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啊燕,飛上天,天門關,飛過灣……”上海文慧滬劇團原創大戲《早春》10月16日、17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首演。該劇圍繞左聯烈士柔石生平展開,是上海文慧滬劇團成立10週年獻給觀眾的禮物。首演結束,18日劇組立刻邀請業界專家把脈,為進一步修改提升做準備。
《早春》由馬凌姍、吳佳斯、桑琦、李泓曄等青年藝術創作者和汝金山、藍玲、張穎等藝術家聯合打造,自2017年正式投入創作以來,歷經七稿修改,反覆打磨。在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閱讀大量歷史資料,多次赴柔石故居、龍華烈士陵園進行實地採風。與柔石同為寧波人的青年編劇馬凌姍表示,書寫柔石不僅是藝術工作者對一段革命歷史的再現,同樣也是她站在自己地域文化基因上對文化傳統與族群記憶的一次深情回望。導演吳佳斯表示,《早春》承載烈士們對未來的期盼,“我希望借這部作品獻禮建黨百年,將龍華精神傳遞下去。”
“柔石是英雄,他同時也是普通人,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他面臨的困境、做出的選擇,是時代中的每個普通人都可能面對的。”《早春》由滬劇名角楊音飾演柔石,文慧滬劇團團長王慧莉飾演柔石妻子吳素瑛,繆佩紅飾演馮鏗。全劇講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不久,柔石希望以“教書育人”一展救國抱負,卻得罪權貴,迫不得已告別妻兒逃離家鄉,避居上海。兩年後,在魯迅的提攜下,柔石名聲漸起,認識了才華橫溢的女作家馮鏗,兩人志同道合,雙雙加入左翼文學聯盟,在黨組織的指引下,他們以筆為矛,開闢一條通往新世界的革命路。《早春》一頭一尾呈現龍華烈士群像,序幕是令人惋惜的年輕生命的逝去,結尾是烈士身亡志不亡的精神傳遞,在柔石唱起的國際歌中,烈士的名字被一一念出,這是劇本之外導演加入的表達方式。
王慧莉介紹,《早春》用上海人的身影講述中國故事、革命故事,宣傳紅色文化、海派文化,表現了滬劇的擔當,是上海市民營院團唯一原創作品入選上海市建黨百年、全面小康主題首批重點文藝創作專案。
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會長韋芝看著上海文慧滬劇團成長,“他們在創作中始終追求更加專業,才有今天,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得我們很感動。更加值得尊敬的是,他們始終沒有忘記紮根於群眾、紮根於基層,不斷用社會責任感激勵自己,去做一些對人民、社會有積極引導作用的戲。”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副秘書長吳孝明表示,《早春》體現民營院團文化追求、文化自信,“近年上海民營院團選題95%以上都是現實主義題材,在當下文藝創作中是一個可喜的現象。《早春》給年輕編劇、導演、舞美與燈光設計提供了新的平臺,同時培養固定的觀眾群體,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在同步推動。”
《中國戲劇》主編羅松認為,《早春》選材新穎,第一次把既是文人作家又是革命者的柔石搬上滬劇舞臺,呈現紅色題材的筋骨和溫度,“《早春》既是革命歷史題材戲又是一部文人戲,以當代視角和年輕人的心態表達紅色題材,以年輕人共有的特質和熱情寫出了柔石激情彷徨的人生。”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表示,《早春》成功首先在於題材的選擇適合滬劇表現,他希望該劇進一步打磨革命線、愛情線、創作線,向精品邁進。
上海劇協副主席劉文國認為,《早春》發揮滬劇唱腔特色,表現柔石的情感和精神世界,酣暢淋漓,聽了過癮。他建議該劇強化史實性,突出重點,強化思想性,樹立有筋骨、有力量的豐碑式人物,強化藝術性,有內涵,吸引人、打動人、鼓舞更多人。
欄目主編:施晨露 張熠 文字編輯:張熠 圖片編輯:徐佳敏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來源:作者: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