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微短劇風口第三年:創作“內卷”,MCN搶灘,依舊難逃流量焦慮

由 俎巧玲 釋出於 娛樂

編輯導語:微短劇作為短影片行業的“下一個風口”,質量越來越精良,代名詞也逐漸不再是“土”。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今微短劇的現狀和其內卷的原因,並對短劇未來的風險和收入情況表示了擔憂,不妨來看看。

微短劇的競爭,日漸白熱化。

3月19日,“長公主在上大結局”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超過1.4億,許多網友在導演“知竹zZ”的微博評論區高喊著“還想再看一百集”“想要第二部”。

這部講述強勢長公主和清冷侍衛相愛相殺的作品,每集時長只有2分鐘,拍攝週期只用了10天左右,卻因為人設帶感、劇情節奏緊湊,在快手獨播的播放量就超過了3.2億次。

播出後長期佔據快手短劇榜單第一的位置

而且熱度全網出圈,相關劇情片段在微博的播放量也已超過千萬次,並吸引了B站不少影視區UP主前來解說安利,表示將之與當下許多古偶對比,也不輸幾分。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慨:“短劇真是越來越捲了!”

現在的短劇,似乎已經不再只是土味當道的年代。爆款迭出、題材多元,覆蓋了古裝、現代、玄幻、甜寵、醫療等,而且製作水準也隨著流量不斷上漲。

加速內卷的背後,是抖音、快手等短影片平臺的入局加碼,優愛騰芒這幾個長影片平臺的持續發力,有錢賺又有流量,吸引了一眾紅人、MCN和影視製作公司的競相湧入。

這是一個硝煙正起的新戰場。

本文將從近期走紅的《長公主在上》切入,結合對微短劇創作的走訪觀察,分析這個賽道是怎麼“卷”起來的,以及是否真的值得入局。

一、以“億”計算的播放量,勢如破竹的微短劇

《長公主在上》是“知竹zZ”導演的第一部短劇。

她本身是全網粉絲800萬的古風紅人,此前一直在創作拍攝古裝劇情短片,頗受好評。兩位主演圻夏夏和錦超也是合作過的古風紅人。

女主角“圻夏夏”(左)和男主角“錦超”(右)

據瞭解,知竹的團隊有10多個人,包括《長公主在上》在內的所有劇本皆出自於她本人之手。因為人手緊張,她還承包了《長公主在上》的後期工作。

觀眾之所以會被吸引,除了製作水準線上,更重要的是劇情節奏緊湊。“一集直切主題,半小時演完古偶18集內容,除了主線外沒有注水支線”,有網友在影評中表示。

這也是許多爆款短劇的共同特質。參與過《秦爺的小啞巴》《小甜妻》等數十部爆款短劇製作的米讀內容營銷總監雷愛琳,就概括過短劇能火的要素就是“節奏快,人設強,爽點密集”

微短劇因為劇情緊湊、反轉快,被稱為“電子鹹菜”

在李雪琴和毛不易的慢綜藝《毛雪汪》中,也出現了大家一起看短劇《秦爺的小啞巴》瘋狂上頭的畫面,李雪琴還表示“我連說話我都怕耽誤劇情”,“我說一句話就怕錯過了”。

要知道,現代人看劇基本上都倍速播放,長劇的劇情注水問題也一直飽受爭議。短劇精準狙擊了這些短板,簡單粗暴,卻也被市場反響證明有效。

2021年初,快手短劇《這個男主有點冷》播放量達到10億,在微博上的話題閱讀量有1.8億,火成了短劇流量天花板,女主角“一隻璐”更是因此漲粉超過500萬。

這部短劇改編自番茄小說的快穿作品,原著本身在網站排行中並不靠前。不過,整個故事集霸總、復仇等古早言情小說元素於一身,金手指加上高能反轉,搭配演員的CP感,還是令不少網友表示“我是土狗我愛看”。

今年1月14日,由男女主再次搭檔的漫改短劇《萬渣朝凰》上線,截至目前播放量已經達到4.1億。

此外,還有《小甜妻》系列播放量達到5.6億,單集最高播放量1.2億;抖音出品的短劇《惡女的告白》播放量達到7.8億,主演“姜十七”憑藉此劇漲粉超過200萬。

據快手官方釋出的資料,目前快手至少有850部短劇播放量破億,短劇日活使用者規模已經達到了2.5億。

而且即使是在沒有自制短劇的平臺,話題討論度也頗高。小紅書上關於“短劇”的筆記已經超過了2萬篇,豆瓣娛樂小組中也出現了不少短劇安利帖。

也是在這樣的熱度之下,短劇被視作短影片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二、短劇“內卷”背後:平臺加碼,MCN搶灘

相比於長劇,短劇的特點很明顯,製作週期短且成本低

據“人間後視鏡bot”報道,《長公主在上》的拍攝週期只有10天,因為預算不高,導演知竹的工作室幾乎每人都身兼數職,比如她的助理在做製片的同時,還在劇中出演了“突厥郡主”一角。

同樣是爆款的短劇,《這個男主有點冷》只用了9天時間拍攝,製作成本為100萬元左右,不到長劇的幾十分之一。

有影視從業者透露,一般情況下一部短劇從立項到上線只需要三個月左右,拍攝時間普遍在一兩週左右,成本也能控制在幾十萬到小几百萬不等。

因此,這個熱度高、試錯成本低的賽道,吸引了平臺、MCN、影視製作公司多方下場入局。

“對MCN來說,這是一種內容形式的拓寬,又在他們擅長的短影片領域,很容易佔據優勢;對影視公司來說,這是能盤活專案、在已經成型的行業裡突圍的好機會”,上述影視從業者分析。

古麥嘉禾是較早入局短劇領域的頭部MCN機構,與快手合作出品了《我在娛樂圈當團寵》《這個女主不好惹》等短劇;柳夜熙幕後機構創壹影片也在籌備醫療題材的短劇《仁心》,由其旗下千萬粉達人“慧慧周”主演。

網文網站也瞄準了短劇。比如趣頭條旗下免費閱讀平臺米讀,從2020年4月開始做第一部微短劇《權寵刁妃》,主演是在快手有近2000萬粉絲的達人“御兒.(古風)”。

據瞭解,截至目前米讀已經累計出品了51部自制短劇,播放量超過58億次。這些短劇都改編自其站內的網文,同時藉助短劇的影響力反哺網文IP,《秦爺的小啞巴》就是在短劇走紅後,原著閱讀資料漲了500%。

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方和製片團隊入場,短劇肉眼可見地“卷”起來了,在題材上、製作上、運營上。

米讀內容營銷總監雷愛琳告訴我們,《秦爺的小啞巴》第一季中男女主一共換了10套衣服,而到了第二季,僅女主一個人就有50套衣服,平均每集換2套。

平臺也打出了“精品化”的口號。

2020年10月起,快手開始佈局精品短劇內容,推出“星芒計劃”扶持短劇創作,先後透過“暑期檔”“寒假檔”等時間點,集中向觀眾輸出數十部精品短劇內容。

快手短劇負責人於軻曾透露,“星芒計劃”上線一年時間播放量超過250億次。

抖音雖入局稍晚,但步子很大。2021年初抖音先和專業影視公司合作,邀請明星出演,先後出品了《做夢吧!晶晶》《男翔技校》等短劇,從演員陣容上開始“內卷”。

同年4月,抖音釋出“短劇新番計劃”,扶持MCN和個人創作者的短劇創作,並與番茄小說等平臺共同開發網文IP的短劇改編。

微視、騰訊影片、愛奇藝、芒果TV、優酷等平臺也紛紛投入大量資金和流量來挖掘優質短劇,“好內容不分長短,微短劇可以既短且精”。

當然,目前整個微短劇行業才剛起步,依舊是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的初級階段。

小成本、短週期、追逐流量,導致不少製作方為了博眼球,劇本無邏輯地強行快節奏反轉,努力貼合所謂的爆款定律,題材上更是一味追逐當下爆款的甜寵型別,造成同質化情況嚴重。

“捲起來對我們來說是好事情,這樣之後製作公司和平臺才會被倒逼做出更優質的作品,演員也會更有動力”,有短劇觀眾這樣表示。

三、付費失靈?短劇“錢”景如何

2021年11月底,抖音開始內測短劇付費功能,訊息一出便登上微博熱搜。

習慣了“白嫖”短影片內容的網友並不能理解抖音短劇收費的舉措,此前許多人已經對長影片平臺的“付費點播”大為不滿,說來說去“花錢的統統不看”。

從付費短劇《超級保安》第二季來看,一共有5集內容設定了付費,花10抖幣可以解鎖一集,花40抖幣可以全部解鎖。1元人民幣可以買7抖幣,也就意味著一集價格為1.4元左右。

不少觀眾不願意為此買單,因為“價效比不高”。一集40分鐘的長劇付費解鎖價格為3元,而微短劇普遍不到5分鐘,卻要長劇一半的價格。這也是為什麼付費幾集的播放量相比免費部分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抖音並不是第一個嘗試短劇付費的平臺,早在去年年初,快手就上線了短劇付費模式。透過“付費精選廣場-影視短劇”的路徑,可以付費觀看一些微短劇的大結局,價格在10-30快幣不等。

短劇《少夫人又作妖了》走的是全集付費路線,一共18集內容,觀眾需要花費90快幣,即12.8元人民幣左右(6元=42快幣),目前這部劇的累計付費收益為5.3萬元。

而這已經是平臺上收入較高的付費短劇,收益距離製作成本還有很大差距。“對大部分短劇來說,付費收入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有從業者這樣表示。

因此,短時間內,短劇付費很難成為主流商業模式。目前,短劇還是靠平臺分賬、定製劇和廣告植入這三種形式來變現。

分賬是最重要的變現途徑。據介紹,《長公主在上》這部劇的收入也都是來自分賬。

所謂分賬,就是平臺按照每1000次的有效播放量×短劇級別的單價向創作者付費。大部分平臺會對短劇做出S、A、B等多個級別的區分,不同級別的分賬單價也有所差別。

比如快手S級的短劇,每千次播放量分賬收益為20元;抖音給短劇按每千次播放5元的分賬收益。

快手分賬收入

抖音分賬收入

從本質上來說,分賬是平臺對於優質劇集的一種“補貼”,對於前期沒有商業資源的短劇創作者甚是友好。快手方面資料顯示,截至到2021年10月,短劇創作者的收入已經超過了10億元。

短劇的熱度也吸引了品牌方的注意,選擇透過植入或者冠名的方式進行合作。

王老吉曾獨家冠名米讀和快手合作出品的短劇《我的契約男友》,累計播放量達1.3億。米讀方面表示,當時正值賀歲檔,劇本設定符合王老吉對於閤家歡的傳播訴求,契合度比較高。

王老吉贊助短劇

透過短劇走紅的演員/紅人,也有機會打開個人IP的商業化新局面,有些走通了“短劇-紅人-帶貨”這一套邏輯閉環。

“御兒.(古風)”在快手釋出了20部短劇,累計播放量超過29億次。根據新榜旗下快手資料產品“新快”顯示,“御兒.(古風)”在最近一個月內進行了9次直播帶貨,累計銷售額達到1.33億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短劇都能獲得商業收入,所有的短劇演員都有機會“一鳴驚人”,這其中也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坑。

各個平臺之間沒有形成統一的製作標準,且短劇風格相差較大,大部分情況下製片方只能選擇和某一個平臺合作,即使分賬收入不高,也難以從其他途徑獲得更多收入。

同時隨著微短劇影響力越來越大,稽核標準可能隨時都會出現改變,這無疑為短劇創作增加了風險,庫存積壓甚至砸在手裡也有可能。

從話題度上來說,即使播放量破億,登上過熱搜,因為篇幅時長平臺等受限,微短劇目前也很難出現國民級別影響力的主流作品,且熱度持續時間都不太長。

知竹在《長公主在上》完結時寫了一段話,她將這部劇比作沒啥營養的路邊攤小吃,只是因為“不需要花整塊的時間去一個餐廳品鑑,也沒有消費門檻,大家沒有太高期待,所以非常寬容”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短劇的機會和現狀。是否能夠緩解平臺的流量焦慮,能否持續產出有影響力的出圈作品,而不僅僅是長影片的降維版,微短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松露;編輯:張潔;微信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新榜,作者@松露,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