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全國經濟活動一度被迫按下“暫停鍵”。如今,各地正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工作,全力以赴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在此過程中,稅務部門一方面認真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另一方面深入開展“銀稅互動”,幫助更多納稅人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守護好企業資金“生命鏈”。
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9066億元。其中,支援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費優惠政策累計新增減稅降費4857億元。減稅降費紅利啟動了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加速器”,激發了微觀主體活力,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執行去年出臺的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政策,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這將進一步為企業減負擔、增活力,提振企業信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凝聚內生動力。
當前,網際網路 、雲計算、5G、大資料等現代新興科技,正成為政府部門提升治理效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利器。如何運用好手中資料,將資料轉化為財富,更加精準對接納稅人需求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各地稅務部門都在積極探索。比如,深圳稅務開展“銀稅互動”,經納稅人授權後,稅務部門向銀行提供稅務登記資訊、納稅申報、財務報表等14大類多維度涉稅資訊,並對資料予以加工,幫助銀行快速確定貸款額度和期限,提高誠信納稅人獲貸效率,讓稅收信用為企業貸款提供可靠支援。今年一季度,當地銀行機構銀稅合作貸款餘額為477億元,其中銀稅信用貸款餘額467億元,分別是去年同期的2倍和8倍。
同時,還有一些稅務部門加強與企業合作,共同打造“稅務—產業”聯盟鏈,實現稅、企、金融三者協同共享,讓鏈上企業享受便捷、精準、可信、一站式綜合性服務,激發實體經濟活力。稅務部門還充分挖掘稅收大資料資源,為復產企業提供產銷資訊支撐,促成企業按市場化原則精準購銷對接。智慧稅務平臺的搭建、人工智慧為企業“畫像”等,讓人們看到稅收領域越來越濃厚的科技“範兒”,為納稅人帶來了諸多便利。
危和機往往同生並存,我們應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幫助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同優質的營商環境分不開。稅務部門應進一步深入挖掘稅務大資料資源並轉化為企業、社會的財富,持續最佳化稅收營商環境,更好發揮稅收作用,為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