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最近周杰倫的新專輯終於爆出一點新訊息了,1月29日,周杰倫在IG上發表動態,雖然說了那麼多但總結起來就一句話:MV拍好了歌曲還差點,進度問題得找方文山。其它資訊就沒有了,想解讀也解讀不了。
2021年是中國娛樂圈,也是華語音樂塌方的一年。從“領軍人”華晨宇的人設崩塌,再到後來兩大音樂人霍某,吳某因為感情問題導致輿論風潮,哪怕到了年底還有王力宏也因為婚姻危機引起的塌方,甚至說到和音樂領域相關還有李雲迪等等。
這也讓原本人氣就一直很高的周杰倫反覆“封神”。塌方一個人提起一次,年度十大熱歌提及一次,周杰倫發新歌前奏引起全網熱度提及一次,平時網上各種懷念,比較,造神和粉黑大戰更是層出不窮。
2021年的周杰倫有一種他沒有在江湖,但是江湖一直有他的傳說的感覺。沒有意外2022年周杰倫這張新專輯可能還是能發出來的,那麼問題來了,周杰倫發了新專輯就能拯救2022年的華語樂壇嗎?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周杰倫為何是華語樂壇最後的天王巨星周杰倫就是“時勢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時勢”的問題,這個時代很難再出現了。不光是音樂市場環境的問題,還有資訊差。
00年出頭的那撥人十年裡最火的音樂風格是R&B,說唱,新中國風和經過之前發展成熟的港臺都市抒情歌曲,最終你會發現代表人物周王陶林,包括同時代的音樂人玩的都是這個,還能再加一個五月天的流行搖滾。
我記得周杰倫說他十幾歲就開始聽黑人說唱了,周杰倫把這些西方的東西引進的同時很好地融合轉化成自己的風格。好聽是一方面,還有一點是突破,建立和引領,所以他才能迅速席捲兩岸三地和整個華人世界。
2000年左右同時代兩岸三地的音樂人是很多的,香港最弱但也有陳奕迅,謝霆鋒,方大同等,臺灣更強了陶喆,王力宏,林俊杰,五月天等,但是周杰倫是天才中的天才,超越了同時代其它音樂人一個段位。
陶喆,王力宏比周杰倫出道早,而且還是從美國回來的,周杰倫其實沒有正經經過系統的音樂教育,大學沒考上,基本全靠小時候請老師學鋼琴打下的古典基礎和自己對音樂的摸索,周杰倫巔峰時期的音樂創造力卻非常的可怕。
那個時候一年一張專輯,不止自己包辦每年一張的專輯,而且還給其他歌手寫了這麼多金曲,關鍵是他自己前幾張專輯張張都是神專,給別人寫的歌曲也都是巔峰作品。
現在的歌手2年都憋不出一張專輯,出道10年才寫10首歌,風格還單一。藝術這種東西是吃天賦的,同時代這麼多厲害的音樂人但是也只出現了一個天才周杰倫。這就是時勢造英雄,也是英雄超時勢吧。
周杰倫還有一個長處是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同時滿足,也就是音樂有水平和流行相容做得很好。其實音樂人寫歌不難,最難的就是這個——寫出水平高的歌曲不難,但就未必好聽流行了;寫出的歌曲非常好聽流行,但是過於通俗也就是口水歌。
這個中間的平衡點對於音樂真的是最難的,周杰倫巔峰時期不但個人創作了七八張專輯,關鍵是還給別人寫了那麼多歌曲,可以說巔峰生涯當中的歌曲超過95%以上,都滿足有水平又流行這個特點。
這個音樂如何有水平,專業方面就不展開分析了。至於周杰倫的音樂流行這點,華語樂壇有一個比較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都市抒情歌曲佔比一直很高。
周杰倫也有大量經典的都市抒情歌,但是其它五花八門風格的歌曲都做到有水平且非常流行的程度。比如暗黑三部曲《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止戰之殤》,其它相似歌曲《夜曲》,再到新中國風等等。
周杰倫的傳唱度究竟是一個什麼級別,他20年前的《反方向的鐘》如今依舊能在音樂收聽量排行榜佔據前五的位置,甚至經常佔據首位,這麼一首二十年前的舊作品在排行榜上顯得格格不入,《反方向的鐘》在此之前它甚至都不能算作是周杰倫的代表作。
華語樂壇到底怎麼了?什麼時候會有下一個“周杰倫”華語樂壇不太可能有下一個周杰倫了,主要原因除了“人”的關係,音樂人不如周杰倫一代,最重要的是現在環境不同了,現在網路這麼發達,聽音樂的成本大大降低,人手一部手機就可以聽全世界的音樂了。
現在的年輕人有的聽說唱,有人聽搖滾,有人聽抒情,有人聽國風,有人聽嘻哈,有人聽古典,有的聽純音樂甚至是戲曲,你再想出現一個現象級的歌手吸引住大部分人的審美,這個希望真的不大。
以前的娛樂生活真的比較單調,就是影視歌手明星,現在玩得太多了,各大影片網站,各大網路社群,各種遊戲和各種網紅主播,這些東西搶奪了太多人的時間,我們都感覺現在的人比以前累,無論學生還是工作的忙碌得很。
這個娛樂時間縮少了,但是無論怎麼變時間是不會變的。這一點無論你是上流社會還是底層人士,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娛樂的東西更多了,娛樂產品的選擇就變得複雜,自然也就很難出現一個統治性的音樂人。
短影片神曲為什麼最火?因為作為文娛傳播來講它做到了最下沉,也就是短影片軟體的使用者是最多的,畢竟人手一個手機,人手下載一個短影片軟體,手指一劃就是一個影片。
全國人民平均本就不高藝術素養正在走下坡路,近幾年尤為嚴重。更準確地說藝術素養並沒有走下坡路,只不過時代和科技發展太快了,越來越多的人有了話語權,20年前能在網上發言的只有大學生,那必然審美是這些人主導的。
10年前能在網上發言的至少也得是能接觸到網咖的,現在隔壁三歲小神童都能在網上發言了,那審美就變成絕大多數人的共同平均值,而我們這20年經濟發展速度很明顯是遠大於文化水平發展的,所以大眾審美的水平降低也是情理之中。
實際上,全球傳統娛樂產業質量普遍都在下降,哪怕強如美國好萊塢也是一樣,傳統娛樂產業發展巔峰時期是上個世紀,那個時候不管什麼文娛產品都是巔峰的,國內諸多獲獎佳作大部分也是那個年代的。
所以,這玩意跟什麼音樂人行不行或者其他什麼沒有太直接的關係,純粹是時代和科技不同了,以前科技沒有現在發達,大眾娛樂無非就是這些傳統的娛樂產業,現在網際網路時代,必然嚴重打擊傳統娛樂產業,同時成熟的工業流水線娛樂體系也只會製造出一部部大火而不經典的文娛產品。
比如強如好萊塢商業大片也是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當道,這就是典型的成熟工業流水線大片,雖然很火很娛樂很好看,但不得不說和上世紀經典商業片相比真的不咋地。
同樣的,網際網路時代也會造就一首首大火而不經典的網路歌曲,這是時代的原因,全球都一樣,誰也改變不了。
音樂節,livehouse和音樂圈子?華語樂壇不需要下一個“周杰倫”當下華語音樂甚至整個文娛市場的問題都是科技,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帶來的資訊爆炸。這個高度資訊化對於傳統文娛產業衝擊很大,把文娛產品分割變得碎片化且快餐化,這個和手機短影片結合就迅速統治了市場。
那麼還有沒有什麼好處呢?那就是科技的發展,加上經濟發展,教育普及化等等,這對於文娛產業來講門檻降低了很多,各行各業從業者數量增多,當然泥沙俱下水平良莠不齊。但是各種有水平的從業者並不少,這個分化的聽眾也各自支援他們,最終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圈層文化。
以音樂風格而言,如今的聽眾市場比以前要細分很多,今後即便華語音樂市場往好的方向發展,最好的情況也只是不同的曲風區塊會有不同的頂尖音樂人存在,但是指望再出一個不同曲風的聽眾都基本認可的超級巨星,這個可能性不大。
一直以來大家會產生類似於“華語樂壇完了”這樣的看法的理解的關鍵,更多的是在於如今大眾審美標準的大幅度降低,而不是華語樂壇沒有新的好音樂。華語樂壇當然有新的好音樂,而且,在生產力遠高於十幾年前的現在,華語樂壇其實音樂風格更多樣了,好音樂其實更多了。
為什麼會出現一種“華語樂壇沒有好音樂了”的假象呢?依然要回到大眾審美水平的降低上來。網際網路的日漸發達,聽眾門檻的降低是必然的,再加上資本只求利益,一系列所謂朗朗上口的短影片音樂大行其道,優秀的音樂不是沒有,而是被那些劣質品佔據了本該屬於他們的位置。
當優秀的音樂成為小眾站在角落,劣質品站在舞臺中心的聚光燈下,便給人一種華語樂壇沒有好音樂的假象。這種環境下優秀的音樂如何被更多人聽見?靠口碑?很難很難。
如今的華語樂壇有很多優秀的音樂人在堅守底線,優秀的音樂人依然持續地出現,但如何讓更多人都聽見這些真正優秀的音樂,如何讓大眾聽見真正好的音樂,這才是解決華語樂壇問題的關鍵。最後,周杰倫之所以是周杰倫在於他不是系統升級更新一代即可換掉另一代,而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這個時代與其指望等待下一個周杰倫出山,還不如把咱們國家的音樂理論和審美基礎普及到位,先把曲風的種類細分到位,再從不同的曲風裡選拔優秀的後輩予以培養。
哪怕先建立一個權威和有份量的音樂獎項,每年推薦一些好的音樂專輯,好歌和好的音樂人,這個也比現在資本當道利益為主,國家不管和聽眾完全不懂,最終被短影片神曲佔據要強得多。
但是徹底解決問題絕不是靠一個音樂獎項,要展開講就是另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