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1出圈的熒幕角色 重溫燃情記憶丨光影的刻度

由 顓孫佳悅 釋出於 娛樂

從2021年春天霸榜數日的熱搜話題——“覺醒年代YYDS(永遠的神)”,到電影《長津湖》收穫口碑票房雙豐收,再到《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國》《功勳》等電視劇在建黨百年優秀文藝作品展播中脫穎而出……2021年一大批主旋律影視作品紛紛“出圈”。

也許在以前,說起主旋律的影視劇作品,總離不開宏大的敘事和壯烈的英雄形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於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刻板印象”,也在無意間“勸退”了不少年輕的觀眾。但近年來,隨著此類劇集的不斷升級和最佳化,創作者將目光聚集到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浮沉,才讓觀眾有了共鳴和貼近性。

主旋律劇“破圈”前行

這些作品用紮實的劇本,深邃而炙熱的時代故事,溫暖又不朽的家國情懷,述說著近百年來的歷史風雲,以及時代變化中,那些鼓舞人心的力量與堅持。

初心與夢想

覺醒年代位列十大網路用語第一

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是最好的續集

主旋律黨史題材劇《覺醒年代》在今年高分出圈,引無數網友安利。“處處有考點”“篇篇是論文”……有人點贊其為“少有的具有思想深度、歷史深度、藝術深度的好劇”。今年12月6日,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釋出的“2021年度十大網路用語”正式公開,覺醒年代位列十大網路用語第一,這部《覺醒年代》沒有流量與鮮肉演員,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引發了“全民追劇”的熱潮?

電視劇《覺醒年代》反映的是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間這段歷史單元,描繪出一幅氣勢磅礴的愛國群像圖。彼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動盪衰敗、人心思變,“兩千五百年不變的車轍如何去面對船堅炮利,只有一條路——覺醒”。

在這條覺醒之路上,有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風雷激盪,有一大批知識分子和革命青年的苦苦探尋。這段思想啟蒙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探索救亡圖存之路的嶄新開端。這歷史的一瞬,對中國革命、民族復興而言,卻是孕育初心、錘鍊使命、奠基思想的重要階段。

對這段歲月,文獻資料、課本教材都有或詳或略的記載。對不少重點事件、重點人物事蹟,大家恐怕還都“背誦過”。《覺醒年代》之所以能引人入勝,不僅在於將這段歷史從文獻課本的字裡行間,投映於螢幕之上,更在於以“更精準、更生動、更豐滿、更立體”的創作手法,為今人提供了一次與先輩隔空“對話”的契機。觀眾直言“不敢開倍速”,因為資訊密度太大,每一幀都不能錯過。

譬如,當魯迅先生站在教育部門口,豎起一個上寫“不幹了”的木匾;《新青年》的開會途中,陳獨秀將磕完的瓜子皮推向蔡元培,屢屢打斷他思路……這些細節,將那代熱血青年的可愛與調皮勁兒,體現得淋漓盡致。

《覺醒年代》中陳獨秀登場時是幾乎流浪漢般的造型,還遭到愛國學生的誤會和圍攻。劇中的陳獨秀性格上有剛愎自用的一面,還有封建家長作風,他與大兒子陳延年的性格衝突,是觀眾非常熟悉的中國式父子關係,種種“不完美”讓這個開天闢地的領袖人物多了幾分煙火氣和真性情。劇情加入陳獨秀父子的矛盾線,更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一次成功探索。

《覺醒年代》劇照,劇中陳延年(前排中間)、陳喬年(前排最右)。圖片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此外,《覺醒年代》中,李大釗的也形象深入人心。編劇龍平平說,塑造人物時,李大釗之孫李宏塔提供了很多資料。劇中,李大釗喊妻子趙紉蘭“姐”,趙紉蘭喚他“憨坨”,這都是家人提供的細節。

劇集播出後,“李宏塔上來就跟我說,他刷了四遍《覺醒年代》”!據優酷平臺站內資料顯示,在《覺醒年代》釋出彈幕的人群中,90後、95後佔比是全站基準值的1.6倍。 

劇中,面對敵人的屠刀,陳延年曾說革命者只有站著死,拒絕下跪,犧牲時年僅29歲。劇外,人們發現合肥市“延喬路”路牌破舊、周邊市政設施落後,寫信給市政府要求整修。市政府很快更換了新的路牌,並啟動相關紀念雕像的製作。

今年七一前夕,大批市民自發在“延喬路”路牌下插上國旗,擺放鮮花、卡片,用真摯的感情表達對於革命先烈的緬懷。“延喬路”由此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場所。

不少年輕人還以其特有的方式表達對《覺醒年代》的喜愛,比如將電視劇中的片段截圖製作成表情包、根據劇中人物創作頭像、閱讀相關歷史讀物等。網友們說,《覺醒年代》中的人物是有“煙火氣”的,是有人格魅力的,是腳踏黃土地的,不是“懸浮”於現實之上的。

這充分說明,社會大眾對歷史風雲的熱情、對偉人風骨的景仰、對理想信仰的追尋一直都在,歷史題材、黨史題材的文藝作品是有市場的,也是大家所期待的。

《覺醒年代》有續集嗎?”“你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續集。”這正是對先賢最好的告慰!

有國才有家

《長津湖》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正能量才能帶來真正的大流量

破57億!電影《長津湖》超越《戰狼2》,成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在今年的國慶檔電影中,以抗美援朝戰爭中長津湖戰役為背景的電影《長津湖》,以史詩鉅製的規模再現戰爭場面,致敬偉大精神,引發觀影熱潮。

正能量才能帶來真正的大流量,為正能量找到流量密碼,打造出精品,便能贏得口碑與票房雙豐收。

《長津湖》獲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影片創造了以伍千里、伍萬里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這個基礎上,再放進宏大背景和歷史人物,如抗美援朝第一個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冰雕連英雄群像等,最終構成了藝術形象和歷史人物的虛實結合。電影是藝術創作,但背後的歷史不容忘卻。電影中,“我們這一代把仗打完,下一代就不用打仗了”的臺詞令人印象深刻。正如一位青年觀眾所說:先有國才有家!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

長津湖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殘酷的會戰之一,長津湖位於朝鮮東北部,地勢險要,堪稱“苦寒之地”。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朝鮮遭遇百年不遇的嚴寒,長津湖氣溫驟降至零下38℃。

資料圖

美軍有坦克、飛機、大炮,補給充足;志願軍卻是“小米加步槍、土豆加雪球”。捱餓、凍傷、武器裝備力量懸殊,我們靠什麼打了勝仗?時任志願軍第27軍80師239團連長李昌言,是“伍千里”的原型。94歲的李昌言老連長總結說:“英明指揮、戰士頑強、人民支援三個條件,打勝仗缺一不可。”

老連長李昌言採訪時流淚

資料圖 從中國南方地區倉促進入朝鮮寒冷地帶的志願軍第9兵團

長津湖戰役中,由於入朝倉促,各部隊3天沒吃到糧,彈藥不能及時供給,冬季物資也不能及時補充。美軍有坦克、飛機、大炮,補給充足;志願軍卻是“小米加步槍、土豆加雪球”3個冰雕連僅有兩人生還,有連隊全員凍死在陣地上,犧牲時仍保持進攻姿態。

電影《長津湖》中,“雷公”犧牲前哼著《沂蒙山小調》的畫面讓人淚目。現實中,來自沂蒙山區的莊元東就犧牲在極寒的長津湖。據戰友回憶,他犧牲前“3天只吃了3個比石頭還硬的土豆,揣到懷裡融化一層啃一層”。

《長津湖》劇照

89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楊德盛,是長津湖戰役的倖存者。那場戰役,志願軍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楊德盛回憶:“戰場上美軍喝牛奶、吃肉罐頭,我們沒有吃的,餓了吃草根樹皮,朝南的不能吃,咬不動。朝北的分三層,把外一層刮下來,裡面那層是皮子吃不動,中間一層是瓤子,吃在嘴裡像湯圓一樣,綿的…”

資料圖

志願軍一支部隊在水門橋邊阻擊美軍,他們身著單薄軍裝,凍僵在雪地裡,彷彿一座座隨時能躍起戰鬥的“冰雕”。宋阿毛戰士掌心的絕筆詩寫到,“哪怕凍死也要高傲地聳立在陣地上。”

周全弟是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中“冰雕連”的倖存者之一,在這場戰鬥中,當年年僅16歲的周全弟在冰天雪地裡埋伏了三天三夜,到了第三天晚上,他聽到衝鋒號響起時,卻發現手腳已經木了,任他怎麼掙扎都動不了。在71年前的長津湖戰役中,他失去了雙手和雙腿,成為一級傷殘軍人。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指出,連續幾天的時間,美軍在白天利用重武器攻擊,企圖突圍;到了晚上,志願軍則趁夜搶回丟失的陣地。戰鬥異常慘烈,美軍的立體火力攻擊,讓志願軍出現較大傷亡,燃燒彈將陣地炸成一片火海。今天仍為中國人熟知的連長楊根思,就是在此期間連續打退美軍8次進攻後,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的。

志願軍缺衣少糧重挫美軍王牌師,在新興裡,從無敗績的美軍陸軍第七師“北極熊團”被志願軍整團全殲。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朝鮮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衣著單薄的志願軍官兵翻山越嶺、晝伏夜行,悄無聲息抵達了預設戰場。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

如果說盛世中華、國泰民安是《長津湖》最好的彩蛋,那麼從前輩眼中接過星辰,將滾燙青春融入斑斕時代,便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

時代奮鬥史

理想與信念之光接連閃耀熒屏

業界和觀眾雙重認可才是YYDS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一批重大主題影視劇接力熱映,理想與信念之光閃耀熒屏。這些作品無不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內容涵蓋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的重要歷史階段,藝術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贏得了各個年齡段觀眾的高度認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湧現的現實題材作品要麼由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要麼有現實原型做基礎。

隨著社會文化語境的發展變遷,影視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也開始擁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正如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的主題雖然是“建黨百年”,但仍然選擇用平民視角,敘述姿態自然親切。該劇以中國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的“中國精神”為核心,採用“系列短劇”的模式,聚焦歷史長河中不同時期的40組人物和閃光故事。

如不畏槍林彈雨為抗日救亡奔走的戰地記者方大曾、在艱苦條件下為核武器研製事業鞠躬盡瘁的科學家鄧稼先、首位個體工商戶章華妹……這種“小人物,大格局”的敘事策略,恰到好處地體現出了個體與時代間的“相互作用力”,拉近了觀眾與歷史的距離,使主流價值觀的表達更加“接地氣”。

12月17日上映的電影《跨過鴨綠江》,是在2020年中央一套首播的40集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的基礎上剪輯而成的,最終濃縮成了兩個半小時的電影。這部“全景式、史詩性”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按照時間順序來展現抗美援朝五次戰役的過程,全面還原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看《長津湖》,觀眾的感動來自於伍千里和伍萬里以及七連戰士們的戰友情和兄弟情,他們就像是我們身邊的親人。而看《跨過鴨綠江》不同,這部影片從一個更加宏觀的視角,告訴觀眾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為何而戰,他們在戰鬥中都遇到了什麼,他們的困難來自哪裡。不得不提的是,《跨過鴨綠江》對於這場保家衛國的戰爭並沒有一味地煽情和拔高,而是將戰爭的過程用一種冷靜客觀的方式展現出來,勇於刻畫敵軍的能力素質,這既展示了志願軍的艱辛與勇猛,也顯示出我軍將領的氣度,彰顯出一種文化的自信,讓集體記憶、情感共振、家國情懷得到了加倍的激發和釋放。

三十多年前,“職場”這個說法遠還未開始流行。一個企業一個單位,往往就是一個地方的社會與文化縮影。《大江大河2》以1978年恢復高考為起點,講述了1978年到1992年間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的先行者們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浮沉故事。正如劇名所昭示的,時代就像一條大河,奔湧向前,我們每個人,都是身處其中的“衝浪者”。

劇中宋運輝的扮演者王凱在人民日報撰文稱,“如果說電視劇《大江大河》第一部中,宋運輝故事的主題是知識改變命運,那麼在第二部裡,他的故事主題是如何不辜負這個時代……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即便是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依然為宋運輝的故事感到熱血,找到共鳴,正因為《大江大河》濃縮的是一個時代的拼搏精神。劇中那種不畏艱險、敢闖敢拼的拼搏精神,不論過去還是今天,都難能可貴。”

而扶貧題材《山海情》摒棄以苦煽情和以喜避實的慣用套路,在不迴避現實困境的基礎上展現向上、向善的精氣神。劇中這樣的鏡頭反覆出現——在飛沙走石的土路上,滿身塵土的馬得福、白校長奔波著。看似普通,卻將扶貧幹部、鄉村老師等一個個不斷髮展、有實踐精神的人物形象立了起來。正是有他們操心移民通電通水、操心雙孢菇銷路、操心孩子輟學問題,才有了從湧泉村到閩寧鎮、幹沙灘到金沙灘的歷史轉變。有觀眾說,一部《山海情》實現了電視遙控器在家庭的代際統一。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推進的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功勳》,以首批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故事為原型進行改編,串聯起8位不同領域功勳人物的人生華彩篇章,禮讚英雄、致敬楷模。劇集以單元劇的形式拍攝,大國重器的研製專家、保家衛國的戰鬥英雄、改革前沿的先鋒、為人類戰勝飢餓和疾病而不捨晝夜的科學家……翻開任何一位功勳人物的人生履歷,都如同踏入寬廣的河流。

其中,《于敏》講述他投身國防安全事業的故事;《申紀蘭》著重展現她倡導推動“男女同工同酬”並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經歷;《孫家棟》以無數次試驗為切入點,展現他所代表的中國科學家永不言棄的精神;《李延年》聚焦戰鬥英雄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故事;《張富清》講述他紮根基層,深藏功名默默奉獻的故事;《袁隆平》講述他為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而不懈奮鬥的歷程;《黃旭華》再現我國自主研發核潛艇的艱辛之路;《屠呦呦》展示她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青蒿素的過程。

如今,在越來越多的主旋律作品裡,觀眾看到的主角人物都是去光環的,不再是符號化形象,而是有著真情實感的平凡人。《功勳》中,雷佳音扮演的于敏,戴一副黑框圓眼鏡,頭髮雜亂無章,胡茬橫生,人物形象模糊到缺乏辨識度,讓人聯想不到那個“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的中國“氫彈之父”。

故事開頭,科學家以身許國,如此壯懷的一場戲卻演繹得風輕雲淡:路邊餛飩攤,領導問于敏,加入氫彈專案就要一輩子隱姓埋名,家人面前也要做個“啞巴”,“那是帶到墳墓裡去的秘密”。于敏悶頭吃餛飩,“不用想了,明天一早就能上班”,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情感爆發,一句承諾許下一生,卻勝過萬語千言。

如果說“越來越好看”抓住了觀眾的眼球,那麼“越來越用心”則俘獲了更多追劇人和觀影者的心。一系列熱播的主旋律影視作品,遵循生活的邏輯對人物進行塑造、深入人物的心靈對角色進行挖掘,讓一個個有血有肉、真實而鮮活、具有生命質感的人物形象從平面的歷史中走出來,走進觀眾的內心。

製作精良的年代劇從來不缺觀眾,因為其中記錄著每個時代青年的模樣。他們在各條戰線、各行各業中心懷理想,也在個人的成長蛻變後反映著時代的精神氣象。不管是偉人英雄,還是普通勞動者,透過真實情境裡的真情實感,講述內生的成長髮展故事,表現時代前進的方向。它們串起來,就是一部中國人的奮鬥史。


近年來,主旋律作品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這些作品不僅讓年輕人瞭解到相關歷史,還在網上吸引眾多年輕人參與討論。和傳統受眾不同,年輕網友更願意透過彈幕與劇情互動,向先輩表達敬意。“此生無悔入華夏”、“清澈的心愛中國”、“東風快遞使命必達”成為年輕人傳送彈幕的高頻詞。


當年輕的“後浪”們將目光越來越多地投向此類現實主義題材,談論自己從文藝作品中獲取的力量與感悟,從中折射出的,是該類作品創作水平的不斷提升,表達方式更貼近年輕人的喜聞樂見。就如熱搜詞所說的那樣,好的主旋律影視作品自然是YYDS(永遠的神)。


封面新聞 王蕾  綜合整理自央視網、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中國軍網、光明網、北京日報、北京晚報、文匯報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