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模仿”影片層出不窮:仿妝、語錄運用、名場面“翻拍”……顯而易見的是,短影片領域,“模仿”已成為創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那麼短影片的“模仿遊戲”,是內容創作的流量密碼嗎?一起來看看作者怎麼說。
2020年5月,@姚姚不是P30在抖音釋出了一支作品“用林懟懟的語氣和我媽說話”,區別於以往對居家日常的搞笑記錄,影片中,她拿捏著腔調,熟練運用著各種流傳於網路的“林黛玉金句”,由此引發了系列“媽見打”鬧劇。該條影片是她《用一百種語氣跟爸媽對話》系列的第8支作品,總計獲得91W次點贊。
時至今日,@姚姚不是P30的粉絲量已突破1200W,“一百種語氣”系列更新至95集,其間頻出“艾莉語氣”“李雲龍語錄”等爆款影片。而自從林黛玉套上“毒舌”的外衣,成為網路上經典名著中的頂流之後,“林黛玉文學”也在內容平臺紮根,無數網友模仿著林黛玉的刻薄語氣,在特定情境下拿捏好友與男朋友,共同將“林黛玉文學”再次推上熱搜。
同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經歷一場“文藝復興”的還有《甄嬛傳》,從開播至今的十年間,各類劇情解析、名場面復刻、人物仿妝等二創作品層出不窮,就在3天前,“鈕祜祿甄嬛仿妝”還登上抖音熱榜第六的位置,坐實了該劇“新時代典中典”的地位。
仿妝、語錄運用、名場面“翻拍”……顯而易見的是,短影片領域,“模仿”已成為創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不久之前,B站UP主@積米劉還憑一己之力,以“仿妝”帶火了羊胎素老梗,成千上百人實時觀看“由內而外皮的展開”;平臺上,還有更多人因“模仿”走紅、進而變現。
短影片的“模仿遊戲”,是內容創作的流量密碼嗎?
一、短影片“模仿”進行時最近一段時間,“羊胎素文學”再次席捲網際網路。
回溯其源頭,則來自於今年2月B站UP主@積米劉釋出的一支“羊胎素仿妝”作品。影片中,他與另一位出鏡人模仿了“羊胎素”事件當事人袁立與斯琴高娃的妝造,並在37秒內全力演繹了當時兩人之間尷尬的對峙場景。“原生大碟”配合稍有些添油加醋的演繹,使這支影片迅速出圈,進而成為“羊胎素梗”文藝復興的導火索。@積米劉也收穫了遠超其粉絲量的巨大流量,截至目前,該條影片播放量超過610萬。
仿妝之外,我們很容易看到,更多模仿類內容在短影片平臺走紅。
3月20日,賬號@RioT在抖音釋出一則顧裡經典語錄模仿,“沒有物質的愛情就像是一盤散沙”,搭配BGM時間煮雨,瞬間讓人重回被小時代支配的青春。“顧裡來了都得愣兩秒”成為作品下高贊熱評。“模仿顧裡”最終為這個剛開號一天的賬號帶來176萬次點贊,單支影片增粉13萬,讓人不禁感慨:2022年了,人們依舊在“發爛、發臭”“顧言顧語”的小時代中快樂迴圈。
“X言X語”的句式難免讓人想起另一“殺傷性語言武器”:去年年初,明星鄭爽事件發酵,引發巨大的輿論浪潮,脫生於此的“爽言爽語”也難免陷入眾嘲境地。如同《小時代》中長紅不衰的“顧言顧語”,“爽言爽語”最終也成為網路世界中久久流傳的句式,被眾多創作者模仿、再創造。
接棒“爽言爽語”的則是“劉浩存語錄”。接受採訪時支支吾吾、不知所云的劉浩存,無意間拓展了“劉學”的生存空間——在特定情境下,模仿劉浩存成為達人漲粉新契機。例如B站UP主@你_的鵬,其賬號主頁共釋出了5支與劉浩存的採訪鏡頭相關的作品,其中,《當我用劉浩存語錄來回答畢業論文》多次引用劉學語錄,神態模仿堪稱惟妙惟肖,在B站收穫了344萬次播放。
“個人”層面的模仿之外,影視劇的“翻拍”也十分常見,藉助經典影視帶來的天然流量,個人的內容創作擁有了走紅的更多可能。
在眾多劇目中,《甄嬛傳》無疑是被模仿的重災區。帶著顯微鏡看劇的甄學家們用十多年的時間精心打磨,將這部劇拆解為一個個令人津津樂道的“名場面”,“粉色嬌嫩你幾歲了”“這福氣給你你要不要”等金句流傳甚廣,為接下來的二次創作提供了更多玩梗的可能。
如B站UP主@陸一鳴兒釋出的首支作品便是以宿舍為場景、室友為演員翻拍的男寢版甄嬛傳。後續,其釋出的《滴血驗親篇“宿舍甄嬛傳”純享版》更是長達30分鐘,由於演員眼神戲、微表情拿捏得當,音樂與鏡頭足夠“對味”,該影片獲得了338W次播放。今年年初,由於開學便慘遭封校的當代大學生還在宿舍展開了一場場演技大賞,“男寢甄嬛傳,女寢水滸傳”重出江湖。
難逃翻拍命運的影視劇,一類為“熱點型”影視模仿,因熱點的加持而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去年11月,“催逝員”一梗在B站意外爆火,該梗實際上來源於一部老劇《激戰江南》,因其中一段透過“喝雞湯”拆穿炊事員老馮“雙料特工”身份的劇情過於戲劇化,在搬運至B站後立刻在鬼畜區佔據一席之地,擁有了大量二創作品。如@豆豆豆豆逗是我以此為藍本翻拍的“沉 浸 式 催 逝 員”,從老馮的角度拍攝被識破身份的全程,晃動的鏡頭、變更的視角配合緊張的BGM,使用者的代入感瞬間拉滿,高質量的畫面細節一度令使用者以為是建模作品。截至目前,這支影片播放量將近800萬,在眾多“催逝員”二創中脫穎而出。
另一類則屬於知名度較高的“經典”作品,往往因劇情有足夠多的記憶點或槽點而備受創作者喜愛,如《鄉村愛情》《回家的誘惑》等。例如,抖音賬號@神????301,前期內容創作以記錄宿舍日常生活為主,後期則轉向還原電視劇情節的情景短劇路線,在模仿《鄉村愛情》中經典橋段的影片釋出後,賬號點贊量突破10W,宿舍內的6位演員還因對角色的深度還原被使用者戲稱為“鄉愛六子”。
這類作品並不追求百分之百完全復刻,而重視“抓住精髓”。如UP主@小叮噹的夥伴們翻拍自節目《荒野求生》的“宿舍求生”,UP主掌握了貝爺的“求生節奏”,並巧妙地運用至宿舍場景中,單聽聲音甚至可以以假亂真,但內容層面更加貼近宿舍現實——荒野中的樹變成了一卷紙巾,野生蟲子修正為野生的實驗報告——影片所呈現出的無厘頭式喜劇效果,更容易收穫觀眾的喜愛。
二、“模仿遊戲”=流量密碼?拋開熱點因素,模仿類作品易走紅,很大程度上源於原作的力量,這類內容往往帶有一定的天然流量。因此,對創作者而言,“模仿”不失為一條通往流量視窗的捷徑,但僅靠“模仿”的熱度,並不足以支撐賬號的長期運營。
從漲粉角度看,@積米劉於“羊胎素”的文藝復興中所收穫的粉絲增量遠遠不及其單條影片的播放反饋,而以翻拍寢室版影視劇為主要內容的@陸一鳴兒在偶發的爆款影片後,也再難出新爆款;“鄉愛”熱度過後,@神????301的粉絲量停留在15.6萬,最近幾支影片流量都在下滑:人們的注意力的轉移速度永遠比內容產出快,更多時候,使用者只是來“看個熱鬧”。
流量同樣是不穩定的,依靠熱點、熱梗加持的“翻拍”生命週期並不長久。“催逝員”的熱度持續了將近一月,之後雖時有爆款,但也難以企及流量的高峰時期。況且,就熱點的“模仿者”來說,儘管省下了一部分原創的成本,但在內容趨向同質化之後,個人創造力的比拼更為重要。
另外,從創作者角度看,熱衷於影視翻拍的創作主體大多有著一重學生身份,學習能力強、業務時間充裕讓他們入手短影片的優勢較為明顯,但以宿舍為主要場景的拍攝又使其創作相對侷限,在內容向精緻化方向“卷”的情況下,如果在人設、情感核心、內容風格方面都無明顯特色,很難獲取長久關注。
針對“個人”的模仿同樣具備風險。去年7月,抖音賬號@小林心如(現已改名為夏紫薇(黃夢曲))因“紫薇被榜一大哥治好了眼睛”熱梗走紅。與林心如酷似的面容與聲音,讓她在扮演“紫薇”的道路上得心應手,但伴隨走紅而來的侵權風險,也讓她不得不削減了古裝出鏡的頻率。
另一賬號則是模仿《風雲》中“步驚雲”角色的@樂山“步驚雲”,釋出內容以自己的田園生活為主,並在簡介中寫道“歡迎來到80、90年代的經典回憶”。賬號運營前期,“步驚雲養雞”一度成為熱門話題,甚至有網友去其飾演者何潤東抖音評論區留言“有個養雞的把你的劍偷走了”。但熱度過後,@樂山“步驚雲”的粉絲數量停留在23萬,其變現之路似乎也並不順利,抖音顯示,他的櫥窗中共有11件商品,但銷量僅有105。
總體而言,“模仿”獲取是創作者開啟流量視窗的捷徑,但沉澱精準人群,尚需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潮關;公眾號:卡思資料
本文由@卡思資料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