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佛教雖說不是中國本土宗教,但從其傳入中國至今,便在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玄奘取經、鑑真東渡等關於傳授佛教的故事更是被人們廣為流傳。
佛教對中國的貢獻
佛教自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後,隨著統治者的認可,在經過了一系列長期的發展和演化,也形成了我們現在認知的有本土化色彩的宗教。但佛教也只是一種宗教信仰,它的傳播與發展對我國的哲學、文化、藝術等領域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佛教的"緣"促使人們更加用心的鑽研事物的本質;佛教的"孝"教化人們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佛教的佛典奠定了中國翻譯文學的基礎;佛教的寺塔為中國古代建築提供了珍貴的經驗。
也正是佛教對社會穩定做出的巨大貢獻,使其自身的傳承更加容易被統治者扶持,被大眾所接受,這也導致許多人選擇走入寺廟,敬香、還願、祈求安康。
少林寺與佛教
在眾多佛教寺廟中,少林寺絕對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上個世紀後期,李連杰的一部電影----《少林寺》風靡大江南北,電影中嵩山少林寺也成為大家心中的佛教聖地。
少林寺始建於孝文帝時期,起初是崇信佛教的北魏孝文帝為了安置印度的跋陀尊者而建,後來經過歷代方丈的不斷髮展與努力,少林寺也逐漸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禪宗祖庭。
而在朝代的興亡更替之中,少林寺也與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建立起了密切的聯絡。他們頌揚佛法,教人順從,幫助他們穩定統治,而作為統治者也自然會恩寵有加。隋文帝時,便曾賜少林寺田百頃,少林寺也因此而名顯天下。及至唐初,少林寺還有十三武僧救秦王李世民故事,這樣的幸事,不僅讓少林寺備受重視,發展成天下第一名剎,還帶來了萬千香火。
除了佛教禪宗祖庭之外,少林寺武僧也成為了追捧的物件。少林寺的歷代武僧對武學不懈的鑽研,也讓少林寺的諸班武藝天下聞名,藉由此少林寺的功夫不僅成為了各位作家筆下的素材,也同時讓世界各地的武者心生嚮往。
現在的少林寺每天香火繚繞,既成為了中國佛教弟子學習的殿堂,也成為了普通百姓心中的旅遊勝地,同樣也為傳承中國的佛學作出了巨大貢獻。
釋永信的少林寺經營模式
而少林寺能有今日的成就,現任方丈釋永信可以說居功至偉。俗名劉應成的釋永信,八十年代初期在少林寺出家為僧。隨後1984年,在雲遊歸來之後,他開始主持少林寺的日常事務,1987年時更是成為了少林寺的方丈。
不過,與傳統的寺廟講求清修不一,釋永信開始走出了一條"他途"。
在我們的印象中,僧人就是每日吃齋唸佛,終生青燈古佛為伴,不問世事。但是釋永信卻以其獨特的目光抓住了網際網路的機遇積極宣傳少林寺,並將少林寺的知名度提升了一個臺階。
1996年,中國剛剛開啟網際網路世界,少林寺便已經成立了官方網站,網頁上還有多種語言可供選擇。而網站的管理員,還是少林寺中的武僧。
這種現代化的宣傳模式,讓少林寺在國內、國外的熱度與日俱增,也更加貼合了現代社會的發展,這也讓少林寺從眾多寺廟中脫穎而出。
而且就在這樣的舉動已經引人非議的同時,釋永信又像一些大公司在各地設立分公司一樣,藉助少林寺與日俱增的知名度,在紐約、洛杉磯等地設立了少林寺分寺,更是在澳洲地區重金購買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專案,蓋寺廟、建學校,這一系列神操作,甚至使少林寺在國外站住了跟腳,打開了國際"市場"。
釋永信的爭議
樹大招風似乎是社會上的定例,而釋永信的種種舉措,在讓少林寺以及他蜚聲海外的同時,卻也讓他備受質疑。其中,第一個就是有關他貪汙上億香火錢的說法。
我們知道,到寺廟中上香、還願、求福等活動,必不可少的就是香火錢。這也是信眾們表達虔誠的一種方式。作為佛門聖地,少林寺的香火錢自然不用擔心,有報道指出少林寺這一方面年收入便達到億元規模。
而如此大的一筆資金又花到哪裡去了呢?這也引起了大眾對於釋永信貪汙消火前的猜測。
這種質疑更是隨著2014年的一紙訴狀甚囂其上。
2014年時,少林寺一紙訴狀將當地的政府告到了法庭,原因是當地政府向少林寺索要門票分成,僅分成部分便達到了4970萬。這樣的數字背後,可以想見少林寺香火錢過億的說法,並不是妄言。
面對流言蜚語,釋永信回應道,雖然佛家講究四大皆空,但畢竟身在俗世,各位僧侶衣食住行,以及寺內的各種日常開銷也是一筆天文數字;並且寺內在維修文物花費也不在少數,而且少林寺還會拿出一部分用作慈善。而釋永信在談及自己的工資時,更是說自己每個月只有700塊錢月薪。
經濟糾紛剛剛告一段落,關於釋永信生活作風問題的言論便甚囂塵上,破色戒、有私生女、擁有雙戶口等針對釋永信的傳言席捲全國,曾經的弟子加上寺中人員的舉報讓國人對釋永信的傳言產生了懷疑。
為了調查事件真相,河南甚至專門成立了調查組。好在釋永信沒讓我們失望,這一切傳言都是汙衊之語,釋永信沒有私生女,也沒有作風問題,至於釋永信所說的每月700元花費,也得到了證實。
總結:
從佛教傳入中國再到中國化,少林寺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作為方丈釋永信用有別於古代的方法讓少林寺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有了極高的聲望。
如果從傳統的角度來講,釋永信這些做法顯然與佛教講求的清心寡慾、無慾無求格格不入,但不可否認的是,釋永信用這種入世的方式為傳揚佛教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