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朋友圈興起,讓幫派文化在手機平臺上覆興。老鄉,校友,戰友,同事,同行,各類在傳統社會里盛行的人脈網路已搭建微信群和朋友圈的主體架構。幫派文化的特徵是,以群體利益為重,幫親不幫理,所以,發生於朋友圈和微博的爭論,常陷於意氣之爭,進而謾罵,人身攻擊,呈現人性猙獰不堪一面。”
——媒體人@西門不暗。
一,城管:“你覺得你無照擺攤對嗎?”
70歲女攤販:“你們養我們一家嗎?”
——北京崔各莊城管隊聯合當地巡防等單位,在下班高峰期清理無照攤販。一70歲女攤販看到服裝被查扣,一手扒住城管執法車,另一隻手抓住一名城管隊員的衣服。執法人員問:“你覺得你無照擺攤對嗎?”答:“你們養我們一家嗎?”
二,“研究生進來心態和本科生不一樣”“我們是製造型企業,覺得本科生就已經夠用了。”
——央廣網報道,南京的一場招聘會上,“剛才我向那家企業投了簡歷,工作人員看了學歷就直接回我說,‘我們這邊只要本科生。’”對此,企業也有自己的解釋。
三,“不能完全按科普的去育兒也不必太糾結,只要給孩子接種二類疫苗、勤洗手、注意食物安全,拒絕中藥注射劑、中藥、中成藥,在中國已經贏了一大半了。”
——@火爸朱劍笛
四,“媒體有權利亦有責任對世奢會進行批評監督。爭議文章透過記者調查,引用多方意見,參與對世奢會現象的關注討論,是行使輿論監督權的行為。文章整體基調是批評,部分用語尖銳,但這是批評性文章的特點,不應因此否定作者目的的正當性”
——北京三中院。今天上午,備受關注的世奢會(北京)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與南方報業集團、新京報社系列名譽權糾紛案件,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宣判。法院認定相關媒體的報道具備事實依據,駁回了世奢會的所有訴訟請求。
五,“一個大學免費向全社會開放,誰都能進,只不過為了不影響主業,分時段的控制了客流,想要參觀的人排隊就行,這不是很合理麼?牛津劍橋也是這麼搞的啊,而且他們是限時段的允許人進取,我第五次去劍橋才終於湊對了時間進入了三一學院。”
——廈大校友@放風箏的唐僧。專欄作家賈葭在《花20塊進門的大學永遠不配一流》一文中批評廈門大學的限流政策,他認為“限流有損大學開放精神”。
六,“憑什麼你呆過的地方、你讀過的大學就永遠不許別人說一個不字。就算北大、清華,夠不夠得上一流大學還另說呢,人家說廈大不是一流,就群起而辱之?培養出一大窩心胸這麼狹隘的學生,這學校絕對夠不上一流。”
——專欄作家@侯虹斌。
七,“大學開放之精神,和行政體制有關,和是否限流無關。前者是決定大學精神之命脈,後者不過是校園管理的技術細節。武大櫻花時節賣過門票,廈大每日限制人流,但這兩所大學在國內都算不錯,而且也沒有資料顯示,限流之後這兩所大學的學術開放精神就有所下降。這兩件事兒之間的相關性為零。”
——媒體人@王志安。
八,“那個進球發生時距離比賽結束還剩12分鐘,我轉過身來,看到許多球迷都提前離場。那個時刻我感到非常孤獨。但我們對此有責任,我們應該確保在終場哨聲響起之前,沒有人會離開。”
——利物浦主場1比2不敵水晶宮的比賽,水晶宮在第82分鐘攻入致勝進球,賽後克洛普說到。
九,“她是一個自發的女權主義者,她有一套屬於她的‘劉曉慶主義’,這套主義的核心,就是不屈就,她既務實又忤逆、既津津樂道又不買賬,只要體內的電池還沒用完,就使勁折騰,她的扮嫩史,其實是一個女性的忤逆史:你讓我歲月靜好地退出,我偏不,你給我規定一套中老年婦女應有的樣子,我偏不。”
——韓松落《劉曉慶扮嫩是部女性忤逆史》。“也是這種個性,讓人們對劉曉慶又愛又恨吧,讓她在六十歲的時候,還能矗立在人們面前,繞也繞不過去,所以,席慕蓉在詩裡說:‘我逐漸瞭解/生命裡有個不悔的主題/彷彿是一種強烈的個性才能引人墮落或者超升’。挺住意味一切,個性意味一切,挺住個性意味一切的一切。”
十,“資深美人的情感糾葛,總讓人有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本世紀初,有人評價彼時香港最風生水起的三大美人:李嘉欣美得很冷漠,與人有著天生的距離。劉嘉玲美得很惶恐,害怕失去這遲來的‘美人頭銜’而畏首畏尾。只有關之琳美得很坦蕩,充滿了自信。她們其實長久以來的事業不是演戲而是做美人,是不折不扣的品牌天后,聚首於各種扮靚鬥豔的代言場合。”
——專欄作家指間沙《之琳嘉玲,美人五十拈酸潑醋》。
十一,“整個世界都在加強同中國大陸聯絡,歐洲一個個老牌帝國也放下架子,認真尋求共贏模式。蔡英文欲帶臺灣逆潮流而動,無論如何她都將創造一個另類的案例。”
——環球時報社評《蔡英文的宣告一如周玉蔻的尖叫》。 7日“習馬會”之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她唸了一段宣告,嚴厲抨擊馬英九沒有當場說出“臺灣的民主、臺灣的自由,以及中華民國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還有臺灣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
十二,“對微博上的論爭越來越厭惡,不僅因為製造戾氣對立,更因其無效無謂。辯論的意義,本在於擺事實,講道理,明辨是非。但目前微博上論爭方式和語氣根本達不到這目的。我極少看到一方說:這一點你是對的,那一點我錯了。只見各種黨同伐異,文過飾非,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微博時代,更理解小平不爭論的真義。”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