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今日最大聲欄目為您提供手機鳳凰客戶端今日最大聲欄目的網頁版,讓您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共享經濟在出行領域的兩個代表性產品滴滴打車與摩拜單車的運營資料還在持續翻滾。據滴滴官方釋出,目前平臺每天訂單超2000萬,處理資料超過4500TB,而摩拜早在六月就宣佈日訂單量破2500萬,目前還在以月4%左右的速度增長。
一邊是滴滴、摩拜們在賣力地宣傳這些“數字”以彰顯業績,另一邊我們卻看到出行領域面臨的爆炸性資料給運算能力提出的巨大挑戰,顯而易見,唯有云計算才能勝任這樣的常態式、智慧化的出行大資料處理要求。
大資料與雲計算的關係就像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由此,智慧出行這個雲計算的新戰場浮出水面,明星產品滴滴、摩拜的“幕後英雄”是騰訊雲,而行業的其他大佬們也早已透過各種角度競相入局。
入局伊始,雲服務們還不在一個頻道上
智慧出行並沒有公認的定義,凡藉助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將傳統交通與網際網路融合的,都可以認為是智慧出行。而這種融合,角度有很多,各雲計算在入局階段,側重點目前看起來並不一樣。
1、騰訊雲:以“點”突破,自下而上
先看兩類案例。
首先是騰訊雲與滴滴的合作。2014年年底的補貼大戰中,滴滴前期預估訂單量漲幅在10%左右,市場回饋的資料卻達到500%,宕機風險顯現。經歷過微信、QQ春節紅包大戰海量使用者高併發的騰訊雲此時介入,滴滴系統整體搬遷至騰訊雲。
事實上,打車產品其商業模式核心必然是大資料,對車輛、使用者的個體計算決定產品整體的策略和方向,騰訊雲於滴滴的價值在於對個體出行資料實時統計及預測的運算支援。
此外,在車聯網蓬勃發展之際,車載場景下的位置/社交/娛樂/支付等車聯網服務、智慧網聯汽車雲平臺、車聯網運營服務需求快速崛起,騰訊雲選擇與蔚來汽車、廣汽汽車、長安汽車等深度合作,承擔汽車智慧相關資料的收集、處理及回傳工作,用雲計算幫助“傳統汽車”向“智慧汽車”轉型,其價值說白了也是從汽車個體出發推動智慧出行的落地。
總結起來,騰訊雲對智慧出行的佈局,都體現在服務交通工具“個體”上,是一種物聯網思維在出行領域的延伸,其兩大出行客戶滴滴及摩拜,以及最近的汽車品牌合作皆是以“交通基本單位”——汽車或腳踏車為運營物件,以一個個的“點”為突破口自下而上介入智慧出行。這或許是因為騰訊系連線客戶的獨特基因,在服務2C公司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2、阿里雲:從“面”出發,自上而下
去年10月,杭州·雲棲大會上公佈了“城市資料大腦計劃”,而阿里雲在智慧出行裡的作品,最典型的也是“城市大腦”中首發且最重要的交通模組。
對交通影片進行實時處理,把攝像頭與訊號燈聯動,計算出更“聰明”的紅綠燈時間及轉向配置方案,這樣的過程必須依賴雲端大規模計算叢集,阿里雲的價值便在於此。在公佈計劃之前的9月,交通模組已經在蕭山區市心路投入使用,紅綠燈智慧化調節使得道路車輛通行速度平均提升3%-5%,部分路段達到11%,雖然不夠明顯,但也算是用大規模資料改善交通的探索。
無疑,阿里雲介入智慧出行的方式,是從整個交通“系統”著手,自上而下對整個城市的交通進行“俯視”從而最佳化道路資源配置,其抓手仍然是紅綠燈這樣的傳統的交通管理工具,這同阿里系擅長“體系佈局”的基因密不可分。
3、華為雲:封閉體系的全面最佳化
同騰訊雲、阿里雲不同,華為雲介入智慧出行的案例體現在兩個獨立的封閉交通體系:軌道交通運營支援及ETC全國聯網。
軌道交通逐漸成為城市交通標配,預計2020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里程將突破10000公里,與之相對的是,保障軌道交通運營的CCTV系統素來被“煙囪式建設、系統複雜、硬體單點故障影響無法避免”所詬病。
華為提供的地鐵雲監控解決方案實現了儲存雲化自組網,並可進行多種智慧分析,而且基於雲平臺的開放優勢,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共享影片與影象資料更為便捷,為排程和運營提供有力支援,目前該系統已經在長沙、合肥、昆明等城市上線。
此外,華為目前還在致力於將全國ETC聯網,為高速公路出行提供運營支援。總得看來,“基站”式的公司基因決定華為最擅長的仍然是資料和網路傳輸,交通資料的上層延伸和開發還需要其他合作伙伴。
爭食的智慧出行,味道好在哪?
雲計算領域裡,騰訊阿里為了“行業第一”的位子已經明爭暗鬥多時,而華為雲之類的後起之秀也在不斷追趕。這次它們把目光集體投向智慧出行,無外乎三個原因。
1、不只是交通發展的大勢所趨,還有特殊的“交通國情”
截至6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05億輛,其中私家車達1.56億輛,並且仍以每月164萬輛的速度增長,各城市擁堵狀況持續惡化,同時年均1.2億噸的尾氣排放也肆掠著天空,佔到大氣汙染源的85%以上。
於是,透過智慧出行疏導交通、減少擁堵、維護環境就顯得順理成章。近日,交通部發布《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年)》,明確指出要推動企業為主體的智慧交通出行資訊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發展,從政策上也給予了智慧出行更多利好。
事實上,擁堵、汙染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某種必然,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經濟體經歷過類似陣痛期後,已經開發出各式的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智慧交通系統),美國的ITS應用率更是達80%以上。
看起來,這是一種大勢所趨,只是如今在中國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情況下,雲計算開始作為載體罷了。然而,並不止於此,中國的交通還存在一些特有的國情給予智慧出行更大的發展空間。
經濟增長十分快速,超過普遍的城市規劃預留,造成許多城市的道路、橋樑過於狹窄,極端擁堵的情況在這些年突然呈現,缺少像西方一樣平滑的規劃路網改造機會。
與紐約、倫敦、東京等城市的城市功能區相對分散在市中心周邊地區不同,受傳統觀念等影響我國城市中心區功能高度集中,大部分人口集中在狹小的市中心生活、工作,交通壓力更為集中,出行問題更為棘手。
2、人工智慧時代到來,智慧也成為交通領域共識
除了巨頭們在追捧人工智慧,紛紛把它當作“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時代”,在風口薰陶之下,各類企業、事業及政府單位也開始追求以“智慧”提升業務/政務的水平。
滴滴、摩拜這樣的出行服務商,在車輛配置、路線規劃方面需要智慧化運算提升平臺整體的客運效率,同時惠及司機與乘客,加強雙端使用者體驗;汽車製造商在智慧汽車、車聯網、無人駕駛汽車等新概念影響下,對車內網的對外連結、提升駕駛體驗有了更多興趣,作為家庭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智慧汽車也要成為智慧手機、智慧家居之外的智慧產品“第三極”;在提升政府效率,加強服務職能的國家意志下,肩負“治堵”責任的交通主管部門迫切需要智慧化演算法來疏導交通,並以此為契機最佳化城市規劃……
而所有的“智慧”,都需要匹配極強的計算能力,拋棄自搭伺服器的笨重方式,利用雲計算就成為了首選的便捷方式。
3、“出行”是最優質的資料來源
如果說人工智慧時代什麼東西最有價值,資料無疑是那個唯一的答案。除了合作收費、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雲計算們介入智慧出行,還寄希望於在合作框架內獲得最優質的出行資料。這種優質,體現在3個方面:
頻率高。作為最經常性的活動,出行提供了天量的基礎資料,僅滴滴單平臺每日新增的軌跡原始資料就達70TB+。
資料直接。出行多是點對點式的,資料採集後幾乎很少需要需要翻譯即可投入運算使用。
延展性高。出行與個人的社會層級、消費習慣都密切相關,也能夠進行群體行為、商圈人流分析等。滴滴每季度釋出的交通執行報告,就是在騰訊雲的支援下,對城市交通執行、通勤、綠色出行等的系統分析,可以為交通規劃、商業投資甚至地產商提供支援。
殊途同歸,競爭仍有幾個賽點
交通是整體工程,符合木桶效應:任何一個交通要素出現短板,整體效率就無法提升。對政府主管部門來說,未來不管是車輛個體(包括綠色出行的共享單車)還是城市層面都必須實現對接、協調,現在看似在智慧出行上頻道不一致的雲服務,將難以避免直接競爭。
1、“相容性”成為競爭優勢
既然智慧出行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大一統”,那麼各個雲計算支援下的智慧出行體系之間就必須存在相容性“介面”,資源被統一利用起來價值才能最大化。
合理的路網、科學的紅綠燈時間及轉向配置、駕駛人自主規避高峰時間和路段、軌道交通運營實時調配,任何的偏廢都會嚴重影響整體的交通效率。例如,在扎堆的路段,紅綠燈怎麼調都無濟於事,個人開車規劃得很好的智慧路線碰上極不科學的紅綠燈或道路管制也只能是做無用功。
顯然,誰的“協同潛力”更大,誰就將在這一場智慧出行大一統的戰爭中勝出,目前看來騰訊雲、阿里雲各有優勢。
由於交通本質上是由個體組成,騰訊雲物聯網模式下的個體聯結將具備更多的延展優勢,也能起到阿里雲的路網智慧分析與疏導的作用。而且,個體出行資訊從下到上彙集的過程真實而準確,比起阿里雲透過綜合監控資料進行演算法預測的準確性會更高。
例如,騰訊雲支援下,滴滴在濟南等地推進智慧交通專案,透過大資料指揮紅綠燈週期,在很多區域減少了20%以上擁堵,高於了阿里雲城市大腦11%的最高資料。
反過來,阿里雲也有自己的優勢,在城市所有道路攝像頭資料聯網分析的基礎上,接入滴滴、摩拜等個體出行資料,實現上下協同、更加綜合的交通分析在技術擴充套件上並不困難,而這種雙端同時分析反過來又能提升道路控制、車輛出行指導的準確率。
2、無人駕駛成趨勢,雲計算更要服務未來
清華大學智慧網聯車輛研究中心2016年年底釋出的《智慧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對時下最火的人工智慧概念——無人駕駛進行了整體規劃,由於其官方背景,該路線圖讓我們確信看似科幻的全面無人駕駛已經近在眼前。
按照規劃,2016-2017年為輔助駕駛階段,2020前實現部分無人駕駛,2025年前實現有條件無人駕駛,2030年左右實現全面無人駕駛。
基於無人駕駛對環境的苛刻要求,車聯網也被分為車內網(汽車獨立電子系統)、車載網際網路(智慧化功能系統)與車際網(道路行駛汽車間的相互通訊)三個部分,顯然,目前騰訊雲與蔚來汽車、廣汽等合作還僅處車載網際網路的輔助駕駛階段。
如何在出行體系上適應全面無人駕駛的要求將成為治理擁堵之外的新課題,也將成為雲計算們競爭的共同方向。服務於汽車企業的騰訊雲,可轉向為車際網運算提供服務,並將自動駕駛必要資料提供給車內網提升AI水平;阿里雲的城市大腦或許能夠為無人駕駛提供必要的環境保障,透過接入汽車網路系統提供必要的路況資料;而華為雲的機會可能在於ETC相關的自動化停車場景,畢竟自動停車將是無人駕駛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3、出行只是“智慧系列”的開始
9月21日,由騰訊雲主辦的2017“雲+未來”峰會在上海舉辦,騰訊雲提出“以云為源動力,連線智慧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在其列出的諸多數字化轉型服務中,除了智慧出行,同時還有智慧金融、智慧政務(與廈門市政府合作)、智慧能源(與申能集團合作)等。
這也說明,智慧出行儘管想象空間巨大,但仍是智慧系列的一部分,雲服務在智慧系的比拼將由智慧出行發散,除了智慧出行內的競爭,還將在更多“智慧”領域內跑馬圈地。例如,在阿里雲的城市大腦中,除了首發的交通模組,後續還有能源、供水、政務、安全等方面的“大腦”服務。
在這場“智慧系”大戰中,騰訊雲已經提前佈局,阿里也在持續跟進,結果究竟如何只有等待市場檢驗。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地厚疼痛光”:阿里巴巴的雲計算越走越遠,將中國人的智慧帶出了國外。
網友“來愛掙愛”:智慧出行,改變出行方式
美軍和俄羅斯向來在外交上都是“不甘示弱”,奉行“一事必有一報”的處事原則。在本月10日的時候,俄羅斯方面率先對美國全境來了個“低空全面偵查(乘坐圖-154飛機)”,以至於美媒都嘲弄五角大樓的淡定而發文稱“俄國間諜飛機在特朗普頭頂盤旋”。然而在不到半月的時間內,美軍便對此事做出了反擊,毅然決定派出美英聯合觀察員小組乘坐美國OS-135B偵察機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來個全領空偵查。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俄羅斯紅星電視臺8月21日報道稱,美英聯合觀察員小組將在8月21日至8月26日乘坐美國的OS-135B偵察機從庫賓卡機場起飛,按照提前商定好的飛行路線,並嚴格遵從《開放天空條約》的框架下,來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領空進行偵查。屆時,同行的俄羅斯專家將監督此次飛行是否嚴格按照條約執行,包括偵查是被是否符合要求等細節。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同樣,此次進行的偵查也是為了增強國家之間的軍事透明度,並掌握國際武器控制條約的遵從情況,有利於維護世界的和平和穩定。上一次美軍對俄羅斯方面的“空中觀察飛行”是在2016年2月29日,由美國和加拿大檢察人員聯合組成的觀察小組執行,同樣乘坐的依舊是美OS-135B偵察機,唯一不同的是“陪同人員”發生了變化。根據這一苗頭來看,當前美俄之間的“較勁兒”似乎變得更加“有力”了,並且美國也開始要拉上昔日的“老夥伴”了.....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2017-08-24)
文史撰稿人袁載譽,專注世界歷史、歐洲歷史
每當我們談論到二戰,總會有德粉跳出來說,希特勒輸掉二戰,日本這個蠢貨隊友功不可沒,平白無故去摸美國老虎的大屁股幹屌啊!1941年偷襲珍珠港真可謂害人害己。
對此小袁最早持有相似觀點,日本主動出擊打美國,區域性上是解決了自己彈盡糧絕的問題,但就整個軸心國戰局來說,是個十足的昏招。
此舉將擁有當時最強悍工業體系的美國徹底推入英法德懷抱,使軸心國和反軸心國的國力天平瞬間傾斜到了反軸心國這邊,從數字上提前宣佈了日德意等軸心國的死刑。
但當小袁看到英美解密的這份名叫ABC-1計劃的檔案後,小袁無奈感嘆就二戰日本是不是真坑了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問題需要再想想,我們之前過度高估了日本偷襲珍珠港對美國參不參戰問題的作用。
雖然1936年美國國會制定了《中立法》,要求美國政府不得參與未來任何的歐洲戰事,但是當納粹德國在1940年5月10日跨過阿登山脈,僅用39天就滅掉了號稱“歐洲第一強國”的法國時。
美國政府慌了,它怕歐洲大陸成為一個統一的大帝國,以那時歐洲整體的資源和科技水平,美國還沒有信心可以在其統一後和它對抗,一個四分五裂的歐洲更符合美國利益。
為此立馬給英國人送去大量軍用物資,當然美國政府會說這是民間商人的自發行為,不代表美國政府的最終態度,美國政府很恪守自己的“中立法”。
與此同時美國、英國的軍界高官開始高頻率的互動了起來,且在英國人的要求下,雙方在1941年3月前後搞出了一個ABC-1計劃,ABC-1計劃明確了假如美國參戰了,該怎樣打這場世界大戰。
計劃中明確規定“大西洋和歐洲地區被認為是決定性戰場。美國軍隊的主要力量將使用於該戰場”、“如果日本參戰,在遠東的軍事戰略將是防禦性的,美國無意加強它在遠東現有的軍事力量……”
簡單點說就是美國政府早就下了決心要打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定在歐洲打希特勒。至於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不過是美國政府堵國內“孤立主義”的塞子。
沒有珍珠港還會有千千萬萬個瑪瑙港、鑽石港。只不過美國政府沒有想到日本的海軍這麼厲害,原本計劃以菲律賓為防禦中心拖住日本就好,不料日美1941年12月開始打,次年5月9日菲律賓就淪陷了。
日本聯合艦隊甚至一度將美國太平洋艦隊完全封殺在太平洋海域,致使美國不得不摒棄跟英國一起謀劃的ABC-1計劃,它要齊頭並進,太平洋戰場與歐洲戰場同時發力。偷襲美國的是日本,假如美國對日不夠強硬,卻去給歐洲人擦屁股,是很難說服國內的普通民眾。
且由於是同時,雖然美國國力強悍,但總體上來說,也得減少在歐洲的軍事部署,平推下去日本偷襲珍珠港不但沒有害希特勒,還間接的幫德國延壽最少幾個月。(全面二戰 英美俄大聯合 第二期)
(2017-09-20)
文/寂寞的紅酒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全球性戰爭。在戰爭中,以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英蘇中為首的同盟國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戰爭最終以軸心國的失敗而告終。戰爭結束後,美英和蘇聯就雙方在二戰中的貢獻爭論不休,雙方都認為自己在抗擊法西斯戰爭中出力最多。那麼雙方究竟誰的功勞更大?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雙方都是抗擊法西斯的主力,缺一不可,都為抗擊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重要貢獻。不過真要給雙方貢獻定個調,那肯定是美英的貢獻大。
第一,從
1939
年
9
月德國入侵波蘭挑起世界大戰到
1941
年
6
月蘇德戰爭爆發,一直是英法在抗擊德國,準確來說是英國自己,法國僅僅抵抗了不到
40
天就投降了。英國以一己之力單挑德國和義大利兩大巨頭,雙方打了個難解難分。英國成功的把德國困在了歐洲大陸,憑藉遼闊的殖民地和雄厚的家底和德國耗了兩年,兩年間幾乎把家底都打光了,所以丟掉了世界霸主地位。而當時的蘇聯不僅沒有參戰,反而趁火打劫,吞併了波蘭,還向德國提供糧食、礦石等各種資源,幫助德國打二戰。
第二,二戰開戰後,蘇聯被德國打的一潰千里,差點亡國,關鍵時刻是美英用物資將蘇聯救了回來。美英向蘇聯援助的武器和物資多的嚇人,不是美英幫助,蘇聯根本撐不過
1941
年的冬天,也不可能完成工業的轉移。蘇聯負責工業轉移的行動負責人柯西金(後來蘇聯的部長會議主席,即總理)說,在工業轉移過程中,主要是靠美英幫助完成了轉移,在新工業區尚未投入生產的
13
個月中,蘇聯幾乎全部依賴英美援助的武器和物資,尤其是美英援助的技工、機床和先進技術對蘇聯影響深遠。可以說,沒有英美的幫助,就沒有蘇聯的抗擊法西斯。
第三,在二戰中,英美負責西線,蘇聯負責東線。雖然蘇聯抗擊了德國的大部分陸軍,但美英抗擊了德國
70%
的空軍,
40%
的陸軍以及全部的海軍,以及透過轟炸摧毀了德國
70%
的工業生產能力和大部分煤鐵、石油等礦場,否則蘇聯肯定會被德國推平。此外,英美抗擊了日本
100%
的海軍,
90%
以上的空軍,一半以上的陸軍,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其實大部分是美英在太平洋消滅的,還有義大利,完全是美英獨立消滅的。所以美英的貢獻要比蘇聯大得多。
(2017-08-22)
導讀 手繪的打飛機玩過了沒?9月28日,哆可夢旗下平臺9187《小飛機大戰》將於iOS平臺首發,塗鴉畫風讓玩家重拾童趣,實時對戰操作至上,引領手遊輕競技新風尚。 手繪畫風 童趣十足 是否記得小時...
手繪的打飛機玩過了沒?9月28日,哆可夢旗下平臺9187《小飛機大戰》將於iOS平臺首發,塗鴉畫風讓玩家重拾童趣,實時對戰操作至上,引領手遊輕競技新風尚。
手繪畫風 童趣十足
是否記得小時候的那個炎熱夏天,你坐在教室裡,百無聊賴的在作業本上畫著些什麼,隨心所欲的簡單勾勒,一架小飛機就躍然於紙上?是否記得,你曾經也跟小夥伴們撕掉作業本的一頁頁紙,幾經翻轉折疊就能變出一架紙飛機?而哆可夢旗下平臺9187《小飛機大戰》的即將首發是否讓你重拾這些曾經的記憶呢?
遊戲畫風的特色就是輕鬆寫意而童趣十足,戰鬥即時重新整理的畫筆勾勒,讓玩家們深深地體驗到與眾不同的視覺衝擊。從開始到結束,整個介面都充滿了清新的塗鴉風格,難免會讓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錯覺,彷彿就是自己在一筆筆地勾勒出小飛機戰鬥的畫面。如此奇特的遊戲風格,用周董的歌詞總結,就是童年的紙飛機現在終於飛回我手裡。。。。。。
操作簡單 快速上手
哆可夢旗下平臺9187《小飛機大戰》對玩家操作的要求並不高,上手非常快。螢幕搖桿控制小飛機的飛行方向,可加速追擊敵人,也可以朝射擊方向發射各種威力十足的彈藥。包括螢幕搖桿在內,玩家只需操控三個按鍵即可玩轉整局對戰,這就最大限度將輕競技的優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小飛機大戰》的遊戲機制簡單易上手,對絕大部分的玩家來說是十分友好的。遊戲門檻低,就意味著人人可玩,人人可體驗,從這方面看來也是非常符合遊戲的特色,休閒娛樂與競技並存。此外,一局遊戲對戰的時間也不長,玩家可以在自己碎片化的時間裡得到充分的體驗與娛樂。這樣的遊戲,時不時的玩上一把還不是美滋滋?
玩法多樣 暢享樂趣
哆可夢旗下平臺9187《小飛機大戰》的玩法多樣,包括了傳統意義上的PVE和PVP,PVE有挑戰模式,其中挑戰模式一分為三,分別是“BOSS挑戰”、”無盡模式“、”瘋狂無盡“,成功挑戰後,玩家會獲得豐富的道具獎勵。因此很多玩家都會選擇從挑戰模式入手,藉以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術。
PVP則包括多人模式與亂鬥排位等等,跟其他玩家同屏競技。套路與意識流齊飛,騷操作與硬實力共長天一色。新手入門,透過簡單而快速的透過訓練模式之後,玩家即可與玩家展開經典IO模式的競技。快速匹配對手,開局就是懟,見面就是幹。小小手繪飛機也能玩出血性與激情,這才是最穩的!
關於《小飛機大戰》:
《小飛機大戰》 是一款創意十足、操作簡單、畫風呆萌的休閒娛樂IO類飛行射擊手遊。實時飛行競技,激發PK最潮流;獨特塗鴉手繪畫風,童趣與創意並存;上手簡單玩法多元,以小吃大戰出新高度。多人團戰模式,紅藍雙方一決高下。更有無盡模式,掃射一切飛機。讓你在碎片化的時間,玩一場最娛樂輕競技的飛機大戰!其即將引領手繪風尚,開啟機戰手遊新時代!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黑暗de戰鬥暴龍獸”:飛機大戰……
網友“saki1111”:手繪時期畫風好看。
(2017-09-25)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蘇中英法誰的貢獻最大?
首先,法國可以排除。作為歐洲老牌強國的法國只堅持了一個多月就投降了。之後數年間,法國與捷克斯洛伐克一樣,淪為德國的兵工廠和後勤保障基地,為德國提供了大量戰爭支援。
其次,在二戰中,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淪陷國土最多。中國為二戰做出的犧牲(死亡1800萬人,傷亡合計3500萬人)僅次於蘇聯,但由於工業實力和經濟實力的限制,對二戰的貢獻不如美國和蘇聯巨大。
那麼,美國和蘇聯的貢獻誰更大一些?
一,先來看一下兩國的傷亡人數和消滅敵人的數量。
二戰前,蘇聯的工業產值位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但是,蘇聯對戰爭的爆發時間估計錯誤,遭到了德國的突然襲擊,損失慘重。
蘇聯在二戰中死亡人數是2660萬人,傷亡合計達到4700多萬人,佔到了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德國在二戰中死亡總計為531.8萬人(含死亡的45.9萬俘虜),其中對蘇作戰死亡418萬人(含俘虜)。也就是說蘇聯消滅的德國人佔到了德國死亡人數的79%。
美國在二戰中共死亡40萬人,其中在歐洲和大西洋戰場陣亡25萬人(含傷病致死)。而消滅的德軍人數遠不及蘇聯。
二,參戰的方式和時間。
蘇聯與德國正面作戰,進行一次次艱苦卓絕的大會戰,甚至全民皆兵,參加城市戰、巷戰,淪陷區還有游擊戰,最終扭轉戰局。
蘇聯在開戰後把大量的工廠搬遷到烏拉爾工業區,這對支援蘇聯的持續作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蘇聯對德作戰的武器大部分都是來自後方的烏拉爾工業區,尤其是著名的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以及波波沙衝鋒槍。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對德國、日本、義大利宣戰,確立了“先歐後亞”的方針。
美國在歐洲和大西洋戰場以出動海軍和空軍為主,直到1944年諾曼底登陸才大規模出動陸軍參與對德作戰。
三,諾曼底登陸,美英開闢第二戰場。
敦克爾克大撤退和諾曼底登陸向來是英國美國宣傳二戰的重點,以此來暗示它們是二戰最大的功臣。
但是請注意諾曼底登陸的時間:1944年6月5日。
蘇德戰場的轉折點是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進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美英在諾曼底登陸時,蘇聯早就開始了大反攻,而且已經攻入德國本土。這個時候美英如果還不登陸,開闢第二戰場,德國就被蘇聯單殺了,勝利果實將落入蘇聯手中。
四,美國對各國的援助。
美國對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的援助佔60%,對蘇聯的援助佔32%,其他國家分享剩下的8%。尤其是美國對中國的援助,大多要經過英屬印度和緬甸,英國人會暗中扣下一部分,中國真正獲得的援助少的可憐。當然,即使很少,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二戰期間,美國對蘇聯的援助總量看起來比較大,總價值約100億美元,但對於巨大的戰爭消耗來說並不算多。甚至有人說美英不希望蘇聯迅速打垮德國,只是希望蘇聯不要倒下,最好是蘇德兩敗俱傷。
在蘇德戰爭最關鍵的1941~1942年9月,美國對蘇聯的援助量更小,根本不足以改變戰局。所以說,美國的援助對蘇聯戰勝德國的作用並沒有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美國的參戰本身就會對德國產生很大的心理打擊。
綜上所述,在蘇美英三國擊敗德國的過程中,其實蘇聯的功勞比美英要大的多。
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幾乎是獨自擊敗了日本海軍。考慮到二戰時期德國的國家實力和軍事實力遠遠超過日本,擊敗法西斯的最大功臣應該是蘇聯,而不是美國。之所以現在多數人都感覺美國功勞最大,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歐美媒體幾十年如一日的大力宣傳。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屠胡”:雖然不想說,但要承認功勞大肯定美國。
網友“青陽欣”:我只知道幫助中國抗日的是美國,投機最多的是蘇聯。
網友“U139275326”:是這樣,沒有美國蘇聯會被德國滅掉。沒有蘇聯,德國也滅不了美國。
網友“令狐秋”:盟國中,蘇聯是唯一承認偽滿洲國的。想一想,為什麼東條英機打美國不打蘇聯。
(2017-09-15)
據說光頭工作室為了推廣“全民飛機大戰”這款手遊,這次投資拍了一部飛機題材電影《空天獵》。
請來了,李晨、范冰冰等大咖拍攝;李晨飾吳迪,為王牌飛行員,范冰冰飾亞莉,為霸天狼女飛行員。
據透露殲20戰機將會出現在電影中,這意味著現今中國最先進戰機將迎來銀幕首秀。影片中空天一體的畫面令人震撼,完整的空戰體系,讓觀眾相當期待,完美的詮釋了守衛領空這一概念。
戰爭場面十分熱血,非常精彩,好多鏡頭都很震撼,目測會突破《戰狼2》的56E票房。
據說該電影於9月30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慶祝建國68週年。同時,光頭工作室會於9月29日在其主打手遊“全民飛機大戰”上架“霸天狼”國產戰鬥機,但駕駛員為“吳迪”或者“亞莉”暫未公佈。
什麼,你們竟然信了?哈哈,以上純屬扯淡,只是難得遇到一部空戰題材電影,小帥希望作為打飛機愛好者的我們,能夠走進影院支援這部電影。
小帥個人認為光頭真的可以接了這部電影的廣告,題材非常對路,有木有。當然,賺到錢了記得新機全免,別再坑鑽石了。
回到正題,小帥個人覺得新戰機應該是9月29日上架,應該是國產戰機,可能是一架跨時代的全面型戰機。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平民飛機”:棒棒噠
(2017-09-18)
如果要選出今年最火熱的型別片,軍事題材電影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吳京導演的《戰狼》已經給我們看到屬於這型別電影的特點:硬朗的氣概、跟國際接軌的工業水平和飽滿的愛國情懷。
但是,還不夠。
對於許多觀眾來說,《戰狼》只是展示了我泱泱大國強大國力的一部分;
而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大概會給到我們看到不同的一面——
《空天獵》
Sky Hunter
我所說的不同,是指《空天獵》的題材,它把鏡頭轉向影視劇中少有人涉及的軍種:空軍。
《空天獵》講述的是我國一支神秘的空軍頂級團隊:霸天狼;
吳迪(李晨飾)和亞莉(范冰冰飾)等人透過層層嚴格的考核,成為了霸天狼秘密基地的一員。
在此時,吳迪的好友浩辰(李佳航飾)卻在任務中陷入一場境外戰亂的陰謀。
境外恐怖分子不僅挾持了人質,手中更拿捏著關係到整個亞洲地區安全的彈道導彈。
而拯救人質、解除導彈危機的重任便落在霸天狼身上。
《空天獵》之前,著手在表現空軍的影視作品其實少之又少;
印象裡遠的有《沖天飛豹》,近的也都是2011年的《殲十出擊》;但這兩部電影的內容形式上又有著較大的保守,都只是在演習。
《空天獵》表現的是:實戰。
而在表現空中實戰的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是如何去呈現最真實最震撼的畫面。
真實的解決方式是實拍;
劇組共輾轉國內外13個省市勘景、取景,總行程長達33405公里;攝影師也登上軍用運輸機,在萬米高空完成近距離空戰航拍。
震撼則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空天獵》的拍攝得到軍方極大的支援,不僅有專家進行指導,更重要是影片中出現的戰機;
殲10C、殲11B、殲20等現役空軍最新戰機,還有許多陸戰裝備將第一次直接粗暴地擺在大銀幕。
另一方面因為有了軍方的支援,片中許多戰機的特技動作也都是直接上;
比如在預告片裡就能夠看到的桶滾機動、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桶滾”機動
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這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是科普長見識,對於軍迷朋友來說,絕對算過年了。
迴歸到影片表演上,其實參演的演員看起來還蠻有意思的;
可以說是老少皆有:老戲骨飆演技,年輕演員有突破。
王千源、吳秀波和王學圻自不必說,本身就是演技保障;
令人驚訝的是李佳航;
這位演員在觀眾心目中,最深刻的當然是《愛情公寓》中那個蠢賤蠢賤的張偉,然後還有那個演崩了的爾康。
不過在預告片中幾個一閃而過的鏡頭裡,李佳航的角色情緒釋放很是到位,感染力十足。
而范冰冰的軍裝扮相看起來也是讓人耳目一新;
當然最重要的是第一次當導演,也是本片主演的李晨。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李晨來導演這部電影,心裡還是有些懷疑;
但我發現了個小細節,回顧下李晨以往的作品,軍旅戰爭題材的影視劇都質量上佳,口碑也不錯。
最出彩的是十多年前《士兵突擊》裡那個平易近人的吳哲:
“平常心、平常心。”
還有《生死線》裡的龍文章、《絕密押運》裡的“問題學生”陶濤、《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張立憲都讓人印象深刻。
不難看出,軍人世家出生的李晨對軍旅題材影視的熱愛,也始終堅持著在這一條路上開括;
《空天獵》是他的圓夢之作,一切的付出在他心裡都是值得。
李晨曾經在採訪中如是說道。
而這樣一個有赤忱之心的導演拍出來的作品,情感大抵也是真實而且誠摯的。
《空天獵》中戰機與僚機間的戰友情、還有真摯的愛國情懷,大概能夠帶給我們熱血以外不同的情感。
“如果不能為了人民而戰,那還能為了誰?!”
(2017-09-20)
隨著材料、技術、工藝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突破,困擾中國多年的航空發動機研製已經不再是難題。看到中國航空發動機取得的巨大進步,世界主要軍備強國開始主動改變態度,主動嘗試合作中國。烏克蘭拿來了所有的發動機技術,俄羅斯也把自己的得意的航空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等提供給中國,就連一貫堅持封鎖的美英也拿出自己的超級發動機求合作。
據《航空週刊》網報道,英國羅羅(Rolls-Royce)公司新款“超級風扇(Ultra Fan)”引擎變速箱已經在德國達勒維茨完成臺架實驗,由於搭載一臺更強大的變速箱,輸出效率達到7萬馬力。該公司首席技術官員稱,採用下一代“超級風扇”引擎替代動力變速箱之後,這款航空發動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齒輪傳動渦扇發動機,,將來可以裝配到波音787和空客380等大型客機和運輸機上。
這款發動機到底有多大威力呢,打個簡單的比方便可知道,動力變速箱設計的最高輸出功率將達10萬馬力,搭配新型變速箱後的超級風扇引擎滿載功率相當於100輛F1賽車的總合。要知道F1賽車可是以動力強勁著稱的。根據預期這款全新的發動機將於2025年面世。
英國《每日快報》網站指出,
這種新型的發動機
採用最新核心結構以達到最大燃油效率和低排放功效,
碳鈦風扇葉片和複合材料殼體的使用減少了重量,
陶瓷基複合材料(CMC)耐高溫、所需冷卻空氣少,
有效功率齒輪傳動專門為未來的高旁通比發動機而設計。
這款發動機不僅動力強勁而且能效高於傳統發動機25%以上,但是這個大傢伙可不是好玩的,那就是其較高的價格。
英媒指出,其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就高達13億英鎊,並且這種高投入還要持續至少10年,如果不能大規模量產那麼單個發動機的價格將是驚人的。英媒指出僅僅依靠英國的市場顯然是不夠,必須緊緊抓住中國這個未來最大的航空市場。英媒希望主動與中國進行航空發動機合作,在確保核心技術不外洩的前提下,採用汽車企業合作方式,讓這款航空發動機儘快佔領中國市場。
對於英國媒體的想法,美國媒體也給予了肯定和讚揚。美媒建議中國放棄自主研發的自己的大型客機發動機,直接使用羅羅公司和美國通用公司的航空發動機,因為美英在民用航空發動機上一直沒有實施技術封鎖,採取較為開放的態度,中國不用擔心美英不提供發動機的問題。
但是深受美英等西方國家合作之害的中國,這次對於美英的提議直接進行拒絕。這次主張造不如買的專家也沒有提出太多的異議。雖然民航發動機美英等航空巨頭不實施禁售,但是核心裝備始終被他國掌握,心理總是不踏實。自己獨立研發,就算質量沒法與歐美的超級發動機相提並論,但怎麼說也是自己的,自己俄航空發動機用著心理踏實。正如別人的孩子再優秀那也是別人的,自己的孩子就算不優秀但也是自己的一樣,擁有自己的航空發動機是必須的,不能為了一時的便利再放棄自主研發。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大漠清泉”:眼看我們的發動機要成功了,以前忽悠我們的,運10的老套路又來了。
網友“冷淪聰”:這些磚家當然是磚家,不過,他們是吃人飯不做人事,不講人話的專坑中國的磚家,專幫敵人的漢奸賣國賊!
網友“顓孫儀”:去你大爺,還以為中國是三歲小孩了?
網友“仲孫愛”:主張造不如買的哪個專家就是個混蛋,你是那門子的專家,什麼都買要你這狗屁專家幹什麼,美國英國老又來坑我們不讓我們自己造高價買他們的一輩子牽著我們鼻子,當年運10就是被美國麥道坑下馬的,絕對不能聽美國的,它是我們的天敵
網友“簡單愛”:靠,當年運10的事才幾年啊?真當我們錢多人傻啊?
網友“飄”:運十套路,等我們放棄了,他們又找個油頭不合作了,找誰說理去。
網友“今年風在吹”:大眾汽車就是個例子。合作這麼多年。國內汽車行業好吃懶做,一流技術留在國內。把淘汰落後的技術給中國。三大件能夠自己研製的寥寥無幾。
網友“雪線之上”:該接受教訓!
網友“風兒何處飛”:凡事美帝不封鎖的技術我們一樣沒搞好,凡事美帝封鎖的技術我們一樣搞出來,還把他們所謂的技術弄成了白菜價格。漢奸真正的可惡!
網友“雷萬東”:看看一汽等等國企汽車吧:當年的市場換技術,換成了今天的不思進取,再看看比亞迪和吉利吧……千萬不能相信西方那一套糖衣炮彈,先給你點甜頭,給你下個套,等我們失去自主研發能力的時候,想怎麼宰你就怎麼宰你,到時候想反抗也沒能力了。特別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事情。
(2017-09-08)
【本文為作者向察網的獨家投稿,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轉載請註明來自察網(www.cwzg.cn)
,微信公共號轉載請與我們聯絡。
】
近期,隨著電影《敦刻爾克》在中國上映,很多中國精英紛紛藉機吹捧敦刻爾克戰役對二戰的偉大作用。包括某著名以愛國自詡的軍事評論員都表示:“諾蘭視角獨特,他看到了有一種勝利叫撤退,如果沒有敦刻爾克40萬人大撤退,就不可能有後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
其實,這種視角在公知那裡一點兒都不獨特。例如,不少臺灣國民黨人都表示:“有一種勝利叫撤退,如果沒有1949年國軍成功轉進臺灣而一直留在大陸,今天大陸就絕不會有這麼多崇尚民國範兒的果粉。到了今天,我們才能真正看出當年常公放棄大陸的高瞻遠矚……”臺灣的歷史教科書上也長期設立“金門大捷與勝利轉進臺灣”的重點內容。
不過,筆者在這裡並不想說太多題外的話。僅就對敦刻爾克和斯大林格勒兩個重大戰役上西方專家與親西方的公知們怎樣利用話語優勢把大敗說成大勝,把大勝說成大敗來胡亂歪曲解讀歷史的。
所謂敦刻爾克大撤退,其實就是1940年5月份希特勒進攻西歐的時候,英法聯軍在西線一敗塗地,最終在敦刻爾克一帶組織了40萬人的撤退。結果有338000人成功撤回英國,包括英軍215000人,法軍9萬人,比利時軍隊33000人。與影視作品中敦刻爾克撤退冒著槍林彈雨的艱險不同,事實上大多數人能夠成功撤退是因為希特勒在5月24日下令停止進攻了。有人說希特勒下達這個命令是因為當時裝甲部隊過於疲憊,也有一些人說希特勒認為如果要是放英國撤回本土就能夠與英國實現和解,以便集中力量同蘇聯展開決戰。
筆者認為後者的可信度還是更高一些的,因為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後不久,英國的丘吉爾等人馬上拒絕了戴高樂等人增加海空部隊幫助法國同德國作戰的建議,隨後藉口法國政府的要求將撤出的大部分法國軍隊送回法國作戰,結果當然是很快全軍覆沒了。這些很有可能是給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放過英軍一馬的回禮。至於後來兩個國家沒有談成,無非是因為英國還在大西洋上具有一定的海空優勢,而希特勒一方又要價高了些而已。
不過,即使敦刻爾克大撤退不是英國同希特勒的一場交易,其在二戰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首先,英國從來不是一個以地面部隊見長的國家,二戰之中地面部隊也從來沒有過什麼像樣的戰績,而敦刻爾克撤退中撤出的基本上都是地面部隊。其次,這些地面部隊僅僅是人員撤出來了,所有的重灌備全都丟給了德國人,而二戰初期還沒有經過大量人員消耗的情況下,撤出一些在戰場上丟盔卸甲的傷殘部隊對於英國本土陸軍人員的補充作用還未必能夠彌補上這些人散佈的“德軍不可戰勝”這類神話對英軍士氣的打擊大。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這些人員也沒有多少人。
要知道,敦刻爾克撤出的英軍一共只不過有215000人,而一個半月的西歐戰役當中,僅德國殲滅的法軍部隊就有300萬人(包括投降)。一般認為,法軍比同等規模的英軍地面部隊戰鬥力要略強一些。也就是說,僅僅在包括敦刻爾克戰役在內的西歐會戰中,德國平均三天就能夠滅掉一支撤出的英軍,僅消滅掉的法軍部隊就相當於英軍撤出部隊戰鬥力的15倍以上。綜合以上幾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敦刻爾克對二戰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了。
其實,說句不好聽的,即使敦刻爾克大撤退沒有實現,所有的英軍被包了餃子,結果也和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實現不會有什麼兩樣。要知道,和希特勒在東歐蘇聯不斷的進行喪心病狂的大屠殺不同,德軍在西歐從來沒有進行過對戰俘和平民大規模的屠殺,因此也不太可能把這些英國人都殺了。同樣,當時戰爭剛開始,德國並不缺乏勞動力,缺的是糧食,把這些人長期養著也只能是浪費糧食。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作為德英議和談判的一個前提條件,德國把在敦刻爾克海灘上俘虜的20多萬英軍戰俘一個不剩的放回英國國內。然後就是西方的導演們70多年來不斷的拍攝關於“丘吉爾在談判桌上大勝希特勒,成功營救回20多萬戰俘為贏得二戰奠定基礎”的故事……
至於被西方人吹上天的諾曼底登陸等戰役更是一個笑話,1943年至1945年西線的大體情況是這樣的:在1943年蘇聯困難的時候天天求著西方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美英一直強調沒有做好準備登陸,按兵不動。到了1944年夏天,蘇聯已經把德國的精銳部隊消滅的差不多的時候,已經不希望美英在法國登陸了,認為單純依靠紅軍的力量也完全可以解放巴黎和整個歐洲。結果此言一出,把美英嚇得馬上在諾曼底登陸。希特勒得知美英成功在諾曼底登陸之後非常高興,多次表示希望單獨同美英議和,然後聯合進攻蘇聯。為了表示誠意,其把主力部隊全都拉到了東線,西線只是弄了一點老弱病殘象徵性的抵抗。可是美英誤認為是德軍戰鬥力不強,因此拒絕了希特勒的請求。後來,希特勒在1944年底到1945年初又發動了一次阿登戰役,結果少數老弱病殘居然把美英打得丟盔卸甲。丘吉爾趕緊哀求斯大林東線發動攻勢,斯大林本來由於美英的無恥作風不想管,但是後來考慮到按照美英沒有下限的一貫做法,如果真讓德軍把美英趕下了海,很可能會導致美英聯合德國進攻蘇聯。於是,蘇聯在東線發動大規模攻勢,使得德國從西線又把本來就不多的老弱病殘部隊抽調了一部分前往東線,才使得美英聯軍沒有鬧出第二個敦刻爾克大撤退……也正是因為這些鐵的事實,決定二戰後世界格局的雅爾塔會議是在蘇聯召開,而不是在美國或英國召開。三巨頭在會上爭吵時,斯大林說得最多的便是:“如果不是蘇聯摧毀了德軍的全部精銳,你們誰能夠打得過希特勒……”而羅斯福和丘吉爾一聽到斯大林這種話,馬上面紅耳赤,趕緊讓步。
可惜的是,經過戰後幾十年來西方諸多反共文人的生花妙筆,美英這兩個借二戰之機一方面大發戰爭財,另一方面靠同納粹德國勾勾搭搭迫使蘇聯同意它們下山摘桃子的流氓國家卻被描繪成了戰勝希特勒毫無爭議的主力軍乃至救世主。
當然,在重新書寫二戰史的過程當中,蘇聯公知也一樣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現在很多人認為蘇聯邦達列夫等的《解放》是關於衛國戰爭最好的電影,但實際上真正的傑作是二戰結束後不久巴甫連柯的《攻克柏林》。這部電影真實的反映了二戰中蘇聯青年一代的心態。其有好多蘇聯青年戰士遭遇到困難時,一想到斯大林就精神百倍,高喊著:“為了斯大林,衝啊”之類的場面。但是,在斯大林去世以後不久,這部電影就由於所謂“宣揚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而被禁播。此後,所拍出的所有衛國戰爭電影中,都必須得有關於斯大林與個人崇拜的嚴重錯誤及不良影響內容,甚至連斯大林格勒也改了名字。在這種情況下,輿論場中攻擊二戰中蘇聯表現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多了。
在這方面,最重要的開創者是蘇聯作家格羅斯曼。其在斯大林時期寫了一部關於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長篇小說《為了正義的事業》,結果在斯大林去世以後被視為“粉飾現實,把社會塗抹成一片玫瑰色”的平庸之作遭到批評。於是,格羅斯曼吸取了教訓,在1956年蘇共20大後進行了180度的大轉彎,寫了一部長篇小說《生活與命運》(在中國80年代也被譯為《風雨人生》)。小說宣稱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德軍戰勝了蘇聯。其強調,“斯大林格勒戰役毫無新意,毫無值得驚奇之處。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包圍德軍,不過是重複原始人狩獵已經使用過的原理,甚至連狼也知道包圍羊群。相反,倒是包圍圈中的德軍雖然最終絕大部分被殲滅,但是在整個戰役過程中表現出了精湛的指揮藝術。未來人們回顧這段歷史時,記住的勝利者必然是德軍而不是蘇軍”。而且小說完全否定衛國戰爭的正義性,強調希特勒與斯大林都是極權主義統治,而且斯大林的殘酷性遠遠超過了希特勒,希特勒在這方面最多隻不過算是斯大林一個不成器的學生。因此,美英與德國的交戰是正義的,蘇聯與德國的交戰是非正義的,就算美英打得不如蘇聯好,也一樣應該是美英聯軍貢獻大,諸如此類。
因此,連赫魯曉夫等人也感覺格羅斯曼走的太遠了,當時蘇聯並沒有發表這部作品。不過,1988年戈爾巴喬夫時代《生活與命運》正式發表。其和帕斯捷爾納克否定十月革命的《日瓦戈醫生》發表被蘇聯公知吹捧為“1988年文學界的兩件大事”。而且格羅斯曼受到的吹捧甚至更勝一籌,《生活與命運》被不少公知說成是“第一部正確解讀了衛國戰爭,特別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文藝作品”,“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事實上,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之所以成為文學經典,恰恰是其中洋溢著的愛國主義激情。如果要是像格羅斯曼那樣把拿破崙兵敗莫斯科硬說成是拿破崙取得了大勝,那麼這部小說只能成為歷史的笑柄。不過,格羅斯曼對衛國戰爭的攻擊還是對蘇聯解體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在蘇聯解體以後,艾特瑪托夫、阿斯塔菲耶夫、瓦西里耶夫、巴克蘭諾夫、貝科夫和格拉寧等諸多蘇聯文學名家紛紛接過了格羅斯曼的話語,極力渲染戰爭的恐怖,把斯大林格勒戰役等一系列蘇軍取得輝煌勝利的戰役說成是蘇聯紅軍的慘痛失敗和德軍的勝利。這一切與西方《珍珠港》和《敦刻爾克》等眾多把美英大敗說成大勝的作品交相輝映,最終重構了二戰的歷史。
回首這些輿論話語對二戰歷史重新書寫的情況,我們就可以明白話語權對於現實有多麼大的影響。西方人與蘇聯公知可以把敦刻爾克英軍的大敗說成大勝,也可以把斯大林格勒蘇軍的大勝說成大敗。這為推動蘇聯的解體和俄羅斯的衰敗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今天,看看中國影視作品與歷史專家們吹捧國民黨的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慘敗的戰役,卻拼命攻擊解放了一億人的八路軍、新四軍等等表現,難道不是與那些人如出一轍嗎?
【鹿野,察網專欄作家】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131957636”:笑了,我管你是撤退還是逃跑,我只記得英國豬把中國最精銳的遠征軍給坑死在緬甸了,本來一起夾擊日軍結果尼瑪遠征軍剛到陣地都沒佈置英國人就跑了還把重武器全部扔給日本人害得遠征軍被左右夾擊
網友“U54783883”:敦刻爾克算個屁
網友“U169052474”:歐美的無恥告訴我們,會忽悠才是至理!
網友“U122640836”:看到那些吹捧敦刻爾克的帖子,都是直接舉報的
網友“U45897900”:打的好不如吹的好
網友“U106839318”:英軍贏了關我屁事,斯大林輸了關我屁事。我想說當時中國遠征軍死活英軍管過嗎。
(2017-09-12)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