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爸媽買過GNC產品嗎?
又一家美國大型零售商倒在了疫情衝擊之下。
全球最知名的保健品零售商GNC(健安喜)母公司GNC Holdings,Inc.近日在美國特拉華州破產法院提交美國破產法第11章項下的重整申請,透過兩個方案來進行資產負債重組,兩個方案包括獨立重整計劃及出售計劃,其中以7.6億美元售出GNC整體業務已經與哈藥集團有限公司(系哈藥股份的控股公司)達成初步原則性意向,並得到GNC及多數擔保的債權人的支援。
獨立重整計劃與出售計劃兩套方案將同步推進,最終結果仍待法院審理。GNC預期將最終確認採取其中一項方案,有望於2020年秋季完成第11章債務重整程式。
GNC公告指出公司的破產申請得到了大多數有擔保債權人、哈藥集團(為GNC最大股東哈藥股份的控股股東)以及其最大供貨商兼合資夥伴IVC(International Vitamin Corporation)的支援。部份債權人向GNC提供了共計1.3億美元的額外流動資金,以支援其財務重組計劃。
這家擁有85年曆史的維生素和膳食補充劑公司揹負了近10億美元的債務,在疫情暴發之前其實體店的銷售額一直在下降。不過GNC自己說,由於Covid-19大流行對公司業務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GNC稱其及其所有子公司仍保持營業,同時預計將關閉至少800至1200家商店。這一決策,更波及GNC背後來自中國的大金主,哈藥集團。
保健品巨頭的下坡路“範本”
GNC總部現在仍舊位於其發家的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主營健康和保健產品,包括維生素、礦物質和草藥補品、運動營養產品和減肥產品。
1935年,David Shakarian在匹茲堡市中心開設了一家小型保健食品商店Lackzoom,他在第一天就賺了35美元,並且能夠在六個月內開設第二家商店。而後生意越做越大,並開始了全球郵購業務,在全國範圍內運送保健食品、維生素和處方藥。其大規模擴張始於1960年代。Shakarian說,體育運動、對吸菸的焦慮和不斷增長的購物中心使他獲得了在商業上的成功。1960年代,更名為General Nutrition Centers。1980年代,GNC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創始人逝世後,GNC曾遭遇了私有化、再上市,在多家資本手中騰挪。直到2018年,一家來自中國的醫藥企業花了將近3億美元收購其40%股份。但由於銷售大幅下滑,2019年6月,GNC宣佈計劃關閉多達900家商店,大幅削減位於購物中心店鋪。在2019年的前六個月中,公司記錄顯示192個地點已經關閉。
GNC董事長兼執行長Ken Martindale說,現在看購物中心目前的人流趨勢,“很可能最終將接近我們最初的最佳化估算的上限。”他表示,GNC在美國約4100個門店中,有61%位於街道中心,28%位於購物中心。
但由於關店帶來的影響,據其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營收4.726億美元,2019年一季度收入為5.648億美元,同比下滑16.3%;2020一季度淨虧損2.001億美元。毛利潤為1.36億美元,同比下降 32.7%。
持續下滑的業績、債臺高築,讓曾經的保健品巨頭市值嚴重縮水,2013年12月,GNC股價為56美元/股,隨後一路下滑至目前的0.664美元/股。
中國“金主”
疫情之前一些已經岌岌可危的大型實體零售商,苦苦掙扎後紛紛倒在了新冠大流行之下。申請破產並不一定意味著一家公司會倒閉。許多人希望透過破產來減輕債務和其他負擔,同時關閉無利可圖的業務,以期變得越來越精簡和強大。歷史上也有一些公司透過這條路徑獲利,如此前的通用汽車和一些航空公司。
儘管如此,申請破產的品牌越來越多,包括健身房品牌Gold's Gym,宣佈暫時關閉了其700家全球健身房中的大部分。汽車租賃巨頭赫茲 (HTZ)於5月22日申請破產,因在破產前以及開始解僱數千名員工一個月後向其高管支付數百萬美元的獎金而受到批評。擁有118年曆史悠久的百貨公司JCPenney於5月15日申請破產。服裝品牌J. Crew Group、奢侈品零售商Neiman Marcus也在5月申請了破產保護。
與上述零售商品牌不同的是,此次破產的GNC受到國人關注度要更高一些,不止是因為很多消費者都曾有過代購他們家保健品的經歷,更由於其背後的中國金主“爸爸”。
從2018年開始,哈藥集團前後三次、總共花了2.99億美元認購投資GNC發行的可轉換優先股,轉股完成後,哈藥股份持有GNC 40.1%的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對於此次GNC破產,哈藥股份公告稱其對GNC的優先股投資根據協議和持有目的,投資成本總計2,048,661,920元人民幣。2018年、2019年、2020年第一季度應收股利分別為 6,443,782.22元人民幣、130,436,493.01元人民幣和34,534,105.86元人民幣,上述應收股利可能存在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的風險。
由於GNC在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下滑且後續可能出現持續下滑,以及可能面臨的債務壓力,基於上述情況,哈藥可能面臨投資成本和應收股利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的風險。
也就是說,哈藥這場跨境投資,可能會因此全部“打了水漂”,血本無歸。
可能對於中國老百姓喜歡保健品的信心,不止哈藥,中國企業對於保健品的執念頗深。2016年10月,上海醫藥公告稱,其聯合春華資本併購澳洲保健品企業Vitaco交易獲澳洲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批准,擬以現金1.88億澳元(約合人民幣9.38億元)收購 Vitaco 60%股權;春華資本以現金約1.2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6.25億元)收購Vitaco 40%股權。兩者共計出資約人民幣15.65億元。
在跨境併購火熱的前幾年,中資企業頻頻出手收購外資保健品公司,如合生元、新希望等收購澳洲企業。Vitaco是上海醫藥繼2015年競購澳洲保健品公司Swisse失敗後,又一次出擊海外市場。
“保健品是上海醫藥努力打造的業務板塊之一。”其時,上海醫藥證券事務代表董麟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選擇海外標時,Vitaco不是唯一一家,而是綜合評估結果。”
上藥收購Vitaco是為了進入保健品行業,此前上藥集團沒有此項業務。對於此次收購,董麟瓊解釋:“一是Vitaco在紐西蘭、澳洲有很大市場,對於上藥借船出海會有很大幫助;二是上藥大健康的業務才剛開始,收購後有利於進軍大健康。”
併購的衝動來自於,一是在保健品市場中,美、澳保健品的知名度、體量在全球市場中最高;二也是因為中國保健品市場的空間和紅利,據Frost & Sullivan預測,2020年國內營養健康品市場將達到10780億元,以13.8%複合增長率增長。
但中國保健品長期處於“一老一小”市場,加之質量及信譽擔憂,始終未能發展起來。反觀歐美國家,保健品從0歲到死亡,時刻伴隨公眾成長。因此,收購境外品牌,成為中國企業的首選。
2015年9月,合生元以76.67億港幣收購澳大利亞維他命企業Swisse 83%股權;2016年8月,新希望集團旗下草根知本全資收購澳洲保健品企業Australia NaturalCare。也有像湯成倍健和NBTY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中國市場等方式。
另一方面,境外保健品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逐年提升。如Blackmores在2016財年的收入為7.17億澳元,對中國市場依賴度為 35%;合生元旗下品牌Swisse,2015年阿里巴巴平臺上銷售額達到 7.1億元,依賴度為 40%。
因此,國外的保健品公司也不斷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國外保健品行業已非常成熟,特別是澳洲和美國,增長平穩,公司估值和股東回報率不會很高。但中國是最大的保健品市場,很多國外企業想與中國市場搭上關係,最大的可能性和最緊密的戰略合作,來自於股權上的結合。
對於哈藥出手GNC,背後還有資本推手中信資本的深度參與。2018年2月,哈藥股份公告稱,收到《中信資本股權投資(天津)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要約收購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事宜的進展情況說明》,哈爾濱市國資委、中信冰島、華平冰島、哈爾濱國企重組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和哈藥集團與中信資本醫藥簽署《關於哈藥集團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
根據上述協議約定,中信資本醫藥對哈藥集團實施增資並認購哈藥集團新增註冊資本 15 億元。本次增資完成後,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三家企業(中信冰島、華平冰島、中信資本醫藥)合計持有哈藥集團 60.86%的股權,哈爾濱市國資委持有哈藥集團的股權下降為 32.02%,中信資本控股將成為哈藥集團的間接控股股東。哈藥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將由哈爾濱市國資委變更為中信資本控股。
由於哈藥集團為哈藥股份的控股股東,持有哈藥股份已發行股份的 46.00%,本次增資完成後,中信資本控股透過哈藥集團間接擁有的權益將超過哈藥股份已發行股份的 30%。
而後由於2018 年 5 月 16 日,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證監會聯合印發《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監督管理辦法》(第 36 號令),對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監督管理進行有效規範。哈藥集團增資擴股終止,中信資本終止全面要約收購。
此後中信資本轉換策略,後根據哈藥集團公告,其股權結構具體為:哈爾濱市國資委持股38.25%;中信資本冰島投資、華平冰島投資、黑龍江中信資本醫藥產業股權投資分別持股19.125%、18.7%、0.425%,中信系合計佔股38.25%,與哈爾濱國資委持股相同。
其時也是中信資本在國內市場風頭正盛時期,先後參與了上海冠生園、環球醫療等企業混改,聯手中信股份、凱雷花了21億美元入主麥當勞中國。
6月25日,GNC中國公告稱,GNC北美以外的公司實體,包括GNC與哈藥股份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並不在破產重組第11章程式範疇內,故本次債務重組並不包括GNC中國,哈藥股份仍持有GNC中國65%的股權,對其在中國的運營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GNC 中國CEO黃翔祺表示,“合資公司成立後,除原本跨境業務之外,我們也積極拓展新渠道與新業務模式,與哈藥業務矩陣進行戰略協同,針對保健品與健康食品進行業務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