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權益盛宴的看客們:東吳、中海、益民等基金公司“一基未發”

記者 | 曹井雪

上半年即將塵埃落定,圍繞著爆款基金的故事依舊精彩紛呈,本月依然有幾隻爆款產品強勢破繭:6月13日,南方成長先鋒一天募集了263億份,6月19日,信達澳銀研究精選也僅用1天的時間就獲得了97億份的認購,明星基金經理茅煒和馮明遠的帶貨能力非同凡響……

然而與爆款頻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迄今仍有多家基金公司出現了一基未發的情況:根據Wind資料統計,目前市場上現有的公募基金公司有149家,截至6月22日收盤,年內尚有26家公司沒有新品問世,只能希望下半場“後來居上”。

整體來看,尚未發新品的基金公司以中小基金公司居多:據《紅週刊》記者統計,這其中有18家公司的規模在首季末尚不足百億元。從具體的原因來看,基金公司未發新品的原因包括了股權變更、遭受處罰、基金經理人才缺失等諸多原因。

小基金公司發產品“難於上青天”

《紅週刊》記者發現,今年中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發行的產品數量較多,而且基金單品所募集的金額也較大,年內已經有多隻百億新品閃亮登場,但實力不濟的基金公司卻往往淪為看客,公募基金的發行市場整體呈現出了馬太效應。

這一局面也是由幾重原因合力所造成的。《紅週刊》記者瞭解到,首先,基金髮行需要基金公司負擔的成本有印刷費、手續費、宣傳廣告費等等,特別是支付給銀行渠道的尾傭頗為可觀;這對於小基金公司來講,算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它們能夠達到2億元的募集門檻難度不小,一旦基金募集失敗,此前的花費也就付諸東流了。另外,實力有限的公司通常發產品還要求助於機構的幫忙資金來協助產品成立,這部分資金常常在開啟後撤走,相當於賠本賺吆喝。

其次,根據2017年末證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最佳化迷你基金相關監管安排的通知》中提到,若迷你基金數量較多或者超期未募基金超過一定比例,則將影響公司後續產品申報。部分小基金公司的迷你基金數量也相對較多,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新基金的申報和發行。

具體看來,排名靠後、成立時間較晚的基金公司大多年內沒有發行新品,固然其中的原因林林總總,但是銀行渠道檔期擁擠,小基金公司根本沒有辦法分得一杯羹是殘酷的事實。

以恆越基金為例,根據Wind資訊,公司成立於2017年,旗下共2只產品——恆越研究精選和恆越核心精選,它們分別成立於2018年7月和2018年11月,這也就意味著,公司已經有超過1年的時間沒能釋出公募新品。

《紅週刊》記者注意到,恆越基金屬於個人系公募。在恆越基金的股東列表中,排在第一大股東位置的是李曙軍,他的持股比例為65%。李曙軍是私募出身,同時也擔任上海摯信投資的執行董事。雖然他本人在圈內具備一定的知名度,但個人系公募在銷售渠道等方面與銀行系或券商系公募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疊加產品自身業績表現平平,旗下兩隻產品合計的規模也只有0.54億元,皆面臨著基金清盤的危機。

如是分析,基金公司或許也就無暇顧及新品的籌備與發行了。因為在公司現有產品沒能闖出良好口碑的情況下,公司冒然發行新品,產品能否順利成功募集都存有疑問。

對比來看,華宸未來鐵樹開花般地今年成立了一隻基金新品,但是這已經是公司時隔六年再發新品了,並且產品在首季末的規模也僅為0.51億元。受到今年債熊股牛的影響,目前年內已經有超過10只的基金新品募集失敗,甚至出現了中融旗下的產品提前宣佈募集結束後又宣佈募集失敗的謎之操作。

明星基金經理業績尷尬或影響新品發行

尤其對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旗下產品的過往業績也會影響新基金的發行,特別是處於明星基金經理短期業績不佳的年份,公司領導或會慎之又慎!

例如中庚基金,公司成立於2015年,並在2018年12月成立了第一隻產品中庚價值領航,該基金由公司旗下明星基金經理丘棟榮進行管理;不過他所崇尚的低估價值策略與當前結構性的二級市場匹配度不高,成立迄今的任職回報只有46.32%,在7098只同類基金中僅排在了第545位。

此外,由他管理的中庚小盤價值和中庚價值靈動均在去年成立。然而截至6月22日收盤,他管理的3只產品年內淨值增長率均不足20%,在同類基金中也缺乏競爭力,排名乏善可陳。在去年7月公司最新的一隻基金中庚價值靈動成立迄今,近1年的時間內,公司一直沒有再發行任何公募新品。

除了業績因素外,人手不足可能也是公司今年迄今沒有新發產品的主要原因。根據天天基金網資料,公司目前只有丘棟榮和吳承根兩位基金經理,而且吳承根的任職時間還不滿一個月,此前也沒有管理基金的經驗,尚屬於初出茅廬的新人。面對著低估策略短期失效的二級市場,公司暫緩發行新品或許也不失為良策!

遭遇處罰給鬥志滿滿的基金公司“當頭一棒”

此外,部分基金公司發行也受到了監管的客觀限制。例如東吳基金就在2018年6月和2019年6月先後兩次收到了上海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進行為期六個月的整改,整改期間暫停受理東吳基金公募基金產品註冊申請。

《紅週刊》記者注意到,處罰迄今似乎仍在發酵:公司責令整改對基金髮行的影響似乎遠不止6個月,公司已經結束整改近半年了,但是根據證監會的公開資訊,目前記者尚且沒有發現公司新基金的任何痕跡。Wind顯示,在2018年11月東吳鼎泰成立後,公司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沒有“新鮮血液”了。

除了東吳基金外,同在滬上的金元順安也是一例。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本報告期內,本基金管理人收到上海監管局下發的《關於對金元順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責令公司進行整改,並對公司相關責任人員採取監管談話措施。

雖然沒有暫停產品註冊的申請,但是公司已經超過1年沒有新基金成立了。在去年6月成立的金元順安灃泉實際早在2018年4月就被證監會准予註冊批覆,此後,公司再無其他被准予註冊批覆的產品了。

此外,老牌公募中海、大摩華鑫、金鷹、匯豐晉信等公司新品斷檔也頗為令人意外;下半場這些公司將何處亮劍呢?《紅週刊》記者將持續關注!

附表:今年以來沒發行新品的基金公司一覽

文中提及產品僅為舉例分析,非投資建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12 字。

轉載請註明: 爆款權益盛宴的看客們:東吳、中海、益民等基金公司“一基未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