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昝聖達:建議適當降低流動資金貸款發放條件

新京報訊(記者 張思源)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聖達建議打通民企融資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包括適當降低流動資金貸款發放條件、“硬性”規定增加流動資金中期貸款等。

昝聖達指出,民營企業要更好地承擔起中央提出“六穩”“六保”任務,做到持續發展壯大,肯定離不開社會融資,特別是金融機構的貸款。然而,因為貸款的供給端過多考慮自身利益,導致民企融資依然存在四大難題。

這四大難題包括,銀行授信民企佔比低,融資投向依然“錦上添花”; 民企融資貴,綜合成本高;流動資金貸款短期化;有些金融機構轉嫁風險。

打通民營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昝聖達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從四方面入手。

一是切實提升金融機構包括評級機構更好服務民營企業的意識。在執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過程中,金融機構要體現責任與擔當,監管部門更不能缺位。銀行是具有特殊屬性的企業,一定要樹立政治、大局意識,絕不能經濟效益至上,要切實改變貸款偏離民企的主體投向。銀保監會對此要做出“硬性”規定並考核,每年減少一定比例對政府平臺、國有企業的存量貸款,同時確保貸款增量投向民營經濟;硬性規定不得強制民企貸款需要額外存款和老闆家庭不動產作擔保。評級機構也要切實改變評級對國企高、對民企低的固有模式,真正做到一把尺子來衡量評估。

二是適當降低流動資金貸款發放條件。目前降槓桿已取得顯著成效,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金融機構要根據“疫”後發展的需要,適當降低流動資金貸款發放條件,加大力度支援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對實力較強的企業及一些銷售額雖然不大、但淨資產總額比較大、負債率比較低、還貸風險比較小的企業,不再壓縮授信規模,並加快貸款審批和發放進度,保企業、穩就業、促發展。

三是“硬性”規定增加流動資金中期貸款。辦企業不是一次性買賣,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安排。希望監管部門能作出“硬性”規定,將短貸比例壓縮至3成左右,其餘為2-3年的中期貸款,幫助民企從週而復始的申請、續貸中解脫出來,從延期、展期貸款的忙碌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精力集中在辦企業上。在今年疫情影響企業回款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增加流動資金中期貸款對企業來說尤為重要,希望能引起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高度重視。

四是貸款利率硬性“限高”。這幾年實體經濟依然非常困難,利潤率非常低,有企業家戲稱在“為銀行打工”。上市中小股份制銀行去年淨利潤仍保持兩位數的增速,有的甚至達到20%以上,這說明利潤存在可壓縮的空間,建議對此進行壓縮。國有股份制大型商業銀行和上市銀行,貸款利率應圍繞LPR小幅適當上浮,最高不得超過20%;國有資本控股的未上市金融機構,控股股東應從大局著眼,主導落實對民企放貸利率“限高”舉措,確保其上浮比例降至LPR的25%左右。

新京報記者 張思源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銘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12 字。

轉載請註明: 人大代表昝聖達:建議適當降低流動資金貸款發放條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