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個痴迷短期快感的“小惡魔”,也有一個專注“自我價值”的小天使。日常得到更多滿足的那一個,就會成為你的“習慣”和“精神面貌”。
貌似從去年開始,“表演類”的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地闖入了大眾的視線。無論是網際網路平臺,還是各大衛視“齊上陣”,看起來,這是個好事,一方面來說,這是行業“欣欣向榮”的表現,還有就是資方的視角已經從“流量明星”逐漸轉向了“實力派”演員了。觀念的轉變讓更多不為人熟知的演員被觀眾們認識並認可。
去年末,演員李曄做客後浪劇場,聊到他發現 學生們普遍認為,藝術太“難”了。因為沒有所謂的“條條框框”去衡量“好”與“不好”。正所謂,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種哈姆雷特。
對這樣的困惑,在舞臺上和鏡頭前已經實踐了30年的李曄則希望給學生傳達這樣一個觀點——表演是一門藝術,但首先是一門“技術”,是有門道可循的。
舉個例子,技術工人剛剛上崗的時候,需要熟練使用各種工具。待到熟悉使用各種工具,並且知道它們各自的用途,才能完成工作。倘若“出色”地完成工作,需要經歷時間的“打磨”方程“器”。對於一個演員來說,亦如此。
對於演員來說,適合自己的表演技巧需要長期訓練、實踐摸索去總結,但實實在在拿在手裡的劇本是每一次練習、工作都要打交道的。
2018年末,李曄接到了話劇《哥本哈根》的復排演出工作,劇中飾演物理學家海森堡。
飾演物理學家海森堡是個有“挑戰性”的工作。但對於演員李曄而言,這是學生時代之後又一次“親近”數學、物理、化學的機會。他自幼樂於學習理科,成績在班中一直名列前茅。接到話劇《哥本哈根》的劇本之後,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夜以繼日地熟悉臺詞之餘,也在蒐集關於物理學家玻爾、海森堡,以及量子力學的相關知識。當知識儲備日漸充盈之後,每一次的呈現都是不一樣的。
左:導演王曉鷹,右:演員李曄
劇本是演員進入角色的門鑰匙,你的表演問題會在排演過程中直接暴露。抓住“細節”會讓你的表演更出彩。
綜藝節目《故事裡的中國》中有一個單元是回顧經典電影《紅高粱》。 李曄在裡面演了開酒坊的李大頭。
這個片段 不過1分09秒,九兒的父親因為一頭騾子想要把閨女許配給開酒坊的李大頭,演的是娶親當天的情景。
李大頭上場時狀態已是酒過三巡,扮上了新郎的行頭。因為李大頭在那個時候已經知道不久於人世,透過娶親生子來證明自己其實還是“可以”的。表現了自己“不甘心”就這樣歸於塵土。臺詞方面,演員李曄希望人物更加“鮮活”,以家鄉(青島)話去表達,除此之外,在李大頭還有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李曄用了一個嘴巴微張的動作來表達對生的“渴慕”。
李曄在《故事裡的中國》回顧經典電影《紅高粱》片段中
飾演李大頭
這樣的小細節,就在短短的時間裡為整段表演加分不少。
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實踐經驗,李曄老師將在接下來開辦針對演員的實際表演進行指導的表演實戰訓練營,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透過表演喚醒劇本”。
在這個訓練營裡,他會帶大家一起分析經典劇本經典人物並實際排演,你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即將要工作的劇本片段,由老師指導排演,發現你的表演問題、解決問題。
《十三邀》對話相聲演員于謙老師,許知遠問到了于謙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一樣,越來越抽象。在帶徒弟的時候,如何訓練他們的‘體驗’?”于謙老師說:“訓練不了。對於生活的體驗還是要倚靠性格和個性,還有就是多多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事物,前提是需要‘感興趣’,如果沒有興趣,怎麼也不行。”
剛和于謙老師合作完畢的李曄就是這樣一個 “享受”表演的演員,也是一個“簡單”的人。
演員李曄
如果你真的“喜歡”表演,那表演實戰訓練營是一份表演“定製”手冊。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扮演不同的角色,戴不同的面具,面具戴久了,便很難摘下來了。”誠然,形形色色的角色在生活中是必不可或缺的,但是,面具是可以選擇的。
你希望在表演中收穫什麼?感受到什麼?或者你希望有機會重新“認識”一下自己,再或者還有其他的“天馬行空”的想法,在這次表演工作坊中,或許都可以找到答案。
在幫助大家排演劇本,答疑解惑的同時,相信李曄老師自己也會從各行各業的朋友們汲取到一些他所不曾觸及的生活以及知識範圍。在這樣的氛圍中愉快地度過3天的學習時光。相信在這三天中,大家都能夠透過表演以不同角度認識自己,在未來的生活中向身邊人展現不一樣的自己。
表演無非就是這樣,在“快樂”中看見“生活”。迴歸生活,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歡迎加入我們,尋找簡單的快樂,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
7.17-7.19
後浪劇場&後浪電影學院
李曄表演工作坊
表演實戰訓練營
如何用表演喚醒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