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隨著資管新規細則不斷完善,打破剛兌、規範資金池模式、遏制通道業務效果逐漸顯現,行業生態格局進一步重塑。資料顯示,資管新規落地兩年多的時間裡,券商資管規模減少2.53萬億元;券商新發集合理財產品規模也在不斷下降。伴隨大集合管理業務操作指引的出爐,券商資管主動管理能力更受考驗,開始成為資管業務轉型的主要方向。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以下資料同),截至2019年四季度,排名前20的券商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達到2.91萬億元,在券商資管總規模中佔比提升至26.87%。有6家券商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佔其資管總規模的比例超過50%。
11家券商主動管理資產
月均規模超千億元
從券商資管業務結構來看,資管新規使通道業務壓縮,券商主動管理能力成為發展資管業務的關鍵,大集合產品的規範也是主動管理能力的一部分,資產端的投資能力和資金端的資本實力是轉型發展的基礎。
統計顯示,2019年,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共有11家。其中,中信證券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為4506.06億元,雖然同比減少1514.45億元,但依舊排名榜首。國泰君安資管排名第二,達到4219.27億元,但衝刺勢頭很猛,同比增加1120億元。排名第三的華泰資管是2522.45億元,同比增加257.76億元。
在浙商資管掉出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前20名榜單之後,頂替上來的是德邦證券,2019年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為533.61億元。
從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增幅表現來看,招商資管的同比增幅最大,達到78.48%;排名次席的是國泰君安資管,同比增幅36.14%;排名第三的海通資管同比增幅36.06%。此外,華泰資管、中信建投、銀河金匯、天風證券、光大資管5家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的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也都呈現同比增長態勢。
在15家有資料可比的券商中,有6家券商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佔其資管總規模的50%。其中,中金公司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佔其總資管規模達81%,位列第一;其次是華融證券,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佔其總資管規模的72.52%;中泰資管排名第三,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佔其總資管規模的67.87%。此外,廣發資管、國泰君安資管、光大資管的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佔其總資管規模的比例也分別高達65.17%、59.62%、53.77%。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佔比相對較低的中銀證券只有14.46%,是唯一佔比不足20%的券商。
粵開證券分析師李興分析認為,“雖然國內券商資管業務收入佔比低於自營經紀等傳統業務,但仍是券商整體業務的重要一環,可與其他部門產生協同效應形成產業鏈。券商資管應做好客戶細分和產品多元化,滿足客戶多樣化投資需求,從內外兩方面提升投研能力,逐步迴歸主動管理。”
前20券商資管
月均總規模6.87萬億元
從去年券商資管的總體規模來看,截至2019年四季度,前20名券商資管月均總規模達6.87萬億元,佔所有券商資管總規模的63.43%,較2018年底減少2.48萬億元。其中,券商資管月均規模排名居首的是中信證券,為1.1萬億元;其次是國泰君安證券,資管月均規模為7076.67億元;華泰資管位列第三,為5880.32億元。
招商資管超越申萬宏源,位列券商資管月均規模第四,達到5795.44億元。申萬宏源資管月均規模為5350.76億元,屈居招商資管之後,排名第五。此外,江海證券、華福證券、渤海匯金、德邦證券掉出前20名榜單之外,國信證券、中金公司、中泰資管、開源證券相應進入榜單。
2019年度,從資產管理業務規模佔比來看,以通道為主的定向資產管理規模仍佔69%,體現證券公司主動管理能力的產品規模亟待提升。
愛建證券分析師方采薇認為,目前券商都在加強向主動管理轉型,透過加強投資管理能力、豐富產品型別設計、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完善產品風控能力等措施提升主動管理能力,龍頭券商轉型的積極性更高些。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