突加劇全球通脹風險
半月談記者 陳雲富 桑彤
繼2021年大漲近40%後,原本市場預期2022年可能衝高回落的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保持大漲。俄羅斯和烏克蘭是石油、天然氣、鎳、鋁等工業原材料及小麥、玉米等農產品的重要出口地,因此近期俄烏衝突成為石油等多種大宗商品價格創下多年新高的重要推手。業界分析認為,俄烏緊張局勢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或較為短暫,但在多種因素共同推動下,全球通脹水平正在上升,對此,我國須保持警惕。
俄烏局勢震動全球市場
在2021年底各大機構對2022年的展望“劇本”中,經濟復甦、疫情放緩、供應鏈改善、通脹緩解等是關鍵詞,但現實終究還是和“劇情”有很大差異。尤其是隨著俄羅斯宣佈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後,金融市場的關注焦點轉為俄烏局勢變化以及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進展。
紐西蘭首都惠靈頓,人們趕在新一輪油價調整前排隊加油 孟韜 攝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沃納指出,通脹成為各國去年開啟經濟復甦征途中的最大阻礙,當時各大央行相信,在今年供應鏈瓶頸緩解和加息背景下,通脹將於2022年見頂回落。然而,烏克蘭危機無疑將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對生活成本繼續飆升的疑慮也將進一步升溫。
作為第一大宗商品,國際油價在俄烏局勢趨緊後接連突破每桶100美元、110美元和120美元三大整數關口,盤中一度接近每桶140美元的高位,創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金屬鎳的漲幅在資本加持下更甚,倫敦金屬交易所上市的3個月期鎳合約價格一度在兩個交易日暴漲近200%,給國際鎳市場參與者帶來的震動前所未有。
受此影響,我國市場主要原材料價格也紛紛上漲。現貨資料商生意社的統計顯示,截至3月13日,跟蹤八大行業最具代表性的100種基礎原材料價格綜合表現的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PI為1219點,這一指數今年來已累計上漲超10%。
在100種基礎原料中,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大宗原材料漲勢更甚。截至3月11日,生意社跟蹤的49種主要大宗商品中,僅11種商品低於去年同期,同期漲幅最大的金屬錫價接近翻倍,包括煤炭、天然氣、鎳及棕櫚油等品種價格漲幅均超過50%。
國際糧價再創新高
不少研究機構認為,俄烏局勢對國際市場的衝擊明顯大於對我國市場的衝擊,尤其是農產品市場。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認為,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全球最主要的穀物出口國,美國農業部預估2021/22年度俄羅斯小麥出口量為3500萬噸,烏克蘭出口量為2400萬噸,佔全球小麥出口總量比例的29%,同時烏克蘭玉米出口量佔全球出口量的17%。全球兩大重量級穀物出口國之間的衝突對穀物價格上漲無異於火上澆油。
受此影響,此前紐約市場小麥價格一度大幅飆升,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同時大豆及玉米等價格也都有所上漲。資料顯示,3月份以來國際玉米價格已累計上漲9.7%,有望連續7個月上漲。
顧客在美國華盛頓超市選購食品 沈霆 攝
此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公佈的資料顯示,2月份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達140.7,刷新歷史新高,2月份同比增長了24.1%。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全球糧價或進一步上漲20%。更高的運輸成本、能源通脹、極端天氣和勞動力短缺,加上化肥價格上漲,使糧食生產變得困難。同時,出於對俄烏供應及價格上漲的擔憂,糧食保護主義持續蔓延,糧食供應端的衝擊可能會繼續加劇。
糧食上漲和油價上漲的衝擊會有多大?景順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胡珀表示,如果維持當前油價水平,全球石油消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超過7%。自1970年以來,過去50年中7%到10%的水平只出現過兩次,這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想而知。
警惕輸入性通脹風險
相比貿易市場,俄烏局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多體現在通脹上。渣打銀行中國高階經濟師李煒預計,2022年中國PPI同比上漲將達6%,但對CPI和GDP增長影響不大。“預計2022年俄羅斯經濟收縮2.2%,拉低中國GDP的幅度應不會超過0.01個百分點。”
在眾多業界專家看來,油價上漲的後續影響,仍取決於俄烏局勢的進一步發展。“從歷史經驗上看,地緣政治因素對原油市場的衝擊較為短暫,油價表現也更多是‘脈衝式’的。”卓創資訊研究院院長鍾健表示,俄烏衝突對原油市場的溢價到目前已達每桶30美元左右,一旦後期局勢緩和,市場很可能回撥。
中國銀行研究院的報告預計,全球通脹或將在2022年二季度前後達到頂峰,但從中長期來看,全球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齡化、逆全球化、綠色化”等趨勢對物價影響仍值得警惕,通脹的中樞水平可能會趨勢性上移。“過去二三十年,全球整體利率隨著通脹走低。”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隨著通脹“捲土重來”,這一輪美聯儲加息後,最終利率中樞水平很可能比過去20年均值高。
相關研究認為,面對全球通脹上升和隨之而來的全球貨幣政策收緊,我國要高度關注輸入性通脹和輸入性金融風險。目前,美聯儲加息箭在弦上,不排除超預期啟動加息程序,可能對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利率、匯率、企業融資等帶來一定衝擊。
(刊於《半月談》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