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 “幸福小康”之路,這樣步步走來
P3 電影之夢,始於足下
P4 最打動我的那部電影
線上線下並舉
今年,拉夫·迪亞茲等影視大咖線上舉辦大師班;傳媒關注單元線上進行;線上下展映外,不少影片也推出線上展映活動;金爵電影論壇等均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觸達更多熱愛電影的觀眾
聚焦重大主題
緊密圍繞“脫貧攻堅,小康社會”關鍵詞,《五朵金花》《我不是藥神》等8部影片組成“幸福小康”單元,國際影視市場也策劃了“脫貧攻堅奔小康”重點電視劇主題展
第一次露天電影展映
以創新轉型、公益惠民為主旨的露天電影放映活動,從7月25日起,在全市7個商圈、36個社群進行約50部中外電影放映,接近150場次
第一次不評獎
嚴守防疫要求,本屆電影節金爵獎、亞洲新人獎不評獎,不走紅毯,僅公佈“官方入選片”
打通國際影視市場
首次貫通電影市場與電視市場,以“國際影視市場”之名雲上舉辦,700多家展商和機構踴躍報名。華納兄弟、索尼、派拉蒙等好萊塢大廠牌均第一次報名註冊
長三角影視基地合作聯盟
構建“一套影視拍攝服務體系”,出版“一本影視拍攝服務指南”,建設“一個影視拍攝資訊共享平臺”,形成“一組影視拍攝地評價機制”,組織“一批影視展會集中呈現”
第一次30%上座率
出於疫情防控所需,本屆電影節線下展映環節,所有影院上座率嚴格控制在30%
“一帶一路”電影擴容
成員已從2018年成立時的29個國家、31個機構,增加至44個國家、50個機構。在本屆電影節徵集的3693部影片中,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佔比近一半
7月20日,電影院在闊別觀眾178天后重新敞開大門。僅5天后,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就在影院、商圈、社群與影迷“重逢”。疫情之下,國際影人難以抵達上海,電影節的徵片、甄選、影片傳輸更困難重重;但本屆電影節的亮點毫不遜色以往——320多部展映影片中,世界首映、國際首映、亞洲首映和中國首映片達232部。
如果把7月25日比作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交卷日,那麼,這場艱難的備考早在數月前就已啟動。
幕後爭分奪秒,嚴守防疫要求
藝海大廈20層,上海國際電影節辦公室的忙碌景象已持續許久。“電影節就是一個讓老百姓看電影的節日,這種信念一直支撐著我們。”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副主任王曄說。
往年,展映影片的“收片”大多是將DCP(數字電影包)儲存在物理硬碟中,再透過航空快件郵寄到上海。但今年幾乎所有國外的影片,都只能利用線上傳輸。“一部影片至少要四五個小時才能傳輸完畢,中途還不能斷,斷了只能重新來一遍。”王曄說。為此,負責“收片”的工作人員24小時兩班倒,緊盯著螢幕。
7月17日,組委會“官宣”電影節將於7月25日開幕。以這一天為時間軸,藝海大廈裡的排兵佈陣有序進行。影片複製抵達上海的第一步是技術檢測,由於DCP格式不一,不一定能完全適配上海各大影院的伺服器,如果上機了不能讀取,工作人員只能另想辦法解決。只有經檢測安全的影片才能進入展映單元的排片表,進行線上售票。
前期工作完成了,嚴守防疫要求,終端的影院也要確認對接無誤。用於展映的29家影院的消殺、銀幕檢測,320多部影片的排片、出票,字幕員、志願者的崗前培訓……一個電影節的籌備遠比想象中繁瑣。
露天電影迴歸,全新的“儀式感”
開幕當晚,大寧音樂廣場迎來了首場露天電影放映。廣場上,一座五六米高的透明大棚搭建完畢,裡頭架起幕布。在這個燈火通明的上海夜晚,有一處燈光悄悄退場,把空間讓給久別重逢的大銀幕。
作為我國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舉辦的第一個國際影視節,本屆電影節展映影院的上座率嚴格限制在30%。加之金爵、亞新不走紅毯、不評獎,活動也削減規模,以往的“儀式感”看似少了。然而,本屆電影節創新推出露天電影展映,14天裡,在全市7個商圈、36個社群進行50餘部中外電影放映,接近150場次。這是全新的“儀式感”。
商圈放映的“徵片”出乎意料地順利。徐崢主演的《人在礮途之泰礮》《港礮》《我不是藥神》都來了,韓寒導演的三部曲《後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也加入片單。連續幾年,滬語重映版《大李小李和老李》都在電影節一票難求;今年,上影集團不僅一口答應拿出影片公益展映,還主動提出放映《攀登者》。
久別重逢,來之不易,哪怕身不能至,心嚮往之。詹姆士·沙姆斯、奧利維耶·阿薩亞斯、河瀨直美、是枝裕和等海內外大師,開啟網路視窗與中國電影人面對面;“一帶一路”的朋友圈持續擴容,國際影人依然踴躍報送影片;首次貫通的國際影視市場在雲端更是前所未有地活躍,700多家海內外影視機構報名參展……
“雖然相聚要保持距離,但上海國際電影節對市場的推動沒有停,把中國佳片推向國際市場的腳步也沒有停。”王曄說,“這次我們做了個暖場,中國電影,跟上!”
【來源:上觀】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