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近日,幾大主流外賣平臺針對商戶費率進行了透明化改革,從固定的佣金拆分為較低的技術服務費和履約服務費。將履約服務費細化為距離、價格、時段三個部分,並且根據距離的遠近和價格的高低收費,類似於計程車打表。對於3公里以上的訂單和深夜凌晨等特殊時段,採用階梯式收費。相比以往,新的模式更為透明合理,對使用者沒有影響。(澎湃新聞)
在使用者“外賣”習慣固定化,頭部平臺不斷坐大的前提下,餐飲商家早就是弱勢的一方。它們沒有自建渠道、沒有議價權,而只能忍受外賣平臺“高抽成”叫苦不迭。時至今日,外賣平臺丟擲的商戶費率透明化改革,正是基於這一大背景。
之前,平臺收取的佣金抽成是固定的,一般是客單價的20%左右。調整之後,平臺配送佣金抽成,將按照距離、價格、時段綜合計費。這波操作,貌似是技術層面的修正,其本質實則還是重新劃分利益的過程。只是我們並不確定,平臺和商家,誰將分得更多的“蛋糕”。但,考慮到平臺擁有天然的演算法優勢,以及建立在大資料基礎上的精算策略,其大機率是不會吃虧的。
新計費方式的實施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觀察,然而可以預見的是,在新的遊戲規則下,那些低客單價的、遠距離配送的外賣,必然會被抽取更高比例的“佣金”;與之相較,近距離高客單價的商家外賣,其實際抽成比例將明顯降低……這相當於是重構了餐飲外賣的激勵方向,也即那些低端的、走量的、廉價的“小散餐館”“流量店”將付出更多費用繼而遭到壓制;而那些中高階的、規範化、知名化的“大店”,則有望降低邊際成本從而獲得更多競爭優勢。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貌似的是抽成費率改革,其實質指向,卻是“供給側改革”,是為了推動外賣平臺上游供應鏈的升級。置於現實語境下,此舉無疑是有必要的。畢竟,一段時間以來髒亂差的餐館充斥外賣市場,構成了嚴重的安全風險。可是,同時也必須意識到,所謂的“升級”“最佳化”,絕不該成為洗牌、漲價的藉口。那些物美價廉、規範經營的餐飲小店,如何不被新規則誤傷,如何在新規則下健康發展,這些都是有待於在實踐中進一步思考和完善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