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課堂上,總會有老師問我們將來長大之後要做什麼?還記得我們同學們的答案很五花八門,但是總是有幾個職業是小朋友們都想做的。
那時候大部分小朋友們都會說:“我長大了要當科學家和發明家或者是長大了要當警察抓壞人”。但是沒有人會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個工匠或者是手藝人。
在他們的認知裡,他們沒看到過匠人有什麼好值得學習的。他們的父母從小告訴他們的也是長大了要“有出息”,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似乎成為一名匠人並不在家長們的“出息”和“體面”之內。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匠人在我國並不受歡迎,為何工匠精神在我國流行不起來?
工匠精神並不是單純的指工匠所具有的精神,它適用於各行各業。按照定義來說,工匠精神更適合說是一種職業精神,它包括了敬業、精益求精、執著專注、創新等等內涵,也是這個職位的工作者具有職業道德、職業能力的表現。
央視曾經播過一檔節目《大國工匠》,那裡面給觀眾們介紹了八個“大國工匠”,他們都是用自己的雙手和自己的智慧去締造他們所在行業的神話。
比如那裡面講到的飛機制造鉗工胡雙錢。之所以選擇他,並不是他有多麼高的學歷和收入,而是他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就正是我們國家現在所缺乏的工匠精神。
2006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確立專案,胡雙錢成了製造團隊裡不可或缺的一員。當時的要求是現場臨時加工36個精度為0.24毫米的的零件小孔,0.24毫米的概念大概就是你的頭髮絲的粗細。
這種精確程度的零件孔在別人眼裡大概只能是由電腦控制的數控機床才能完成,可是當時偏偏就是由胡雙錢的雙手完成的。
胡雙錢到現在也只是一名工人的身份,別人最多尊稱他一聲“老師傅”,但他對自己職業的高度認同甚至要超過了高薪和買房。
不能夠否認的是現在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許許多多的東西都已經機械化、批次化。但是這些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只依賴於標準化的儀器和裝置是不能夠靈活涉入某些複雜領域的。
我們的李總理也說:“要讓中國製造升級為優質製造”,而怎麼去升級,自然是要依靠大批的技術人才和匠人。
其實古代中國並不缺乏具有工匠精神的手藝人,在建築、瓷器、雕刻等等領域無不是震驚世界的。曾經有“畢纖毫而傳神”之稱讚的工匠在現代這個製造業機械化和批次化的時代不再受到重視。
中國不再有良好的土壤和氛圍去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國工匠”。
就像文章開頭所寫到的那樣,我們祖國的花朵從小並沒有人給他們宣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沒有人和他們講當一名“能工巧匠”是值得驕傲的。中國家長們普遍認為手工勞動是不如腦力勞動的,動腦子賺錢比靠雙手賺錢要容易和體面的。
現在是一個應試教育的時代,沒有文憑就不能夠獲得很好的職位和收入,“技術勞動”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也是不在“腦力勞動”的範疇的。
除了人們普遍趨向於腦力勞動之外,還有更多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當官或者是成為一名管理者。他們固執的認為像電工、鉗工、修理工等等技術工都是“打工的”,遠沒有成為一名管理者來的重要。
作為管理者不但能管理一幫“打工的”,而且他們的收入還比一般人要高出數倍。而工人們呢,五十歲的老師傅手藝雖然精湛除了換得別人一聲稱讚之外,也不能比三十歲的工人多更多的收入。
那麼工匠精神自然不能夠在這個追求利益的社會流行起來。
現在的社會不再是以前那個宣揚“勞動最光榮”的社會了,人們被高速發展的生活所逼迫著,也只能去追求高效和利益。
人心浮躁,沒有人不想升職加薪、買車買房,而在成為一名幾十年如一日的幹這份工作的匠人,並不能給他們帶來所需要的。
除了個人從小就沒有被培育去追求工匠精神和社會沒有追求工匠精神的土壤之外,企業也同樣是面臨一個利益與品質難以平衡的尷尬地位。
在日本有很多家企業都是超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他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經久不衰。而其他國家的很多企業往往是不能走的這麼長遠的,他們在高速發展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
這除了這個企業自身經營不善之外也和他們的企業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在企業的招聘過程中,往往求職者看的是工資待遇、公司福利,而招聘者第一關注的就是學歷其次是能力和經驗。
他們都只看中眼前的利益,求職者不會去關注這個公司是不是一個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創新的公司,招聘者們也不會去想這個新來的員工有沒有堅持不懈、努力進取的品質。
很多工作者他們並不熱愛這份工作,他們只是為了養家餬口而每天忙碌著。他們的敬業往往只是欺騙他人和自己的一種表象和賺錢手段,實際並沒有將全部的心思花在那上面。
而企業管理同樣的,他們只追求員工給他們創造了多少利益,監督員工努力工作就是最重要的。
這同樣也是中國社會的一個問題,企業發展的背景如此,你沒有足夠的資本去追求工匠精神。公司發展必須要有利潤,市場競爭必須要有優勢,企業只能在追求利益和品質上找到一個更趨向於利益的平衡點,讓這個公司更適應大發展趨勢。
投資少、週期短、利潤多才是現在的人們所追求的,而對工藝精益求精並不能給他們帶來這些。都說要將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但是一味追求利益和大批次生存,這句話永遠都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
有的人也許會對工匠精神產生誤解,認為具有工匠精神就得在自己的職位上一干幾十年,每天都做著重複而又繁瑣的工作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接受的。
其實除了堅持不懈之外工匠精神也是追求創新的,在同一個的崗位幾十年一成不變的那有可能是在混日子。
除了我們個人要追求工匠精神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社會應該營造出一個歡迎、追捧工匠精神的環境,讓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得到他崗位的認同和尊重。
如今我們越來越追求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工匠精神也能夠得到宣揚和流行,那些幾十年如一日的追求精湛的老師傅們同樣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