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 (ID:yuleyingtang),作者:謝明宏,編輯:李春暉,原文標題:《路陽的戲,只能看一半》,頭圖來自:《風起隴西》


《風起隴西》完結了,仍然沒有解決小眾口碑與大眾觀感的割裂問題。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一方面,該劇在央視收視成績一直保持在0.4-0.6之間,還不如同期衛視劇,在央八歷史上也是末流。直到大結局時,收視才爬升但也為時晚矣;另一方面,它在豆瓣卻收穫了3.7萬人打出7.9分的成績,儼然一部久違的“古裝口碑力作”。


電視觀眾們,可能更想看諸葛亮、司馬懿、孫權等三國頂流故事,但開啟《風起隴西》卻發現主角在《三國志》裡翻不到名字。追了兩集,又被司聞曹、間軍司、靖安司等機構名詞弄得暈頭轉向,遂棄之不顧。


當然也有比電視觀眾年齡稍低的網播觀眾,表示很愛“時代夾縫裡的小人物敘事視角。深信《風起隴西》一改國劇的拖沓和宏大敘事,是一部有高階感和燒腦度的創新作品。他們對劇集的遇冷表示可惜,又一次感慨“曲高和寡”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通常電視劇導演應該是沒有“取悅觀眾”和“自我表達”的選擇障礙的。因為他們早接受這種大眾文藝消費品就是要儘可能讓更多人喜聞樂見。但電影導演拍電視劇的路陽顯然選擇了後者,他說:“大家如果想要陪伴感的劇,選擇其實很豐富,也足夠多,也不差我這一個。”


問題在於,即便是“自我表達”,《風起隴西》也只能算得上“半部好劇”。它既暴露了路陽在劇集把控上的生疏,也讓平時被稱戲骨的演員露出底褲。其呈現的反差猶如碩士論文的開題和答辯,想象中深刻豐滿,現實看貧瘠骨感。有佳句無佳章,有風格無故事。


戲只看一半,還是好的。那另外一半呢?


《隴西》到底值幾分


拍人物對話不是正打反打就是同框,路陽在《風起隴西》裡的運鏡難說驚豔。除了懟臉拍攝有電影感,別的呈現很難說“降維打擊”。脫離了《繡春刀》那種手持運鏡後,路陽顯然失去了曾被稱道的鏡頭“呼吸感”。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倒不是說隨便找個電影學院畢業生就能替代,而是放在劇集導演群裡並沒有突出優勢。同樣都是屏,大銀幕和小熒幕顯然還是有壁的。尤其是場景大多侷限在室內的《風起隴西》,並沒有給路陽留下太多“長鏡頭”的炫技機會。


不管是在司聞曹內部,還是酒肆軍帳,甚至是府衙朝堂,《風起隴西》都選擇聚焦黑暗色調和壓抑空間。典型場景如陳恭(陳坤飾)在夜色掩護下盜取蜀軍的弩機圖紙,整段鏡頭細碎凌亂,直到結束都沒有用鏡頭語言交代清楚弩機生產基地的地形結構。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黑暗陰冷的色調,營造了不安定感和壓迫感。人物往往要在暗室之中,燭影之下完成主要表演,這讓《風起隴西》整體風格偏黑色電影。風格化強烈的同時,也拋棄了觀看體驗的均衡性。只見細節精微,不見宏觀骨架,讓人抓不住故事的脈。


為了擴大畫面的張力,路陽運用了豐富的影音元素加以組合。看似乾淨利落的剪輯,卻在邏輯上相對零散,往往兩三集講一個線索卻被賦予了龐雜的三十六計主題。大量的臺詞和對白用來推動情節發展,讓《風起隴西》頗像一部話劇。相信改成話劇,並不需要對現有劇本做出巨大調整,沒準是個衍生的好法子?


路陽在《風起隴西》中,總是執著於一種帶有現代意味的、內向化的敘事策略。這兩者在劇集中彼此糾纏,從而形成了表象上的糾結和弔詭:即在現實性的故事裡顯現著幻想的天真,而在更偏重想象的敘事裡卻又透露出殘酷的“真實”。


他擅長以陰謀的層層設定,來使主人公遭受來歷不明的追擊,如同希區柯克的懸疑片,映射出現代人生存的某種無力狀態和焦慮感受。但這種焦慮的傳達卻是意識流似的擰巴。比如前兩集陳恭在“白帝”身份暴露後的憂懼,在後期劇情裡是不成立的。試問一個在蜀魏兩國都被視為“己方間諜”的雙面間諜,會擔心身份敗露嗎?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在情緒和情節的反覆擰繞中,路陽把自己也繞進去了。一個蜀國藉助魏國青萍計劃、借力打力使用“反反間計”進行內部權力集團鬥法的故事,被他講得過於雲山霧罩,失掉了本真的精妙。


還是李安深得其味:“凡是銀幕顯像,經常想法落了實就玄虛不得,著了色相便不夠高妙。”路陽在《風起隴西》裡的錯位,恐怕還真是用力過猛。鋪墊了240集的陣勢,最後浮皮潦草的收尾。仔細回想,也有一些精彩橋段,但整體感受卻模糊至極。


反正硬糖君是奉勸以後宣發,千萬別再說電影演員、電影導演、電影美術、電影XX……來拍電視劇是“下凡”了。術業有專攻,給電視劇這種內容形式一點尊重。


觀眾的選擇


與買票進電影院不同,電視觀眾沒有一個必須留下的理由。當看了兩三集發現不是觀看舒適區的作品時,“離開”是一種必然。路陽想透過《風起隴西》表達強烈的個人訴說慾望和對後現代話語的青睞,但離開的觀眾或許只想看一部哪怕是刻板印象的三國戲。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諜戰乃諸戰之首,要儘快做損失評估。”當看到諸葛亮(李光潔飾)對下屬囑咐此語,真覺得是在演戴笠而非孔明。《風起隴西》在原著就對諸葛亮做出了創意性解讀,應該說,這種後現代戲仿、拼貼、黑色幽默的元素本身就與路陽的創作趣味吻合。


於是,在原著與路陽的合謀之下,劇集的反叛性更加鮮明瞭。陳恭,作為雙面間諜他思考的是個體與系統的矛盾。作為個體,他想的不過是完成任務後與妻子歸隱田園。而面對系統任務,“恢復漢室”成為壓在他心靈世界的一座泰山。在經歷妻子離世和好兄弟荀詡的假死後,陳恭選擇自我犧牲。


與傳統的“俠之大者”不同,陳恭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當一個“棋子”開始思考人生,他對這盤棋的走向會發生什麼影響?路陽用這種手法,來呈現《繡春刀》的沈煉、《刺殺小說家》的路空文時,顯然是恰如其分的。因為電影要在兩個小時裡有所表達,必然捨棄常規性敘事手段,這是觀眾早就達成的共識。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而在《風起隴西》中,如果每一集都要深深潛入陳恭的內心,觀看體驗恐怕是非常疲憊的。電視觀眾需要一些情緒的直給,甚至是旁白的輔弼。而在陳坤的表演和路陽的鏡頭下,總是諱莫如深陰陽難測。初看覺得高階,久了就是故弄玄虛,給普羅大眾“擺譜”。


觀眾在陳坤的表演裡,只能看到一段段的情緒,而不是鮮明的人物動機。這種斷裂式、碎片化的形象塑造,很難產生人物弧光。說是小人物的精神世界,卻沒有抓住其生活狀態,更像是自我感動的空中樓閣。


在《繡春刀》時期,路陽就被詬病過不會拍感情戲。到《風起隴西》裡就更加奇怪了,陳恭和翟悅的感情一到回憶殺就是磨皮濾鏡的兩兩相望,鏡頭語言還不如戀綜豐富。天使大寶貝演的柳瑩,一直和荀詡曖昧,結局又拿著荀詡和陳恭兩人的令牌睹物思人,簡直不知想表達什麼。究竟是危險的愛,還是劫後餘生的慶幸,古怪得無法揣摩。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創作端的靈光一閃,到了接收端就變成亮瞎眼。反傳統和反規範性的敘事,是《風起隴西》大眾傳播失敗的禍首。演員自以為高深的演法,繼續為這種“出軌”添磚加瓦。這倒應了一種乖謬的創作規律:當你往正確的路上走有無數掣肘,當你走岔路就有人給你加速。


人、命運和系統


“我覺得我未來10年創作的母題,依然是人和命運、系統的關係。”接受《人物》採訪時,路陽如是說。從這一點看,他對創作主題的堅守可算執迷不悔。


他的電影中很少出現“成長型”角色。角色從傳統故事片的成長路徑逃逸了,轉換成了一種先驗性的抉擇。《繡春刀》裡的沈煉一出場就已經是個老練的錦衣衛,但經驗的成熟並沒有帶來精神上的安寧。他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著身份環境與精神傾向的碾壓拉扯。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沈煉的精神形象如同格奧爾格·梅勒在《遊心之路》裡說的:“一切都是既是非是,既可非可的‘真實假裝’。”這種精神上的混沌,在《刺殺小說家》裡被進一步地放大和提純。路空文寫作八載一事無成,對遠道而來準備殺他的關寧也處於“知與未知”的模糊狀態。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在路陽的創作世界,角色的反叛主要源自世界的辜負。沈煉勤勤懇懇打卡上班,卻被迫捲入了朝廷對魏忠賢的追殺旋渦;少年空文生性純良,卻一直被赤發鬼派來的親兵追殺;陳恭為了恢復漢室幾經生死,最後卻不得不親手送走心愛的妻子。他們在精神世界裡徹底迷失,從而喪失了生存的意志。


關於路陽電影的矛盾衝突,最重要的問題在於“系統”是什麼?因為外部環境的複雜和難以理解,個人往往對系統感到無力乃至恐懼。具體表現在他的作品中,是《盲人電影院》裡四合院外面的功利世界,《繡春刀》的陰謀格局,或者《風起隴西》的人性博弈。


路陽的人物內向化敘事,多少帶有社會關懷傾向。它很有可能來自於一個學院派出身的導演,難以擺脫的精英心態和使命感,也可能與“故事是要講給大眾聽”的商業型別片的對話意識有關。他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本就源於開闢非大眾化道路。要求他把《風起隴西》拍成《潛伏》,多少有點不近人情。


他生在電影圈體制內,但風格卻是“體制外”。《繡春刀》系列的走紅,主要依靠遊戲化的設定與影像,迎合了年輕二次元愛好者的趣味。類似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觀眾從中獲得的是一種互動式體驗。但在《風起隴西》裡,這些個性化的表達註定無法複製成功。甚至因為體裁不同,暴露了技法上的短板。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就像王小帥說的:“第六代導演之後不可能再出現能劃時代的電影人,沒有所謂的第七代,因為他們沒有共性。”橫向對比,路陽和其同時期的文牧野、郭帆等青年導演類似,是具有一定標新立異思維的電影人。看這代導演的作品,有時覺得身心俱疲。因為他們格局宏大但敘事微小,著眼系統卻立足個體,有時觀眾會陷入“接收無能”的窘境。


對於路陽的電影,硬糖君總是不能釋懷開篇十分鐘的興奮和結尾十分鐘的憤憤。如果永遠只能在短途飛機上看半部路陽,我想那是最好的結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 (ID:yuleyingtang),作者:謝明宏,編輯:李春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792 字。

轉載請註明: 路陽拍的《風起隴西》,到底值幾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